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幼儿游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玩耍嬉戏享受幻想假装无拘无束严肃控制计划目的理智小人国一、正确的儿童观游戏与幼儿小男孩与瑞典女王一、正确的儿童观游戏与幼儿1.儿童是世界的未来,他们自诞生以来就拥有全面的个人存在的权利和意义,就应获得人的尊严。2.儿童作为人无异于成人:儿童与成人是平等的,具有同等的价值。换言之,儿童的价值丝毫不低于成年人。3.儿童毕竟是弱小的,他们需要成人的支持才能全面享有他们的权利。4.儿童在有关他们的发展事务中应是积极的、有贡献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1.天赋人权,儿童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剥夺的。2.儿童是权利的主体,而不是客体。3.儿童作为权利的主体,具有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凡与儿童发展相关的事宜,成人都应注意培养儿童学会表达个人的意愿并对他们的意见表示出应有的尊重。1.每个成人都有尊重和保护儿童各项权利的义务。2.儿童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别人所赐,因而任何成人(包括父母)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待儿童,不能把平等对待看成是恩赐。3.父母的作用: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1.不仅是身体,而且包括心理健康。2.营养不良对智力有不良影响。3.喂养不当对发展有不良影响。1.儿童是人群中对营养最敏感的,营养不良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即使是轻度和中度营养不良也会导致死亡率增高,因病死亡的儿童中有55%营养不良。2.儿童营养不良不但影响体格发育,同时也影响儿童的脑发育和智力发育。3.早期营养状况与以后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甚至成年后劳动生产力都有直接关系:而且儿童时期身高发育不足也可导致成年后某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危害增加。1.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2.重新认识评价孩子的标准。3.智能是多元的。1.从出生开始,婴儿就开始了他们的学习过程。而且儿童随时都在学习。(远非一般人认为的在看书、写字、背诵时才在学习。)如果能受到亲抚、关心和智力刺激,并能摄取丰富的营养和接受适当的健康护理,就能达到最快的生长和学习速度。2.儿童学习的途径是丰富多样的:触觉、听觉、嗅觉、味觉都是儿童学习和探索周围环境的工具。3.游戏的意义:《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专门有条款规定儿童有游戏的权利。而游戏的权利就像儿童其他权利如生命权、生存权和教育权一样是不可剥夺的。1.养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原则,去为儿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脑的研究告诉我们:基本的健康、营养以及安全对婴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养育者与婴幼儿一同游戏帮助他们感受到自信、安全,这些经验将在其以后的生活中主动起到作用。一个婴幼儿主动的、安全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索鼓励了他的好奇心,增进了他的智慧帮助他解决困难。3.与婴幼儿交谈有利于其语言发展。1.性别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2.社会性别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不同渠道形成并强化的,家庭特别是父母是影响儿童性别社会化的主要因素。3.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型,平等对待男孩和女孩,为平等对待男孩和女孩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女孩和男孩具有同等的价值,应得到同等的关爱和机会。对男孩和女孩早期教育中的性别社会化教育,有助于形成平等、相互尊重和非暴力的价值观。这是早期经验影响今后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正确的儿童观游戏与幼儿二、幼儿游戏理论关于幼儿为什么游戏、游戏的本质及价值等的看法游戏与幼儿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王守仁摸瞎折纸飞机捏黄泥巴吹肥皂泡摘野果画丁老头“游戏是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文化娱乐的一种”——《辞海》P2239“游戏”意为游乐、玩耍——《高级汉语大词典》游戏是指“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P500(一)什么是游戏游戏与幼儿1、游戏的涵义——《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卷P218“游戏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游戏与幼儿2、游戏的特点1、游戏伴随愉悦的情绪,适应儿童内部需要而产生;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3、游戏不追求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过程;游戏与幼儿3、游戏的地位:“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朱智贤《儿童心理学》“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园工作条例》第十六条发展价值教育价值游戏与幼儿早期的游戏理论精神分析游戏理论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二)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游戏与幼儿复演说精力过剩说娱乐放松说生活准备说1、早期的游戏理论游戏与幼儿复演说霍尔(G.StanleyHall)游戏是个体再现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动作和活动,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征。游戏是一种本能游戏与幼儿精力过剩说席勒(Schiller)和斯宾塞(HerbertSpencer)身体健康的儿童在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就产生游戏。游戏是一种精力调节的手段游戏与幼儿娱乐放松说拉扎鲁斯(Lazarus)游戏不是源于精力的过剩,而是为了恢复工作所消耗的能量游戏是一种精力调节的手段游戏与幼儿生活准备说格罗斯(Gross)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游戏是一种本能游戏与幼儿1、代表人物2、精神分析游戏观3、评价2、精神分析游戏理论游戏与幼儿精神分析游戏理论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igmundFreud)埃里克森(ErikErikson)游戏与幼儿精神分析游戏观游戏与幼儿精神分析游戏观1、游戏具有潜意识的成分,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游戏与幼儿打群仗精神分析游戏观2、游戏使儿童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游戏与幼儿精神分析游戏观3、游戏能缓和幼儿的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游戏与幼儿4、游戏是幼儿情感与思想的健康发泄方式游戏与幼儿5、儿童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情绪原因第一类:喜欢模仿他们热爱和敬佩的人,尤其是成人→以满足他们快快长大,像成人一样的愿望得到满足。第二类:儿童常扮演引起他们恐惧的那些人或事物。→试图体验与那些人有关的焦虑,以帮助儿童征服恐惧。第三类:儿童喜欢扮演那些不合身份、低于身份的角色。→这样可以让儿童在游戏的安全范围内回顾并且尽情享受那些对他们来说不可能再获得的“小儿时”的快乐,并且在游戏这个“安全岛”中做自己想做而现实生活又不允许做的事情。游戏与幼儿精神分析游戏理论贡献:①游戏的发展价值——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和谐;②游戏的教育价值——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理念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内部心理世界;游戏与幼儿脾气暴躁的小女孩游戏与幼儿我的一家人游戏与幼儿3、认知学派游戏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游戏与幼儿认知学派游戏观(1)游戏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2)游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同化作用转变现实,而不必通过顺应来进行平衡而受顺应的约束;游戏与幼儿皮亚杰游戏阶段划分大致年龄认知阶段主要游戏类型0——2岁感知运动阶段练习性游戏2——7岁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游戏7——11、12岁具体运算阶段规则性游戏(3)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游戏与幼儿练习性游戏0——2岁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和搬弄、操作具体物体来进行游戏游戏与幼儿象征性游戏2——7岁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形式,表象和符号是这个阶段游戏的主要特征游戏与幼儿规则性游戏7——11、12岁游戏更能适应周围环境,服从真实世界的规则和顺序游戏与幼儿认知学派游戏观评价贡献:1、对于传统的游戏与学习相对立的观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2、有利于教育者把游戏与儿童认知相结合,发现游戏的教育价值不足:1、忽视了社会生活,特别是文化教育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游戏与幼儿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代表人物:维果茨基游戏与幼儿(1)游戏领先于发展,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2)所有的象征性游戏创造了一个想象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允许幼儿有一些不现实的愿望。(3)象征性游戏包含了幼儿要想成功地进行这个游戏就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游戏与幼儿幼儿与教学(学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技巧借助知识使幼儿生活得更美好一、游戏→内隐学习游戏的价值(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1、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2、游戏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3、游戏促进大脑发展(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1、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2、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3、游戏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1、游戏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2、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社会化3、游戏促进儿童道德社会化4、游戏促进儿童更好地接受文化(四)游戏与人格发展1、游戏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法。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谐,保证儿童心理健康。积极情感、意志品志、良好性格、社会适应能力游戏与教学(学习)游戏有利于促进儿童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发展年龄实验室条件游戏条件4-5岁41秒4分17秒5-6岁2分55秒9分15秒6-7岁11分12分游戏与教学(学习)二、教学→外显学习(一)教师对游戏价值的理解“积木游戏一”中一班的一次建构游戏活动。教室里面有七张小桌子,幼儿分成七个小组,他们围坐在桌子旁边。教师三说:“一会儿我把游戏材料分给小朋友们,大家从筐里选择积木,建造你自己喜爱的玩具。教师给每纽分完积木后,小朋友们就玩了起来。教师三站在一边。由于游戏材料不充分,有的小朋友之间发生了矛盾。教师走过去调节矛盾。过了十分钟,有的小朋友开始走进图书角,翻起图书来。有的拿着玩具追逐起来。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游戏的观察只是局限于维持纪律,没有观察小朋友的切实需要。即使观察,也是偶尔走进某几个小朋友,进行表面化的指导。教师不是一直把目光停留在幼儿身上,而是不断的和班上另一位教师说话,或者又和保育员说话。“积木游戏二”中二班的幼儿积木游戏活动中,因为每一组积木分配的少,幼儿之间出现了争、抢积木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二就请幼儿想办法,在积木很少的情况下大家该怎么玩。幼儿想了很多办法,如,“一个小朋友画画,其它的三个小朋友玩”:“给小朋友说好话”;“小朋友要是没有,就给他一点点”;“老师,那儿(平时放积木的框里)还有呢”等等。教师二:“我是想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品质和谦让能力。每一组的积木我也是故意分的不多。”积木游戏的价值——积木游戏蕴含幼儿学习社会规则和社会性交往的教育契机游戏与教学(学习)二、教学→外显学习(一)教师对游戏价值的理解规则游戏“找朋友”幼儿园中一班的游戏活动开始了。这次玩的是规则游戏中的一种典型的猜测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游戏开始,首先教师三说:“今天下午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找朋友’。现在,小朋友搬着自己的小椅子,围成一个圆圈。”在老师的指引下,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小朋友们都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老师说:“游戏需要两个小朋友参加,我先请一位小朋友,蒙上眼睛,然后另一个小朋友走近蒙上眼睛的小朋友旁边,要轻轻地、捏着鼻子说‘我是你的好朋友,请你猜猜我是谁?⋯如果小朋友猜对了,那么被猜中的小朋友就要表演节目。一会儿游戏开始后,小朋友们都要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准出声。”游戏开始了,首先是一个男小朋友,一个女小朋友,男小朋友被蒙上眼睛,女孩子走到他面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请你猜猜我是谁?”男孩子好像是猜不出来了,于是其它的小朋友们就发生了唏嘘声。忽然传来声音,说出了那个女孩子的名字。老师看着发出声音的那两个孩子,把他们“请”出了游戏圈外。被老师强迫离开游戏圄的两个孩子,就站在了一边。因为他们没有站起来参与游戏,坐在椅子上却太声说出了小朋友的名字,这违背了教师在游戏前宣布的游戏规则。游戏继续进行,那两个被老师限制不准游戏的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被罚站在一边,女孩子开始玩自己的手绢,五分钟左右后,慢慢靠近游戏圈,双眼注视着游戏的进行,她的眼神中流露出对游戏的渴望。男孩一直是多动的,被惩罚之后,表现出一种不在乎的神态。他的身体不停的动着,有种宣泄式的不满。我悄悄地
本文标题:幼儿游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9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