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国历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盐城市步凤中学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人教版)15、明朝君权的加强复习时间人物事件1368年1402年1421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年号洪武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分理朝政废行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军政设锦衣卫,监视、侦查臣民八股取士,只求忠实不求学问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年号永乐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明太祖)(明成祖)中国历史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提高观察、分析图片、史料的能力;•3、体会郑和远航的盛况和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高超。学习目标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1、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2、难点:了解基本的时空概念。重点难点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主要内容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如何?•2、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3、郑和下西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讨论活动郑和郑和(1371—1433年)原姓马,小字三宝,回族。中国乃至世界伟大的航海家。12岁入伍,此后跟随朱棣,屡立奇功。他为人聪明能干,很有抱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提拔他在宫内做官,赐姓郑,又称三宝太监。郑和郑和宝船郑和下西洋郑和塑像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刘家港占城天方木骨都束时间:1405年—1433年次数:7次规模:最大船长44丈宽18丈船数:每次船只200多艘人数: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最远: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客观条件:(1)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2)造船水平的高超;(3)航海技术的掌握;(4)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主观因素:(1)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2)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3)出生回族又皈依佛门,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教义。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众、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是明王朝强盛的直接表现。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家的友好关系。郑和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后的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航海家,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印尼郑和清真寺江苏太仓刘家港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是指日本的哪些人?他们给我国东南沿海造成了怎样的灾难?•2、戚继光是如何平息倭患的?•3、我们应该学习抗倭英雄戚继光怎样的高尚品德?讨论活动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卒谥武毅。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戚继光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了他以民族安危为己任,消除倭患,保卫海防的决心和志向。戚继光浙江戚公像福建戚公祠戚家军抗倭倭寇: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倭寇到处烧杀抢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戚家军:戚家军是以浙江义乌东阳的农民和矿工为主组建的一支抗倭队伍,因为戚继光而得名。具有着严明的军纪,严格的训练,先进的装备,和百战百胜的战绩。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的倭寇。开赴福建、广东剿灭那里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终于平息。•1、葡萄牙人什么时候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讨论活动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澳门(Macau)北邻广东珠海,西与珠海市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南中国海。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权并将此辟为殖民地。经过400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了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大三巴牌坊课时小结时间人物事件1405-1433年明嘉靖年间1553年郑和七下西洋,远达红海、非洲东岸促进了经济交流,加强了友好关系戚继光伟大的航海家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十余年终于平息了东南沿海倭患葡萄牙人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权澳门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简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完成《填充图册》相关题目。谢谢合作再见
本文标题: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7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