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初中物理】固体压强复习课的说课稿-沪科版
《固体压强》复习课说课稿立达中学朱冬梅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教材重点内容是围绕压强概念的建构过程和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所展开的一系列的复习教学活动,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多角度来改变压强的大小。2、教材地位本节所选复习课内容是二期课改新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试用版)中的第六章《压力与压强》中的核心内容。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压强的概念被要求到最高层次———C级水平“掌握”,而且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本节的复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本章知识时(包括复习时)难度比前几章大些,这是因为:①本章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③学习本章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④解释有关现象、解答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注意教给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使学生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压强公式来分析解决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安排了本节复习课。所以,本节课不仅对学生系统掌握压强的知识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渗透科学方法的大好契机,同时也为后面更好地学习液体压强等知识做好铺垫。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我校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再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巩固认识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压强的知识;(3)通过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提问的魄力以及善于质疑的能力。2、重点与难点: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重点和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2)教学难点: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说学情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初二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经过两节新授课压力和压强的学习及部分练习的讲解,学生对固体压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有些题型还是比较陌生,特别是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公式推导后的分析。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因而会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逢十五六岁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四、说教法根据物理这门课本身的特点及九年级学生的兴趣,通过设计具体形象的情景,以旧带新,不断滚动知识点,以此来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理解。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优化复习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参与实验、参与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五、说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逐渐认识并掌握压强知识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在多层次的练习和多角度的思维认知冲突中体会学习物理时“运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敢于表达,善于质疑。六、说教学程序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1.图片引入,激发认知冲突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图片的内容是一对年轻的父子在沙滩上留下的两串一大一小、一深一浅的脚印。请学生结合最近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所看到的现象。设计意图:既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图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又可以锻炼学生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根据同学们的反响,有的说是因为父亲比儿子要重,可有的说虽然父亲比儿子要重,但父亲的脚也比儿子的大。那么学生间不同的意见本身就导致了他们认知上的强烈冲突。此时,作为老师就要充分运用“点拨”这一输出信息的重要性,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求之道引入正轨,同时还要提醒完善修正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其注意用科学而规范的物理语言来表达,即要与生活化的口语表达相区分。2.再现实验,巩固科学方法用多媒体再现上新课时的探究实验《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重温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巩固总结得出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前两种方法:第一,当受力面积相同时比较压力大小;第二,当压力相同时比较受力面积大小。为了彻底解决上述图片所引发的争论,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特增设如下的实验:取五块完全相同的砖和两块完全相同的海绵分两次进行实验。第一次,将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另外四块砖并列平放在另一块海绵上,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块海绵下陷的深度;第二次,将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另外的四块砖中先将其中的两块并列平放在另一块海绵上,最后再将剩下的两块砖也并列平放重叠在刚才的两块砖上,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块海绵下陷的深度。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刚才热烈的讨论,考虑到学困生在以后碰到这类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的情况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我特地安排增加该实验以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入手来帮助学生攻克这个难点,并最终由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得出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第三种方法: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比较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若该比值相同,则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若该比值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多类例题,深刻挖掘本质例题一:重力100牛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1米2,现用一个大小为20牛的力竖直作用在物体中央,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A、一定是1200帕。B、可能是1000帕。C、可能是800帕。D、可能是200帕。设计意图:本题主要是针对一部分学困生的,他们有时会错误地将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理解为是重力。本题旨在告诉学生只有当物体独立地自由地静止在地面上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才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另外本题还提醒学生思维要注意完善性,如题中的“竖直作用”就比较含糊,有可能指竖直向上,也有可能指竖直向下。总之,要深刻理解压强公式中的F的真正含义。例题二:一长方体合金块质量为30千克,底面积为4×10—2米2。把它放于水平桌面上时,有1/4底面积伸出桌面。求①合金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②合金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设计意图:本题主要是针对那些死套公式的学生,他们认为只要能背出物理公式和概念就能够在物理上取得高分。有的学生见到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数据就不管不顾,胡乱地代入压强公式,草草地计算了事。借本题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万岁”,切忌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本题主要意在告诉学生压强公式中的S是指受力面积,而不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理解的一般的面积,即指的是相互挤压的两个物体间的公共接触面积。例题三:重80牛顿的正方体金属块边长为10厘米,放在面积是0.8米2的长方形的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A、可能是100帕B、可能是4000帕C、一定是8000帕D、可能是30000帕设计意图:本题承接在例题二之后,正好可以当场检查一下学生的听课效率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同时还可以启示学生做题时要注意信息的搜集,并学会认真总结反思和归纳,并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本题中并没有说金属块一定是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所以它和桌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就不一定是金属块的底面积和桌子表面积中较小的那个面积了,很有可能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有一部分露在外面。例题四:一个长方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对水平面压强为500帕,若将该长方体等分两份,拿走其中一份,则剩下的一份对桌面的压强----------------------()A、一定是500帕B、一定是250帕C、可能是600帕D、可能是200帕设计意图:本题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道好题,尤其是对学优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至少我认为本题的难度系数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本题是基于新课时学生已对教材P10的例题1有所熟悉,再加上讲新课时已对此类的横切、竖切与斜切问题作过相应的介绍,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做铺垫,再辅以几何学的空间想象力或者数学上的极值运算比较等知识,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很有可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例题五:有一圆桶,底面积为0,25米2,内盛重力为1450牛的液体,桶本身的重力为50牛,液体总为1500牛。为了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先在水平地面上放一面积为1米2、重力为100牛的正方形木板,然后把圆桶置于木板的中央。求①圆桶对木板的压强P1。②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2。设计意图:本题一改前面几道题的对象比较单一的情况,对象变多了,而且每一个压强都有其对应的不同的压力和受力面积,此时在这种复杂的物理情景中需要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最好能借助于画出符合题目的草图来解决。本题在求第一小问圆桶对木板的压力时,好多学生因为不理解,就只算圆桶的重力而不算里面的液体的重力。为了帮助学生来理解,我是当场向学生借了一个空矿泉水瓶和一个装了较多水的矿泉水瓶,将他们一起放在同一个海绵上,比较海绵下陷的深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然后再和学生一起找出导致这两种不同效果的根本原因:受力面积一样,只可能是装水与没装水的区别,即装水的那个矿泉水瓶对海绵的压力更大,所以在本题计算时,因为桶内有水必须把水的重力一并计入。事实甚于雄辩,所有的学生都比较认同该方法,并由此能够深入理解压强的具体计算。例题六: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来,假设其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现在请问他可以做哪些动作来增大他对地面的压强?他又可以做哪些动作来减小他对地面的压强呢?最后请学生来总结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方法来改变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可以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源)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多角度来改变压强的大小。同时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同样,物理知识最终要回馈于生活中的物理应用,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4.启发善诱,鼓励学生质疑本来这节课到这里已经快要结束了,这时我问了一下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需要我们大家来帮你一起解决的问题?”。此时,有一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说,今天一节课听下来,我知道了固体压强的计算或比较,要注意兼顾压力和受力面积两方面,而且都要正确找准数据代入计算才行。但是我在课外做了一道《研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表格分析题时,却发现为什么答案显示说与圆柱体的底面积无关呢?这到底是答案错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处理方法: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教师顺势对该学生发言的勇气和质疑的能力大力表扬,并提倡别的学生向他多多学习勤思动脑的优秀学习品质,同时激发班级其他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帮助他从实验验证和公式推导两方面来彻底解决该问题,从而将一般固体的压强问题拓展到了特殊固体(如柱状固体)的压强问题,并最终为后续的学习和复习作好铺垫。七、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而且也是颇有一定的成效的。本节课一改以往传统的家常复习课的从复习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固体压强复习课的说课稿-沪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3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