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八章-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第八章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史籍上记载的“白衣大食”是指()。A.倭马亚王朝B.阿拔斯王朝C.罗马帝国D.波斯帝国2.我国史籍上记载的“黑衣大食”是指()。A.倭马亚王朝B.阿拔斯王朝C.罗马帝国D.波斯帝国3.标志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取得胜利的标志是()城的归顺。A.麦加B.麦地那C.耶路撒冷D.大马士革4.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承人改称为()。A.维吉尔B.苏丹C.哈里发D.马赫迪5.阿拉伯人灭亡了具有1200年历史的波斯帝国的战役是()。A.雅穆克战役B.尼哈温战役C.壕沟之战D.白德尔战役6.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期,部分下层穆斯林组建了军事民主派,称为()。A.什叶派B.逊尼派C.苏菲派D.哈瓦立及派7.在阿拉伯()统治时期,阿拉伯军队曾与当时中国的唐朝军队发生冲突。A.穆罕默德B.第一任哈里发C.倭马亚王朝D.阿拔斯王朝8.8世纪中叶时,当时世界上领域最大的帝国是()。A.阿拉伯帝国B.唐帝国C.拜占庭帝国D.波斯帝国9.在阿拉伯帝国中,清真寺和一些慈善机构占有的土地称为()。A.瓦克夫B.卡塔伊C.达伊D.采邑10.阿拔斯王朝的首都是()。A.麦地那B.大马士革C.巴格达D.耶路撒冷11.巴贝克起义的领导人是巴贝克一个虔诚的胡拉米派教徒,该派受()的影响,认为世界存在着善恶二神,恶神带来了暴力、压迫和社会不平等。A.琐罗业斯德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12.750年阿拔斯王朝创建时,被消灭的倭马亚王朝的王子阿卜杜勒·拉赫曼逃至西班牙,在当地贵族和柏柏尔人的支持下,建立了()。A.图伦王朝B.后倭马亚王朝C.撒法利王朝D.萨玛尼王朝13.阿拉伯帝国后期,曾经占据过帝国首都巴格达的外族有()。①蒙古人②波斯人③印度人④突厥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4.1258年,征服巴格达并彻底消灭了哈里发政权的是()。A.蒙古人B.波斯人C.印度人D.突厥人15.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主要中心,包括()。①开罗②巴格达③科尔多瓦④耶路撒冷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6.规定穆斯林应自愿施舍财物,救济穷人,后来演变为一种税收制度的是()。A.念功B.斋功C.朝功D.课功17.被誉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的是()。A.泰伯里B.马苏迪C.伊本·艾西尔D.花剌子密18.马苏迪著有一部史地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A.《历代先知与帝王史》B.《古兰经注》C.《黄金草原》D.《历史大全》19.被称为“医中之王”的是(),其代表作是《医典》。A.阿维森那B.拉齐斯C.花刺子密D.马苏迪20.最后完成了希腊哲学与伊斯兰教的调和的阿拉伯哲学家是()。A.阿维森那B.法拉比C.金迪D.伊本·鲁世德21.提出“双重真理”,并认为理性和宗教并不矛盾的阿拉伯哲学家是()。A.阿维森那B.法拉比C.金迪D.伊本·鲁世德22.塞尔柱王朝大力扶植的阿拉伯哲学派别是()。A.正统派B.穆尔太齐赖派C.盖德里叶派D.艾什尔里派二、名词解释1.天方夜谭2.五功3.希吉拉(徙志)4.《麦地那宪章》5.壕沟之战6.穆罕默德7.什叶派、逊尼派8.卡塔伊9.巴贝克起义10.卡尔马特派起义11.智慧宫(馆)12.《黄金草原》13.《古兰经》三、史料分析题第三十五章[1]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天地的创造者!他使每个天神具有两翼,或三翼,或四翼。他在创造中增加他所欲增加的。真主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第六十四章[13]真主,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教信士们只信托真主。第四十八章[29]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在他左右的人,对外道是庄严的,对教胞是慈祥的。第三十二章[29]你说:“不信道者,在判决日,虽信无益,并且不获得宽待。”第十六章[31]常在的乐园将任随他们进去,那些乐园下临诸河,其中有他们所意欲的。真主这样报酬敬畏者。(马坚译)请回答:上述材料引自何种历史文献?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释。四、问答题1.阿拉伯文化的历史地位。2.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及作用。3.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创立过程中起了哪些作用?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ABACB6~10.DCAAC11~15.ABDAA16~20.DBCAA21~22.DD二、名词解释1.天方夜谭:又名《天方夜谭》,一般认为它以波斯《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埃及、印度和阿拉伯等地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完善,直到16世纪才最后定型。《一千零一夜》内容丰富,包括寓言、童话、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等。它生动反映了阿拉伯境内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歌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高尚品质和爱憎分明的感情,揭露和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来欧洲的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五功:伊斯兰教的基本教规。念功,规定穆斯林一生时刻都要念诵“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拜功,穆斯林教徒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课功,规定穆斯林应自愿施舍财物,救济穷人,后来演变为每人应捐献收入的2.5%为财产税的税收制度;斋功,规定每年回历9月为斋月,从日出到日落不饮不食,戒除一切享乐之事;朝功,规定每个穆斯林一生应到麦加朝拜一次。3.希吉拉(徙志):伊斯兰教兴起后,麦加商人贵族害怕它的发展会损害其利益,因此坚决进行反对,并采取各种手段迫害穆罕默德及其信徒。622年9月的一天,穆罕默德偕同少数信徒星夜逃往麦加以北的雅特里布。伊斯兰教称这一迁徙事件为“希吉拉”(旧译“徙志”),后来这一天被定为伊斯兰教元年元旦。“希吉拉”是阿拉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伊斯兰教的胜利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4.《麦地那宪章》:穆罕默德迁至麦地那以后,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乌马”,即穆斯林公社。“乌马”的组织条例,即为《麦地那宪章》,共47条,主要内容为:在公社内部分氏族部落,穆斯林皆以兄弟相侍并互相援助;公社内部禁止互相仇杀,如有争议须请神或先知予以调解,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私人财产权,对非法侵害他人财产者,子以严惩;为信仰真主受害或牺牲的人,全体公社成员必须为之复仇;犹太部落在遵守宪章的条件下,准其维持原来的信仰,并和穆斯林一样受法律保护。5.壕沟之战:627年,麦加贵族联合贝杜因等11个部落,组成了一支1万人的武装队伍,大举进攻麦地那。穆罕默德利用麦地那三面环山的天险,在城北挖了一条壕沟,据城坚守,史称“壕沟之战”。敌军围城一月不下,给养发生困难,被迫撤军,穆罕默德乘势追击,俘虏400余人,大获全胜。壕沟之战的胜利,使得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大增。6.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约570~632),伊斯兰教创始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商人贵族家庭。610年的某一天,他宣布已接受安拉的启示,并开始宣传新教,伊斯兰教由此产生。622年,穆罕默德由麦加逃亡至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并制定《麦地那宪章》。624年和627年,两次挫败麦加的反伊斯兰教势力,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此后,穆罕默德征服了阿拉伯半岛的许多地区和部落,632年6月8日,病逝于麦地那。7.什叶派、逊尼派:逊尼派,即“逊奈与大众派”,“逊奈”即行为,特指“先知的道路”,其基本政治原则是承认历代哈里发的合法地位。什叶派,即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统治时期,以阿里为代表的反对派,否认奥斯曼的权威,主张由阿里继任哈里发,逐渐形成新教派——什叶派(什叶,阿拉伯语意为“派别”),与奥斯曼所奉行的逊尼派相对立。什叶派主要在伊拉克、伊朗一带活动。8.卡塔伊:在阿拉伯帝国中,哈里发将一部分土地赐予本家族成员及其他阿拉伯贵族,作为地租的收入地,称为“卡塔伊”。卡塔伊地主一般不住在农村,而住在城镇或首都大马士革。他们强制依附农民和奴隶为其耕作,收取高额地租,同时享受国家给予的丰厚的年金。卡塔伊也授予作为阿拉伯部落的普通农民,但不是作为地租收入地,而是作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卡塔伊由于准许转让或买卖,后来事实上变成了私有财产。9.巴贝克起义:816~837年,阿拉伯帝国爆发的人民大起义。起义的领导人巴贝克是胡拉米派教徒,该派受琐罗亚斯德教影响,认为世界存在着善恶二神,一切暴力、压迫和不平等,都是恶神造成的,并主张同不公正的社会制度进行斗争,实行土地国有,取消捐税和徭役。816年,巴贝克在阿塞拜疆拉恩和比勒干地区起义,以红色为标记,被称为“红衣军”。起义军很快席卷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波斯西部的广大地区,并屡败哈里发政府军。837年,巴贝克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起义群众遭到残酷镇压,起义失败。10.卡尔马特派起义:阿拉伯帝国爆发的人民大起义。卡尔马特派是由什叶派伊斯玛仪派建立的秘密教派组织,该派承认伊斯玛仪派的领导,反对逊尼派哈里发政权,主张财产共有,社会平等。在宗教仪式方面,不接受正统的逊尼派的一般规定,不进行一日五次的祈祷,不执行整月斋戒,不举行朝觐。890年左右,该派在哈马丹·卡尔马特领导下于伊拉克南部库法附近起义,得到广大贫困农民的积极响应,并迅速波及波斯和中亚一带。899年,起义军在波斯湾西海岸巴林建立卡尔马特国家,定都艾赫撤,卡尔马特国家存在了200余年,大约在12世纪衰亡。11.智慧宫(馆):哈里发马门(813~833)在位期间,在巴格达创立的学术研究中心。智慧宫由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馆三部分组成,它既是一所科学研究机构,也是一所培养科学人才的高等学府。在这里工作的不仅有穆斯林,还有基督教徒、犹太教徒、袄教徒以及信仰其他宗教的学者。12.《黄金草原》:全称《黄金草原和珍玉宝藏》,是阿拉伯杰出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马苏迪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为东西方各国历史概要,后三卷为阿拉伯一伊斯兰帝国史,上起伊斯兰教创立,下至947年白益王朝占据巴格达。《黄金草原》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宗教、风俗、文物和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实际上是一部史地百科全书。它保存的历史资料极其珍贵,是当代研究阿拉伯帝国历史及当时世界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13.《古兰经》: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共114章,6236节,记载了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所颁发的经文。其内容包括: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同阿拉伯半岛的多神教和犹太教进行斗争的记述;以信仰一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为中心的宗教信条、针对阿拉伯社会情况所提出的宗教制度和社会主张;为了传教需要而引用的一些流行于阿拉伯社会的故事和传说。因此,它不仅是宗教经典,而且是政治文献,是阿拉伯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三、史料分析题上述史料引自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古兰经》共114章,其中规定了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也反映出它的社会政策,因此,《古兰经》还是阿拉伯国家关于宗教、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的经典。其基本教义为:信安拉,安拉是世界的创造者,全知全能;信先知,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唯一使者;信末日审判,那时行善作恶将各得其所。教规:即“五功”,念功、拜功、课功、斋功和朝功。伊斯兰教以一神崇拜代替了多神崇拜,有利于阿拉伯各氏族部落的团结,为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四、问答题1.阿拉伯文化的历史地位。第一,阿拉伯人把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他们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建筑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阿拉伯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可以说上承欧洲古典文明,下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当西方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阿拉伯学者们掀起了翻译欧洲古典文明成果的高潮。他们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欧几里得等人的作品一一翻译过来。12世纪后西欧人正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了希腊、罗马的文化成就,对以后兴起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的数学、稻米和棉花等,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为“黑暗”的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启蒙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促进欧洲文艺复兴具有重要意义。2.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及作用。(1)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①生存危机:拜占庭、波斯以及埃塞俄比
本文标题:第八章-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4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