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从优秀到卓越与企业持续发展
从优秀到卓越与企业持续发展LMI创办人林正大卓越的挑战企业的创办者,莫不希望自己辛苦创办的企业能顺利的经历创立、发展、壮大的阶段,并永续的经营下去,从一个构想开始,变成一个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对社会有贡献的企业,对创业家而言是令人兴奋的,如果能成为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更是多数企业家的愿望,然而事实却是无比残酷的,根据统计92%的企业活不过五年,另外的7%无法成为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剩余的1%也很难度过30年,世界500强平均寿命也只有40年,加上中国现有的行业88%供过于求,其余12%供需基本平衡,找不到供不应求的行业,因此企业想要实现发展、壮大、可持续成长的愿望,难上加难,除非找到非常独特的要诀。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展开了这样的研究,期望藉由科学的方法,找到指引企业获致成功并且能长盛不衰的秘诀,他带领21人的研究小组,经过五年、系统化分析过滤财富500强企业1400家,从中找出连续十五年持续增长,并且累积股票收益高达大盘3倍以上共十一家的公司,吉姆·柯林斯发现一系列惊人的成果并在2001年出版了『从优秀到卓越』一书,该书一出版便成为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导的焦点,书中所提出的观点也迅速成为各大企业研究的课题。吉姆·柯林斯的核心观点研究小组指出卓越的企业掌握了三个要诀(参考卓越模式图形),分别为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与训练有素的行为。训练有素的人,企业的成败关键点在于是否拥有卓越的人才。书中提到CEO必须是谦逊、内敛、坚定不拔、以企业为重的第五级经理人,然后拥有卓越的人才,此时可能需要调整团队,将合适的人请进来,不合适的人请出去,柯林斯研究的成果指出,没有卓越的团队,企业便无法质变为顶尖的企业。训练有素的思想,在激烈竞争中,没有差异化早晚都会不好过日子,要具有差异化则必须勇敢的面对残酷的现实,不能有非理性的幻想、或者期望问题自己消失,并且在经营上必须根据企业的热情点、卓越领域与获利模式的三环理论找到能成为世界最顶尖的定位,再根据此定位发展出独特的经营模式,持续积累企业的竞争力并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的优势。训练有素的行为,所有的构想必须能有效落实,藉由优质的员工、卓越的文化、严格的纪律以及与核心竞争力相配套的技术支持,实现企业的卓越的理想,在选择技术的观点上与彼得杜拉克强调的『做正确的事情』是一致的,重点便是集中焦点以创造与维持核心竞争力。最后则以无比的勇气、耐心与一致的精神,积极但不急躁地一步步推动迈向卓越的飞轮,等飞轮开始快速转动,企业便迈向了卓越之路。※此图形摘录自吉姆·柯林斯著作,中信出版社『从优秀到卓越』第14页为何『优秀则难以卓越』从优秀到卓越一书的封面有一句话『因为优秀所以难以卓越』,这并不是简单创业家的心态与骄傲的问题,更多的是创业家无能为力的情况,因为企业在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谁能有效的度过,才能真正实现卓越,以下几个难题几乎是每个企业在成长过程必经的路程:1.企业文化与战略焦点的冲突,从创业到此时期企业强调的是冒险、创新、行动力强的文化,但到了一定规模时,企业便需要进行规划化的管理,这时多数的员工心理并没有准备好,所以经常在进行规范化管理过程造成内部严重的冲突,新老员工的冲突、创业型与管理型的冲突、结果与过程的冲突、业绩与利润的冲突、创新与风险防患的冲突、速度与稳定的冲突,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法在冲突中找到正确的出路便无法度过成长的难关。2.领导风格的不适,创业早期创业家一人独揽大权,历经无数的战斗后,创业家的经验、智慧、判断力都远远在一般人之上,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无法引进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企业便无法面对更复杂的局面,但人才难找是个大问题、另外找进来的人尚未立下战功,因此授权极为有限,加上老板很能干,能力稍微不够变会看不顺眼、能力强的受不了没有权力,不知不觉经营者便形成了第四级经理人,并且采取一个天才加上1000个助手的策略,多数企业家感觉很累便是这个现象的最佳的写照。3.人力资源的矛盾,创业初期企业没有影响力、也不是运用科学化方法进行人才的招募,当企业成功以后,发现到这些老干部老员工,不一定能适应大规模企业的管理挑战,但这些人都已经升迁到中高位置,如果不能解决能力问题,以及有效融合不同阶段进入企业的人,此时大量的内耗势必成为企业的必然现象。加上早期的薪资结构的不规范,在此时会变成矛盾的焦点,如何论功行赏,制订新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结构也是重大的挑战。迈向卓越之路如果企业已经能持续获利,而所在的行业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加上企业家有心面对挑战,让自己的企业迈向卓越(数一数二),并取得可持续发展,以下几个建议提供参考:1.先人后事,从人力资源着手。首先企业领导者必须转型为第五级经理人,但第五级经理人不是个人意愿所能带来的转变,而是需要创造条件去改变,就像农夫不能让种植物长大成熟,他只能浇水、施肥、除草,时机到了便会成熟。根据战略发展的规划,进行组织设计,并依此建立职业化管理团队与相关的人力资源措施,例如进行组织诊断、工作分析、岗位评价、薪酬重整、绩效考核等配套措施,缺乏这些配套措施,先人后事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2.锻炼训练有素的文化,强化执行力。建构好了团队,便需要把日常管理进行规范化,并锻炼出坚强的行动力与纪律,让上下一致、左右能协调,计划能贯彻,组织能掌握,没有历经此阶段高层领导者无法将日常事务有效的授权到中基层,高层的时间被绑住,便无法静心思考战略性课题,缺乏规范化管理高层也无法有效进行授权。3.运用三环理论,重新找出战略焦点与卓越的经营模式,并将此模式转换为可量化的管理系统,藉由上述2所建立出来的执行力将战略系统化的贯彻下去,在三环理论的核心焦点上,逐步推动卓越的飞轮,在3-5年便可实现高度的飞跃。中国的企业如果想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从优秀到卓越是一条必走的路,因为没有世界水平的实力,便无法立足于世界级的市场,期盼企业家能认识到残酷的现实,并引导企业走向卓越之路。卓越的公司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的计划、杀手级创意构想、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造就。相反的,转变的过程好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方向前进,轮子不停转动,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一跃而过。这里的A是指优秀,A+是指卓越。一本名为《GoodtoGreat》的管理著作广受赞誉,名列《商业周刊》、《哈佛商业评论》、《纽约时报》、亚马逊的畅销书榜前列。该书对一组卓越公司和企业的对照,总结出企业向上提升的规律。“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和对照公司走过的路程,在时,质疑:“到底有分别?”例如:空降的企业明星公司从优秀变成卓越。11家“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中,有10家公司的CEO经由内部升迁而坐上位子的。,对照公司选用空降部队担任CEO的比率则有6倍之多。“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和对照公司在策略上并太大的差异。两组公司都有清楚的策略,证据显示“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比对照公司花更多在长远的策略规划上。“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并把焦点全如何一家卓越的公司,也花思考应该做事,应该停止做哪些事。科技带动的变迁无法引爆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过程。科技能带动,单凭科技本身,却无法引发。“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不怎么在意管理变动、激励员工,或营造团结的气氛。,当具备了条件时,忠诚、团结、激励和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不会取个名字、或举办活动来象征转变的过程,的确,公司在当时甚至完全意识到转变的幅度,直到事后回顾时,才看清楚转变有多大。透过非革命性的过程,促成了革命性的。“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大半并非从事卓越的行业,有些产业甚至状况很糟。一家公司是搭顺风车,在火箭一飞冲天的时候,恰好坐在上面的。卓越靠环境的,卓越多半有意识选择的结果。把企业蜕变的过程看成先累积实力、然后突飞猛进的过程,那么包围着整个观念架构的则是称之为“飞轮”的观念,观念抓住了企业“从优秀到卓越”整个过程的形态。其阶段包括:第五级:当了所需的风格时,感到讶异,说得更贴切一点,(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觉得非常震惊。和锋芒毕露、身兼媒体宠儿、社会名流的企业人比起来,这几位CEO简直像是外星人。通常沉默内敛、不爱出风头,甚至有点害羞,谦逊为怀的个人特质和不屈不挠的专业精神齐集于一身。先找对人,再决定要做:原本以为“从优秀到卓越”的人新官上任之初,先新愿景,拟定新策略,结果却忙着找到适合的人上车,请不适任的人下车,并且把对的人对的位子上――然后才理清该把车子开往哪个方向。企业界有句老生常谈:“员工是你最的资产。”这句话其实说得不对,员工你最的资产,适合的人才,才是你最的资产。面对残酷的现实,绝不丧失信心:关于如何追求卓越,从当过战俘的人身上学到的教训,远胜于公司策略的商业书籍所的内容。每个“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都抱持着精神――一有的纪律,勇于面对眼前最残酷的现实;但抱着绝不动摇的坚强信念,不管遭遇多大的横逆,都相信能到最后。刺猬原则:要从优秀公司蜕变成卓越公司,先克服“能力的诅咒”。这是你们的核心事业――只不过多年来,甚至数十年来,你们一直在做这门生意――但不见得表示你们能做得比别人优秀。你们的核心事业无法世界顶尖,公司就绝跃升为卓越的企业。强调纪律的文化:每一家公司都有的文化,有公司则订下纪律,在文化中强调纪律的公司却寥寥无几。当员工有纪律的时候,就不再需要层层管辖;当思考有纪律的时候,就不再需要官僚制度的约束;当行动有纪律的时候,就不再需要过多的掌控。了强调纪律的文化和创业精神,你就了激发卓越绩效的神奇力量。以科技为加速器:科技所扮演的角色,“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从来不把科技当成驱动的主要力量,但能开风气之先,率先应用精选的科技。,单单科技本身,永远都企业卓越或衰败的主要原因或根源。从优秀到卓越是过程,企业的终极应该是基业长青。能够基业长青的企业拥有核心价值观,一心只想赚钱,并且一保有核心价值观,另一又能刺激进步。换句话说:“从优秀到卓越的观念”,到“卓越的绩效”,到“基业长青的观念”,到“永续卓越的企业典范”的。csmayi.cn从成功到卓越需要跨过三道槛经济视点报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魏成龙论道洞林湖□经济视点报记者王璐主讲嘉宾魏成龙:魏成龙,1964年生,河南省开封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学术成就:主要著作和论文有70多篇、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重大横向课题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魏成龙教授主讲了《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投融资管理》、《资本运营》、《投资银行理论与业务创新》和《应用经济学方法论》等课程。实战成就:担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公司的顾问或独立董事。十多年前曾亲自涉足实业,并获得成功,在此之后,先后服务过洛玻、银鸽、焦煤等几家上市公司,参与并主导这些公司的资本运作,在这些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智力贡献。在当下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也有着同样的机遇。成长中的河南本土民营企业,尤其是成长中本土中小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规避风险,做大、做强、做久,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进而从优秀到卓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5月10日,经济视点报邀请到国内知名教授、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魏成龙以及来自于河南各商业领域的20多位民营企业掌门人,共同探讨、分享企业从成功到卓越必须跨过哪些障碍,经受哪些磨砺,规避哪些风险。将企业发展壮大,从优秀走向卓越是每一个企业家的愿望,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能够从成功走向卓越的只是极少数的企业,更多的企业则从创始的成功慢慢走向衰退。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企业一开始发展迅猛,但过几年就进入了发展的瓶颈,各种问题缠身,难以为继。也有一些企业,规模庞大,突然有一天庞大的基业轰然倒塌。如何避免企业发展中的风险,护送企业能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了摆在各个领域企业掌门人面前的难题。5月10日,经济视点报与新田置业联合举办的“掌门人沙龙”第六期,这也是洞林湖·新田城承办
本文标题:从优秀到卓越与企业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9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