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1总体思路和培养模式继续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卓越工程人才。具体而言,实施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重点提高工科学生的国际视野、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目标思路:“适合学生成长、切合清华实际、符合国家战略、汇合全球发展”,持续保持清华大学电机系人才培养的优势。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清华大学电机系确定了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在坚持人才培养总体方向的前提下,面向国民经济和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需求,制定了近期的人才培养战略:将“通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学生按本科需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年。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同时在本科生中进行遴选,对一部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素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本专业将实行校企联合、本硕贯通的模式,实施“4+1+1”模式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其中,本科阶段按4年制本科完成学业,部分学生通过选拔进入硕士阶段培养。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安排不少于一年时间的工程实践(实习)。社会需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基础能力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企业导师科研训练教学模式学术氛围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行业引领人文素养图1电气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本科培养方案共173学分,分布如下:表1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分布课程类别学分数人文社会科学类39自然科学基础类36工程技术基础类34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33实习实践类16(企业)综合论文训练15根据清华大学电机系的生源特点和已有的课程安排,我们认为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提升学生在学期间对工程实践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人文、管理、经济方面的课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沟通、表达、协调能力的训练。为此,一方面我们在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安排上予以充分考虑,另一方面将特别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各种方式利用企业界的资源。根据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联合的基本要求,结合本专业现有人才培养资源,为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在本专业中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先期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试行采用双导师制以及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学生按应用型本科需求完成企业要求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训练,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学习累计不少于1年。为了提高企业在培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逐步扩大在专业课程中邀请有企业工程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的比例,在4年后达到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程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的要求。2本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2.1人才培养标准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1.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1.1人文社会科学等的基本知识1.1.1科学发展史知识1.1.2政治经济学知识1.1.3哲学知识1.1.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1.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文化素质1.2.1历史与文化1.2.2语言与文学1.2.3科技与社会1.2.4当代中国与世界1.2.5艺术教育1.2.6法学、经济与管理1.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1.3.1数学与逻辑思维知识1.3.2相关自然科学基础1.3.3信息技术基本知识1.3.4工程技术1.4电气工程专业知识1.4.1电气工程基础知识1.4.2信息、控制技术知识1.4.3新能源、智能电网相关知识1.4.4电气系统工程分析方法1.4.5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1.4.6电气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1.5基本技能1.5.1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1.5.2具有设计系统、仪器、部件的能力1.5.3具备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的能力1.5.4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报告和参与交流的能力2、应具备能力2.1沟通、交流与文字表达能力2.1.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2.1.2至少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2.1.3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2.1.4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2.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1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2.2.2具有整合资源,分析需求、细化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2.3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2.2.4提出改善工程产品、系统、服务效能的方案2.3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2.3.1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2.3.2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2.3.3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2.3.4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2.4组织管理能力2.4.1在团队中的领导能力2.4.2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2.4.3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2.4.4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3、应养成的素质与职业道德3.1创新能力3.1.1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并具备相应的创新素质3.1.2具有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创新的能力3.1.3对新事物的敏感性3.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3.2.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知识3.2.2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3.2.3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意识3.3具有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3.3.1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3.3.2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3.3.3能够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背景下适应地工作3.4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与能力3.4.1根据社会急需和学科前沿,不断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3.4.2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追求卓越的执着态度3.4.3具有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2.2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能力实现(课程名称,含必修课与选修课)1.1人文社会科学等的基本知识1.1.1科学发展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1.1.2政治经济学知识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等1.1.3哲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文化素质1.2.1历史与文化东亚文化交流史、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等1.2.2语言与文学文学名作与写作训练、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与赏析等1.2.3科技与社会科学技术史系列讲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等1.2.4当代中国与世界大众传媒和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中国等1.2.5艺术教育20世纪中国歌曲史概况、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等1.2.6法学、经济与管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1.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1.3.1数学与逻辑思维知识几何与代数,微积分等1.3.2相关自然科学基础大学物理,大学化学1.3.3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通信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1.3.4工程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电磁场,工程图学基础等1.4电气工程专业知识1.4.1电气工程基础知识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1.4.2信息、控制技术知识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1.4.3新能源、智能电网相关知识智能电网中的储能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电能质量基础,电能质量,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概论,随机能源并网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智能电网基础,智能用电技术1.4.4电气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器兼容技术,直流输电技术1.4.5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电气工程导论,电气工程技术发展,电工技术与电力系统新进展1.4.6电气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及变频器系统,计算机原理,可视化技术,网格技术1.5基本技能1.5.1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数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电路实验,电工实验,电子实验等1.5.2具有设计系统、仪器、部件的能力虚拟仪器实验,电力系统实验,电子电路实验1.5.3具备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的能力高电压工程实验,电子专题实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实验,继电保护实验1.5.4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报告和参与交流的能力数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电路实验,电工实验,电子实验,虚拟仪器实验,电力系统实验,电子电路实验,高电压工程实验,电子专题实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2.1沟通、交流与文字表达能力2.1.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文化素质选修课2.1.2至少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英语水平I,II,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2.1.3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篆综合论文训练2.1.4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电子专题实践,软件编程项目训练2.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1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综合论文训练,认识实习2.2.2具有整合资源,分析需求、细化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电子工艺实习2.2.3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电子专题实践,软件编程项目训练2.2.4提出改善工程产品、系统、服务效能的方案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电子专题实践,软件编程项目训练2.3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2.3.1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电子专题实践,软件编程项目训练2.3.2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电子专题实践,软件编程项目训练2.3.3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电子专题实践,软件编程项目训练2.3.4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工程实践2.4组织管理能力2.4.1在团队中的领导能力生产实习,电子专题实践,各种科技竞赛,社会实践2.4.2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生产实习,电子专题实践,各种科技竞赛,科研项目,社会实践2.4.3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生产实习,电子专题实践,各种科技竞赛,科研项目,社会实践2.4.4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心理健康,伦理学理论与道德实践等3.1创新能力3.1.1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并具备相应的创新素质各种实践环节,科技竞赛,SRT,科研项目3.1.2具有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创新的能力各种实践环节,科技竞赛,SRT,科研项目3.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3.2.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知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安全生产与管理,生产设备与工艺,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社会实践3.2.2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道德规划与职业行为准则,生产实习,社会实践3.2.3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意识质量检测与质量控制,生产实习,社会实践3.3具有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3.3.1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生产实习,社会实践3.3.2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生产实习,社会实践3.3.3能够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背景下适应地工作生产实习,短期出国交流,海外学者短期讲学3.4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与能力3.4.1根据社会急需和学科前沿,不断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制定
本文标题: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0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