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导言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早期的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形成夏、商、周三代政治格局。随着秦朝统一的完成,宗法制、分封制又被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事实证明,一个旧制度的破坏和一个新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过许多的坎坷和曲折。那么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西周雏形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制演变历程古代政治体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一举戎衣定大周,分茅列土赐诸侯;三王慢道家天下,全仗屏藩立远谋。---《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周天子分封列国目的对象图一图二图三结合以上三图谈谈分封制的作用统治范围扩大周王统治加强形成等级序列2.宗法制a.含义:b.目的:c.内容:①核心:②体系:③关系: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嫡長子余嫡子及庶子小宗大宗(宗主)大宗小宗大宗小宗d.特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e.作用:①保障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②凝聚宗族,强化王权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等。总之对我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民族性有深远影响。f.影响:材料一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祭拜黄帝吉林徐氏家族连战祭祖材料二结合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何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消极影响: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人唯亲”“宗派主义”“唯上是从”的作风。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1.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君主)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帝制度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二者关系2、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朝代中央地方秦朝两汉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前期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实行一省制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史制设节度使设州郡通判转运使行省制2、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秦朝两汉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前期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实行一省制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史制设节度使设州郡通判转运使行省制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中央: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取消。皇权不断加强,直至走向极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结果:中央集权与皇权占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消极影响: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③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④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3.影响明朝中期前影响是主要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消极后封建社会前、中期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社会制度渐趋衰落。中西方差距逐步拉大,潜伏近代落后挨打的隐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沿革1、世卿世禄制:2、军功授爵制:3、察举制:征辟制:4、九品中正制:5、科举制: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秦朝:御史大夫2.汉朝:中央设御史府,地方设刺史制度。3.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3.北宋:设立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地方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4.明朝:中央设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司,负责地方监察事务5.对监察制度的评价:①是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纠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②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计,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请指出在丞相问题上,唐太宗和明太祖有何不同看法?(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唐太宗认为设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唐太宗: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通属,皇帝直接管理。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帮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3).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地位和职权。明朝中朝内阁大臣协助皇帝草拟政令,表面上官位相当于宰相,实际上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4).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里,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异:唐太宗把皇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丞相的辅助参政作用。明太祖把皇权与相权对立看待,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5).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治国理论哪一位较为正确?(综合、评价)唐太宗侧重分工,集体智慧,避免君主过份独裁而作出错误决定;但历史上也确有宰相弄权。明太祖总結了历史经验,侧重政府部门之间互相制衡,但却造成君主过分专权。没有标准答案。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归类1、调整中央机构。如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2、加强对地方控制。如秦设立郡县制元行省制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设御史大夫、汉设刺史来监察百官。4、注重官吏的选拔。如秦官吏由皇帝任免,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5、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西周雏形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制演变历程古代政治体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3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