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
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唯物论部分(第四课——第五课)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或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运用:①党和国家提出的主张、政策例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以及党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等都是对中国国情和现实的正确反映。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②发展某地经济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和本地的实际。③要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例如:航天精神、抗灾精神、奥运精神等)。2、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将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运用:用于客观事实已经成立,但人为努力仍能改变结果的情况。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认识,坚持以此为指导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就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②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关系所取得的成果,例如人工降雨,引水上山,神七上天,登月,重大科研成果问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都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取得的。③改革和自主创新的过程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改变状况不是蛮干,不是靠主观想象和美好愿望,不是夸大主观能动性。④人类违背规律受到自然的惩罚,又发挥主观能动性治理环境,变废为利。认识论部分(第六课)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在这个原理中,“实践决定认识”包括4个方面:要能够根据答题需要写出(1)实践是认识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包括3个方面:(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3)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运用小结: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在认识论中表现为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应用于在实际客观做某事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的情况,以及人的意识成果作用于事物进程的情况。①人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的经验、重复性事实、规律、成果等,都是实践决定作用的表现,重大科学研发过程取得成果例如基因组图谱、宇宙飞船上天等;环境污染的实事导致人们反思得出科学发展观、低碳生活理念等······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党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央和国家、地方制定的重要措施、计划、文件、带有“《》”标志的词语,都属于人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反作用,在材料中会产生“提高了···”“改善了···”“发展了···”“繁荣了···”等效果;或者某种带有争议性质的流行思潮——例如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和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应一分为二看待(积极、消极)·····这些都是认识的反作用表现,也同样能说明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如果是对具体的人的行为或人群的公共性社会性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对生态观念的倡导、低碳生活理念的形成使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等,也可说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学过的能够说明主观和客观之间关系的原理有4个: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针对性出题的角度有3个:①决定,②反作用,③对争议性问题的看待和处理应一分为二。《文化生活必修3》中的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创新精神、XX文化的影响、作用等都与此相关。2、追求真理的过程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运用:1、结合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马克思主义也需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伟大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品质。2、神州五、六、七号上天,嫦娥一号的研发过程,都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表现。但是中国人对宇宙的探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所以说:(1)认识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3)量变和质变是辨证的统一,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飞跃;(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过程,世博会主题含义的认识和确定过程,低碳生活理念的提出过程。重点概念总结唯物论部分:世界物质的: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反映的客观实在。提示:(1)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区别于物质具体形态的标志。(2)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表明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地存在,承认唯物论。(3)能被人的意识反映:说明物质能够被人认识,承认可知论。2、意识A、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提示:总结性地概括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产生意识的3个条件——人脑、客观存在、实践。B、意识的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提示:对应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2)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3)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4)怎样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物质是运动的:4、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特征: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3)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存在的,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5、静止(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运动是有规律的:6、规律(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提示:1、判断一种描述是否为“规律”,关键在于该描述是本质还是现象,是本质方为规律。方法是看能否找到这种描述背后的根本成因,有根本成因的为现象,再也找不到根本成因的为本质、规律。例如:“水往低处流”的根本成因是万有引力,所以是现象;而“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则是规律。2、没有规律的事物运动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例如,“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认识论部分:7、实践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提示:1、以人为主体,表明实践是人所特有的,上课时讲的“大猩猩摘桃”和“小行星撞击地球”都不是实践。2、直接现实性,表明实践是“做”和“做到”,不是“想”和“想到”,是有事实、有结果的。例如常见的一道选择题中“企业家的成功经验是他不但想到更做到了”。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③实践的主体——人,也是客观世界的产物。(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实践的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8、认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提示:1、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2、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并且是唯一来源。但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却有两个:一是实践,即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书本知识,即间接经验。9、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本文标题: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3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