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析体育活动课器材管理与意识品质的培养
浅析体育活动课器材管理与意识品质的培养摘要:在体育活动课器材管理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由学生主体参入的学生负责制管理方式,有利于器材的管理和学生意识品质的转变,管理的过程是素质教育渗透的过程。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键词:活动课器材管理;管理效果;意识品质1、前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主体地位被日益放到了各项教学活动的重点,关于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探讨,更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活动课器材的管理是学生日常课外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管理的优劣直接体现在器材的管理效果上,亦体现在学生的意识品质培养上。本文主要通过对我校体育活动课器材管理方式、及效果的介绍并分析其原因,旨在探讨如何在体育活动课器材管理上,融入学生意识品质的培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精神。并围绕这一精神,谈几点关于制定体育活动课器材管理制度的建议。2、研究对象:××市××中学体育活动课所用器材及2004级的276名学生3、研究方法:3.1问卷调查法。设置与器材保护有关的问卷,在新管理制度实行前、后相隔一年的时间对同一对象进行两次无记名答卷,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3.2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对我校两年的器材损坏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注:我校的器材在质地、型号皆出自同一厂家,同时学生的活动时间安排及场地设施上,都具有客观稳定性,故具有可比性。)4、我校体育活动课器材管理制度的提出及介绍目前学校体育器材管理方式,主要有专人专管制和体育教师负责制。所谓专人专管制,即学校指定专人从事器材的发放等保管工作,这种形式较利于器材的管理,但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学中,由于财力与人力的缺乏,难以实行。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是由体育教师负责的,但由于师资及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管理效果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教育规律,及时转变观念,改变了以前以教育行政为手段,仅侧重于器材管理效果为目的的做法。采用以管理为载体,利用管理的过程,以管理为手段,达到器材管理效果与育人效果双赢的局面,追求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我校所采用学生主体参入的学生负责制如表1:表1××市××中学体育活动课器材管理职责表对象职责与要求器材管理员负责器材的出借、归还登记,检查器材有无损坏,监督器材归还时的保养与摆放,出现违规行为的登记,发现同学出现三次违规要及时进行扣证,并定期向负责老师报告情况。借器材学生负责器材的归还,并进行适当养护以及器材的摆放等。体育教师协助同学进行管理,定期讲授器材的保护知识及注意事项,对出现违规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学校行政对执行规定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扬和奖励,同时对出现较多违规行为的班级,采取无资格参加学年优秀班级的评比。5、结果与分析这种以学生主体参入,学校引导的学生负责制,实行一年后通过比较,发现管理效果显著。器材损坏率比以前有明显的下降,同时学生对器材的保护意识也有明显的提高。这可以从以下的对比中看出:表2几种主要体育活动课器材年损坏率对照表器材种类2005年损坏率%2006年损坏率%U检验篮球37.629.3排球31.722.5足球26.521.3p0.05羽毛球拍40.830.6乒乓球拍52.826.4从表2可以看出,新的器材制度实行一年来,2005年与2006年度的几种主要活动器材损坏率,经U检验后,P0.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新的管理制度对器材的管理更有效,利于器材的管理。表3的数据显示,新的管理制度实行一年来,学生对器材管理的认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不利于器材保护的行为较实行前有了明显的下降,学生自觉爱护器材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表3几种主要不利于器材保管的行为对照表年度能否将湿球擦干有无用器材打闹行为器材损伤能否及时告诉管理员能否及时还器材能%否%有%无%能%否%能%否%200510.389.791.68.43.696.430.669.4200686.413.67.192.989.710.387.812.2学生是器材的利用和保护者,只有学生保护器材意识确立的时候,才利于器材的管理和保护。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参入管理,参入决策,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主体参入的管理过程中,逐步确立爱护器材保护器材的意识;制度中由于明确了借方的责任,故在利用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加强了对器材的保护意识。同时由于制度中对不利器材保护的个人行为处罚涉及到班级的集体利益,使个人行为集体化,这样在学生利用器材的时候,要受到班级同学和老师的监督。心理学家认为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与自己所属的群体有很大关系,个体在群体中无形中会受到群体的压力,迫使个体遵守同一群体的行为规范。学生在利用器材的过程中,逐步加强了班级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制度中采用扣证的做法,突破了以前对违规学生进行经济和纪律的处罚,采取阶段性取消违规学生借器材的权利,当个体失去借器材权利的时候,由于运动的需要,将刺激个体在失去权利后,重新审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从而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制度中体现了学校对个人保护器材行为的肯定与奖励,将在学生群体中产生激励作用,各班涌现的先进模范,会对各自的群体产生影响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带动群体爱护器材、珍惜器材,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通过调查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80-90%。在制度中体现奖励教育,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对器材的正确态度;在制度中教师的角色,由直接管理者转变为保护器材知识的传播者和器材管理的协助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器材的知识,懂得管理的价值,管理价值观的确立是学生管理态度的认知基础,让学生认识到管理活动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去规范的执行,并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在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中将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相互协作能力及诚实守信等各方面的品质和能力。6、结论与建议6.1结论采用学生主体参入的学生负责制管理方式,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了他们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能力。器材管理效果显著,利于学生意识品质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6.2建议6.2.1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学校应转变观念,器材管理应是育人的载体和途径,制度的制定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管理活动追求的最终目的应是育人;6.2.2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是器材管理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的协助者与监督者;6.2.3制度中应体现学生既是管理的施动者,又是管理的受动者,通过学生主体参入达到自我管理和意识品质的培养及能力的提高;6.2.4制度的制定,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合理的规章,使个人行为集体化及责任的明确化,达到器材管理目标的实现;6.2.5制度中应体现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和告诫学生行为的两极,促进学生意识品质的转变。参考文献[1]李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北京:台海出版社,1998.4[2]赵振宇.奖励的科学与艺术.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84[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11[4]张海亮.略论德育载体的发展.教学与管理,2002(2):892007.9.6
本文标题:浅析体育活动课器材管理与意识品质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