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省级课题——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宿松县长铺中心小学课题组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一本书就如同旭日东升时照射进窗口的一缕阳光,正确的阅读方法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最终感受到书如当空太阳所遍洒的万丈光芒,真正体悟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一、课题提出1.当前小学生阅读量现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每个学生在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8年发布了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选取了如下教材作为调查对象:2001-2004年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四套教材汉字的容量分别为人教版48.3万,苏教版37.3万字,语文版52.6万字,北师大版44.9万字。无论学生使用哪套教材,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仅阅读总量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完成不了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更不要说理解、鉴赏和良好语感的形成了。2.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品味现状分析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指导学2生课外阅读势在行。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但是目前课外阅读尚处于一种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1)缺乏兴趣,阅读量不够。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并不爱看书,他们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2)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因此,虽然课外阅读的时间、数量都不少,但收效甚微。有的该精读的不知如何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这样,不会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味地平均用力,势必造成高耗低效的状态。(3)盲目择书,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多彩。有些学生家长,因没有经验,因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4)不重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很多学生阅读纯粹是“读”,没有“背”、“抄”等帮助记忆、积累的手段,因而,虽然有了大量的阅读,但是仍然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因而作文仍然根基过浅,营养不良。长期以来,我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只有个别教师比较注重,而大量的学生处在3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一遇上作文就愁眉不展,不爱写日记;语病多,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二、研究目标建构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外阅读的互动,满足儿童的需求,拓展阅读空间,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一方面在整体构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上下功夫,努力为小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时空保证;另一方面,加强课外阅读的专项研究和指导,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不断增加儿童的自主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构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儿童从中获取智慧,拓展生命的宽度,享受丰厚人文素养的浸润,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三、研究重点1.相关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如:新课程理论、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语文教育学、阅读学概论等。2.整体构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群体参与、扎根课堂,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近文本、亲近母语、热爱读书。课堂教学以课文学习为主体,以同步阅读学习为辅助,营造和谐的课内外阅读环境。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是开放的、有活力的、有个性的,全面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四、研究意义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和生动;使阅读的时空和读书的策略更加拓展和多样;为广大教师优化、提高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质效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2.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本课题研究4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更好地构建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去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既立足于课本着力提高课堂效益,又关注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真正做到“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达到课内与课外沟通、迁移,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3.本课题研究可凭借《同步阅读》,将教材与相应的《同步阅读》文本内容组合成一个个具有内在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主题”单元,采取一篇带多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既给老师教学留有一定的创作的空间,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范例、语言材料、语言知识自主学习积累的效能。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实验班级的骨干教师通过自学、辅导、培训等各种形式反复、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国内外最新阅读教学及阅读指导研究的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实验研究法: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确定了研究方向,设计了实验方案,明确了实验目标以后,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3.课例研究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课例,认真剖析、反思。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总结中年级学段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理论学习,分析整理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或自我反思后的行动跟进,不断调整研究措施,探索最佳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规律。在撰写科研论文、教学叙事、相关课例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不同阶段的实验研究成果。六、研究成员1.课题组成员分工:组长:陈文丰,负责全面工作、召集会议及经费落实等。5副组长:徐跃前,负责过程管理、分工落实及资料督查等。成员:高芳,负责阶段小结及结题报告等;张丽华,负责课题方案及资料收集等;徐玉莲,负责课堂实施及学生活动等;黎玉,负责课题组及时性工作。2.课题组组长陈文丰、副组长徐跃前,均为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来从事小语教育教学研究,有多篇论文在省内外获奖或发表。是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负责人。有较强的从事教育科研的组织能力。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是本校的骨干教师,均承担中年级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大部分具有本科学历并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七、研究过程及预期成果1.2009年8月-2010年8月,认真研读《同步阅读》,寻找课本与《同步阅读》的切合点,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交流彼此的见解,完成论文集。2.2010年8月-2011年8月,进行课例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构建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课例集(含教学叙事、课堂教学片断等)。3.2011年8月-2011年11月,及时总结实验班学生的反馈信息,检验研究效果,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完成结题报告。
本文标题:省级课题——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90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