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桥涵水文一、名词解释1)蒸发江、河、湖、海及地表以下液态水或固态水,因太阳热力作用而成气态水升入天空2)降水气态水因冷凝而成液态或固态,并以雨、雪、雹、雾、露等形式下降于大陆或海洋3)入渗地表水在土壤颗粒分子引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进入土壤或岩层。4)河流沿地表线凹槽集中的经常性或周期性水流5)河床河谷中经常性被水所淹没的部分。6)河底水面以下的河床表面。7)河底坡度又叫河底纵比降,河段上游、下游河底高差与河段长度比值。8)流域一个水系的流水区域9)流域面积流域面集水区的水平投影面积10)泾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11)输沙率单位时间通过过水断面的泥沙质量。12)设计洪水道路桥涵规划,设计中所指定的各种设计标准的洪水13)设计洪水位规定的桥涵设计水位频率下的水位加上根据河流具体情况影响高度后的水位14)抽样误差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误差。15)重现期水文破坏事件在长时间观测中可能再现的平均时间间隔16)设计流量将设计净雨转化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即为设计流量过程线17)洪峰流量实测流量过程线中流量最大值或曲线峰值流量18)洪水频率19)冲止流速河床冲刷停止时的流速20)临界水深一定流量下,断面比能达最小值时的水深。21)径流总量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横断面总水量22)桥孔长度相应于设计洪水位时两桥台前缘之间的水面宽度23)过水面积控制法以冲刷系数P为控制条件推求桥下河槽冲刷前的最小过水面积。从中确定桥孔最小净长度的计算。24)冲刷系数冲刷后的过水面积与冲刷前的过水面积之比25)桥面高程是指桥面中心线上最低点的高程二、填空题1)河流的积水区可以分为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2)设计洪水的三要素设计洪峰流量不同时段设计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3)模型试验中原型长度与相对应的模型几何长度比例尺4)常见的河流水文要素5)将水流挑离河岸的调治构造物(丁坝、顺坝、挑水坝)6)判断淹没出流的几何要素桥下游水深大于临界水深1.3倍7)小桥孔径计算一般采用试算法和查表法多项选择(书本粗体字大点分类)三、问答题一、水文经验累积曲线绘制步骤1、将实测水文样本系列按大小递减顺序重新排列2、统计各实测值XI的频数及累积频率数=3、按数学期望公式计算各实测值的累积频率4、经验频率聚集点绘于平面坐标系中,通过这些点群的分布中心绘制一条光滑曲线,即得实测水文样本系列的经验累积频率曲线。5、若实测系列样本容量N100,也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取设计频率P作横坐标值,在上述经验累积频率曲线上查得对应纵坐标,得设计值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步骤a)暴雨资料选样:资料需要满足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要求b)推求设计暴雨:根据选样利用频率分析法求不同历时指定频率设计雨量及暴雨过程。c)推求设计净雨:设计暴雨扣除损失就是设计净雨d)推求设计洪水:应用单位线等对设计净雨。。。。得设计洪水e)三、如何具体定桥面标高及影响因素1)不通航河流:按设计水位计算桥面最低高程HMIN=HS+∑△h+△hj+△h02)通航河流: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通航净空高度,桥面设计高程不低于上述条件3)必须满足桥下通过设计洪水、流冰、流木和通航要求,并应考虑壅水、波浪、河湾凹岸水面超高各种因素引起桥下水位升高及河床淤积的影响。四、河床演变特点P20五、涵洞出口局部冲刷的主要原因六、桥位地质钻探数量、深度如何确定1)钻孔数量与钻探深度主要取决于桥位工程地质条件和桥的类别2)钻孔分探制性与一般性两种,控制性钻孔应占桥位钻孔总数的一半,特大桥应适当增加控制性钻孔3)覆盖层层次少,厚度大钻孔深。对漂石、卵石层为8-20m,对砂、砾层为20-35m,对软弱层为35-120m4)覆盖层较薄、下伏岩风化层不厚时,控制性钻应钻入新鲜基岩2-5m七、桥位设计基本原则1、服从路线走向,缝沟设桥或涵2、应设在地质条件良好、河床稳定、河道顺直的河段3、适应路线平纵要求,并与路基排水系统协调一致4、小桥轴线应与河沟流向垂直、涵洞轴线应与水流方向一致,满足流量宣泄,做到进口要顺直,水流要稳5、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使主体和附属工程的总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维修养护费最低。八、山区桥涵布置要点1、顺沟设涵2、改沟设涵3、路基排水涵4、岸坡设涵5、并沟设涵6、改涵为顺沟7、必须在河湾处设涵时,涵水应设在水流较集中凹岸一侧8、涵洞应尽量避免在不良地质路段,无法避免时,应择岩石破碎轻,地质稳定或堆积层少的路段。九、桥位选择一般要求适应当前公路等级迅速提高的发展趋向,保证线形流畅,车行顺适,中、小桥服从路线走向。对大、特大桥,桥与路应综合加以考虑。1、水文方面要求2、地形、地物、地貌方面要求3、地质方面的要求4、经济、环保要求5、及其他方面要求四、计算题1)涵洞孔径计算2)冲刷计算
本文标题:桥涵水文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7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