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84物流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
《物流学》精品课基础理论、作业原则及技术方法知识点(自学纲领)一、名词及术语1、物流(Logistics)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2、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3、物流作业管理物流作业管理是指对物流活动或功能要素的管理,主要包括运输与配送管理、仓储与物料管理、包装管理、装卸搬运管理、流通加工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等。4、物流战略管理物流战略管理(logisticsstrategy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物流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实施、控制和评价物流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其核心问题是使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环境相适应,以实现物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5、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是指有关物流成本方面的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即对物流成本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控。6、物流服务物流服务是指物流企业或企业的物流部门从处理客户订货开始,直至商品送交客户过程中,为满足客户的要求,有效地完成商品供应、减轻客户的物流作业负荷,所进行的全部活动。7、物流客户服务(CustomerService)物流客户服务是指制造或商业企业的物流服务,就是用来支持其产品营销活动而向顾客提供的一种服务,是顾客对商品利用可能性的物流保证,此种物流服务称之为物流客户服务。8、物流系统(LogisticsSystem)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9、物流系统工程(LogisticsSystemEngineering)物流系统工程是程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流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优方案,以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目的的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10、流通加工流通加工功能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产品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实现物流效率化,对物品进行加工处理,使物品发生物理或化学性变化的功能。这种在流通过程中对商品进一步的辅助性加工,可以弥补企业、物资部门、商业部门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更好地衔接生产和需求环节,使流通过程更加合理化,是物流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增值服务,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11、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也称为物流费用。其由三部分构成:第一,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物流学》精品课基础理论、作业原则及技术方法知识点(自学纲领)的设备、设施的费用:第二,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第三,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12、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分析、物流成本控制等等。13、物流信息(logisticsinformation)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14、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实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15、物流模数物流模数是为了物流的合理化和标准化,以数值关系表示的物流系统各种因素尺寸的标准尺度。它是由物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包括:货物的成组、成组货物的装卸机械、搬运机械和设备以及运输设施、用于货物保管的机械和设备等。16、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17、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18、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用系统的观点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并保证供应链成员取得相应的绩效和利益,来满足顾客需求的整个管理过程。1199、运输管理(规律—经济效益+空间作用、管理的对象、目的)运输管理就是应按照运输的规律和规则,对整个运输过程所涉及的运输市场、物品发送、物品接运、甚至物品中转,对人力、运力、财力和运输设备,进行合理计划、组织和平衡调整,监督实施,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20、仓储“仓”也称为仓库,为存放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为房屋建筑、大型容器、洞穴或者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储”表示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当适用有形物品时也称为储存。“仓储”则为利用仓库存放、储存未即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简言之,仓储就是在《物流学》精品课基础理论、作业原则及技术方法知识点(自学纲领)特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仓储是在原产地、消费地,或者在这两地之间存储物品(原材料、部件、在制品、产成品),并且向管理者提供有关存储物品的状态、条件和处理情况等信息。仓储是企业物流系统一部分。21、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效率的原则;经济效益的原则;服务的原则。仓储管理的基本经济功能:整合功能;分类和交叉站台储备功能;加工/延迟功能;堆存功能。22、现代仓储管理现代仓储管理是指服务于一切库存物资的经济技术方法和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而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控制、组织和协调过程。它包括了获得仓储资源、经营决策、商务管理、仓储保管、人事劳动管理、安全管理、经济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21、仓储规划(规划的条件、内容、区域构成和解决的问题)仓储规划是指按照仓库的总平面布置和储存任务、货物的不同特点,确定各种商品的地点和储存方法,确定各种商品的仓容定额和整个仓储能力的计划,以便更好和更有效的利用仓库设施。22、仓储定额(是一个标准,是仓库设计的标准,是储存物资能力参数)仓储定额是指仓库在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允许合理存储商品的最高数量(以重量、件数或体积计)。23、包装包装是为保护商品、促进销售而施加的利用包装材料器具进行的封闭性保护。24、集装单元化集装单元化是用集装器具或采用捆扎方法,把物品组成标准规格的单元货件,或将两个以上重量轻、体积小的同种或异种货物组成重量或外形都一致的组合体,以加快装卸、搬运、储存、运输等物流活动,称为集装单元化或成组化。25、包装标准化包装标准化是对产品的包装类型、规格、容量、使用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结构造型、印刷标志及产品的盛入、衬垫、封装方式、名词术语、检验要求等加以统一规定,并贯彻实施的政策和技术措施。26、配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25、物流技术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如高位货架技术、条码和扫描技术、基于通信和计算机管理的分拣技术、计重搬运或AGV技术、GPS/GIS技术、集装箱运输技术等等)26、虚拟物流(物流系统的构成和组合模式)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动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方式。《物流学》精品课基础理论、作业原则及技术方法知识点(自学纲领)27、一体化物流一体化物流,是运用综合、系统的观点,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成品分发的整个供应链作为统一的流程,对物流的所有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为客户提供多个物流服务的最终解决方案,现代物流企业以一体化物流服务作为发展方向。28、增值物流服务(value-addedlogisticsservice)物流增值服务是指在完成物流基础任务上,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的各种延伸业务活动,为客户提供其它服务性的项目。增值物流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增加便利性的服务;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降低成本的服务;按客户需要的延伸服务。28、保税区保税区(BondedArea;thelow-tax;tariff-freezone;tax-protectedzone)亦称保税仓库区。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保税区能便利转口贸易,增加有关费用的收入。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但必须处于海关监管范围内。外国商品存入保税区,不必缴纳进口关税,尚可自由出口,只需交纳存储费和少量费用,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则需交纳关税。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29、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目前排名世界集装箱港口中转量第一、第二位的新加坡港、中国香港,均实施自由港政策,吸引大量集装箱前去中转,奠定其世界集装箱中心枢纽的地位。自由贸易港政策对发展外贸确实极为有利,但综合考虑我国当前的外贸、经济运行态势,税收监管政策等因素,还不宜在全国范围内过快推进。当前保税港更多的是作为航运中心的配套政策实施,因此目前只有经过国家认定具备国际航运中心资质的沿海城市才可以申请并获得批准。分别对应三个保税港区,上海港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天津港定位在“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港定位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宁波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30、自贸区(FTA)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又称为对外贸易区(ForeignTradeZone)或免税贸易区(Tax-FreeTradeZone)是在关境以外划出的,对进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关税,并且允许港内或区内进行商品的自由储存、展览、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以促进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的一个区域。对自由贸易区的定义有两个主要依据:1)1973年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的《
本文标题:84物流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7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