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全文明施工标准第一部分综合管理1、建立完善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齐全。2、制定安全管理标准(伤亡控制指标、安全达标及文明施工目标),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制定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频次、负责人,并真实完整的记录考核情况。3、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绿色施工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责任,并落实到人;实行定期考核与奖罚制度,考核记录完整、真实、具体,奖罚落实。4、按项目涉及的各工种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内容齐全规范,并悬挂在操作岗位。5、以书面形式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分部分项),交底全面,针对性强,严格履行签字手续。6、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整改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并做好整改及复查记录。及时排除安全、环境隐患。针对现场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设立警示标志,并按要求填写标志牌登记表,有清晰、动态的标志布置图。7、有安全生产绿色施工教育制度,建立完善的新入场人员三级安全教育记录,有变换工种时的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活动教育等。教育内容具体,记录齐全。8、分包及用工管理①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安全生产绿色施工协议,内容全面,履行签订手续;②建立项目工会组织,工会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各项工作活动记录齐全;③劳务人员建立花名册及身份管理卡,劳务人员考勤记录齐全;④按月发放劳务人员工资,发放记录齐全,并公示。⑤按规定建立农民工业校,农民工业校场所、设施、教材、师资齐备,有培训计划,培训记录齐全;⑥按要求办理工伤保险后意外伤害保险。9、施工组织设计严格履行会签及审批程序,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安全生产、绿色施工措施等。10、项目部应经过辨识明确重大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制定绿色施工方案和安全专项方案,并经过审批实施。11、对重大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预案应有针对性,并履行编制、审核、审批程序,进行演练、记录齐全。12、制定周例会制度,并严格执行。第二部分绿色施工标准(一)绿色施工管理1、组织管理①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②制定相应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与目标,明确岗位职责,责任人签字确认;③按制度对责任人考核,考核记录真实完整;2、规划管理①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方案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②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应包括环境保护、节材、节水、节能、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等各方面措施内容,措施应具体,有针对性;③绿色施工各项措施应有量化指标,指标应根据管理目标确定,指标值应科学、合理;3、实施管理①绿色施工实施过程控制记录内容详细完整;②施工用电和生活用电实施计量管理,计量管理实施有记录;③施工机具及耗材、耗能情况有统计;④加大绿色施工宣传力度,营造绿色施工氛围;⑤定期培训绿色施工知识,提高职工绿色施工意识。4、评价管理①成立绿色施工评估专家组,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情况留有记录;②评估自绿色施工方案制定开始,贯穿施工过程,项目竣工需进行综合评估。5、人员安全和健康管理①制定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②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③施工人员工作于生活的环境卫生、健康。6、扬尘控制①现场实行围挡全封闭,围挡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围挡大门应采用封闭门扇,严禁敞口施工;采用定型板材做围挡的工程,不得随意挪移板材做临时出入口,可按需要制作简易大门;②建筑物四周须设置全封闭密目防尘网,密目网需整洁、美观、无破损;③现场出入口应设置冲车设施,由专人负责,确保车辆不带泥上路;运输易散落、飞扬、流漏物料的车辆,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④城市建成区、机场、车站、广场的施工现场内,地面应实行混凝土硬化。其他地区施工现场从大门入口处应设置长度不少于30米的混凝土道路,裸露地面采用绿化或苫盖方式防尘;⑤采用洒水、覆盖等扬尘控制措施,做到土方作业阶段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米,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米;⑥砂、石等散体材料堆放须砌筑50cm实体挡墙,工程土、砂石料等易引起扬尘粉尘源须苫盖;土方应集中堆放,工程渣土应及时清理。施工备用渣土存放高度不得超过围墙高度,并采取洒水、苫盖等措施;⑦市内和城市建成区应采用商品混凝土和成品灰。严禁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灰土、露天堆放散装水泥。外环线以内严禁进行白灰拌合、淋筛作业;⑧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⑨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含有有毒、有害化学陈分的装饰废料、油毡、尤其、垃圾等各类废弃物;⑩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直接抛洒建筑垃圾。7、噪声控制①施工现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并采取减低噪声的措施;②遵守限时施工规定,控制噪声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③对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须按规定办理夜间施工证。④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8、光污染控制①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②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9、水污染控制①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天津市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256—2008)的要求;②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未经处理的废水渗漏液收集和处理;③施工现场按要求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确保现场排水畅通。10、土壤保护①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现象;②有毒有害废弃物由专人负责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材料存放及使用①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的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避免因积存材料过多造成施工用地或库存空间紧张现象;②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③优化下料方案,加强施工过程动态控制,合理用料,减少废料产生。2、周转材料①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装配式活动板房;②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③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④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多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循环用水设置①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②施工现场喷洒路面你、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地节水措施;③合理设计用水方案,做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2、节水系统与节水器具①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②加强管理,及时修换损坏的器具,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3、用水管理①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计量管理有记录;②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宜应分别脊梁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动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4、非传统水源的搜集利用①现场应有雨水收集利用措施;②混凝土养护用水宜优先采用符合要求的德中水;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符合要求的地下水作为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③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④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四)节能与能源利用1、施工设备机具①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用电、用油统计表,完善设备档案;②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③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④优先选用高效节能、高科技含量的施工机具,严禁使用淘汰的耗能机具。2、可再生能源利用①施工中推广使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②充分利用边角余料,并制定可量评价的节材指标。3、节约用电①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型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②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③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④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你、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五)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1、临时用地指标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②现场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废弃地和死角少,临时设施章帝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2、临时用地保护①优化深基坑施工方案,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②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施工荒地、废地,完工后及时回复原地形、地貌,减少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③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第二部分施工现场布置标准(一)施工场区管理1、施工现场布局应科学合理。施工区、材料堆放区、加工区区域划分明确;场地较大的应设有导向牌。现场平面布置与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相符。2、围挡及大门设置①围挡材质符合要求,有基础和墙帽,主要景观路段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米,其他地区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米;③采用定型板材作围挡的工程,围挡应封堵严密,底部设有挡板;④围挡应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须做到稳固、安全、整洁、美观;⑤围挡外侧与道路衔接处有绿化或者硬化铺装措施。工地周边环境卫生整洁⑥围挡清洁卫生,有专人定时擦洗。无变形、损坏的围挡;⑦道路、转弯处等交通干道局部宜使用可透视的格栅板网封闭严密;⑧现场设置固定的出入口,门口宽度不得小于6米;围挡大门应当采用封闭门扇,施工作业时应关闭大门,严禁敞口施工;⑨现场大门应牢固美观,大门上应标有企业名称或企业标志,字体工整清晰。门口处挂设文明施工承诺牌,公示监督电话。3、门卫室应布置在现场入口和生活区入口,有专职的门卫保卫人员,门卫室内不应设置床铺,并备有适量的安全帽。制定门卫管理制度及交接班记录制度,保卫人员应按规定对人员、车辆检查,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佩戴胸卡、统一着装,外来人员应进行登记。4、大门口处应设有整齐明显的五牌一图(七牌二图)和企业旗帜,标牌设置格式化,做法参考后附图集。办公、生活区应设有“两栏一报”;宣传内容及时更新。5、现场道路应通畅,有循环干道,满足运输、消防要求;施工场地应平整,雨季不积水;施工场地应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排水沟的设这合理,沟内杂物及时清理,确保排水通畅。6、临建用地应有相关部分的审批手续,林间设施的地面续作硬化铺装,搭设应做到安全、稳定、整洁、美观。7、施工场区材料、构件、料具堆放必须按平面图布局堆放,并有明显的分区标示;材料堆放区应按照品种、规格分类堆放,并有明显规范的标识。(二)办公生活区管理1、办公、生活区设置①与施工作业区应分开设置,有明显的划分隔离,确保安全距离,不能保证安全距离的应采取可靠的防砸措施。②办公区与生活区地面应采用混凝土硬化或硬铺装,场外的生活区应实行封闭管理;③在施工程严禁住人;④办公生活区临建房搭建应符合要求的定型板材,搭设高度不超过2层。2、职工宿舍①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时窗户,宜设置外开门;②宿舍内应保证有必要的生活空间,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4米,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米,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多于15人。③宿舍内的单人铺不得超过2层,严禁使用通铺,床铺应高于地面0.3米,人均床铺面积不得小于1.9m×0.9m,床铺间距不得小于0.3米;④制定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床铺应设床卡,住宿人员姓名编号上墙;⑤宿舍内生活设施齐全,物品摆放整齐,无杂物;⑥冬季宿舍应有保暖措施,严禁使用煤炉取暖。夏季应有消暑和防蚊虫叮咬措施。⑦宿舍周围环境整洁卫生,生活区内设有晾晒衣物的专用场地。无随意挂晒衣物现象。3、食堂设置①食堂设置应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地方;②食堂食堂内的装饰材料必须符合环保、消防要求;③食堂必须有
本文标题: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3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