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讲全面质量管理(TQC&TQM)2一.TQC与TQM质量(quality)事物所具有的内在特性满足特定要求的能力。质量概念起初大多局限于产品,以后逐渐延伸到了服务,再后则进一步扩展到了过程、活动、组织乃至上述各项因素的结合。人们有时会将质量和“档次”相混淆,但高质量并非高档。后者用“等级(grade)”来表示。3一.TQC与TQM——4大Gurus休哈特(WalterA.Shewhart)戴明(W.EdwardsDeming)朱兰(JosephM.Juran)石川馨(KaoruIshikawa)4一.TQC与TQM——4大Gurus休哈特(WalterA.Shewhart,1891-1967)美国工程师,统计学家,管理咨询顾问,“现代质量控制之父”。1920年代,休哈特在西方电器公司工作期间,成功地将统计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新的领域。5一.TQC与TQM——4大Gurus戴明(W.EdwardsDeming1900.10.4-1993.12.)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管理顾问。早年他亦曾到霍桑工厂做过研究,受到了休哈特等人的影响。从1946年开始,他担任纽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长达46年之久。戴明主张的是一种系统的观念,主张采用科学方法来优化系统,从而实现质量的改进。从1950年起,他多次到日本向日本的工商企业界传授管理,被认为对于日本的战后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6一.TQC与TQM——4大Gurus朱兰(JosephM.Juran1904—)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管理顾问。1920年代曾在霍桑工厂工作过,也曾任教于纽约大学。朱兰对于日本经济复兴和质量革命的影响受到了高度的评价。朱兰提出了质量即“适用性”的概念,强调了顾客导向的重要性。朱兰任主编的“朱兰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领域中最具有影响的出版物之一。7一.TQC与TQM——4大Gurus石川馨(KaoruIshikawa1915.7.13-1989.4.16)日本质量管理专家,东京大学教授。从1947年开始,他一直从事了40多年的质量管理的研究、教育和推广工作。石川馨注重实践,主张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应当通俗易懂,以便为广大的企业员工所接受。他开发的因果图在欧美被称为石川图。他对于日本QC小组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将日本式质量管理概括为“公司范围的质量管理”(company-widequalitycontrol,CWQC),突出了日本式质量管理不同于美国的特征。8一.TQC与TQM——简史通常认为质量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可以看作是第一阶段,人们通常称之为质量检验阶段。第二阶段是从第二次大战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的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9一.TQC与TQM——简史质量检验阶段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是通过检验的方式来控制和保证产出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这种做法只是在生产过程中挑选出废、次品,实质上只是一种“事后把关”而已。10一.TQC与TQM——简史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24年,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开始探索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控制。与此同时,同属贝尔实验室的道奇和罗米格则进行了利用统计方法进行抽样检验的探索.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直到进入20世纪40年代才开始形成气候。11一.TQC与TQM——简史1942年,美国防部召集休哈特等专家制定了三个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战时国防标准:Z1.1《质量控制指南》(GuideforQualityControl);Z1.2《数据分析用的控制图法》(ControlChartMethodofAnalyzingData);Z1.3《生产中质量管理用的控制图法》(ControlChartMethodControllingQualityDuringProduction)。12一.TQC与TQM——简史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二战以后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权益运动呈现出日益高涨的局面;世界市场的竞争达到了空前的激烈程度;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对于企业的成功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仅仅依靠制造领域中的统计质量控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顾客对于质量的要求,也远远不足以应付日益严峻的挑战。13一.TQC与TQM——简史朱兰博士是这方面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提出,为了对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除了SQC以外,尚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质量职能必须予以关注。1951年问世的、由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便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和经验的集大成之作。这一时期,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名为“全面的质量保证计划(OverallQualityAssurancePlan)”的活动,以确保到达顾客手中的产品能够具有合理的质量水平。14一.TQC与TQM——简史稍后,GE公司的菲根堡姆发表了题为“Totalqualitycontrol”的论文(哈佛商业评论,11-12月刊,1956年),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同名的著作。菲根堡姆主张解决质量问题不能只是局限于制造过程,因为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过是所有质量问题的20%左右而已,80%的问题是在制造过程以外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仅仅局限于统计方法也是不够的,而必须是多种多样的。15一.TQC与TQM——简史1950年代后期,美国一些银行、航空公司等开始尝试应用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质量管理由传统的制造业领域扩展到了服务业领域。16一.TQC与TQM——简史二战以后,TQC在全球得到了广泛传播,各国都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各方面的创新,但其最优秀的实践者非日本企业莫属。成功的质量管理使得日本产品在全球成为了高质量的代名词,对于日本的战后复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质量管理在日本是按照所谓的“全公司的质量管理”(company-widequalitycontrol,简称CWQC)的方式推进的。17一.TQC与TQM——简史石川馨将CWQC的特点概括为:“全公司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在于整个公司从上层管理人员到全体职工都参加质量管理。不仅研究、设计和制造部门参加质量管理,而且销售、材料供应部门和诸如计划、会计、劳动、人事等管理部门以及行政办事机构也参加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不仅用于解决生产过程、进厂原材料以及新产品设计管理等问题,而且当上层人员决定公司方针时,也用它来进行业务分析,检查上层管理的方针实施状况,解决销售活动、人事劳动管理等问题,以及解决办事机构的管理问题。”18一.TQC与TQM——简史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Circle):•在同一工作现场自主开展质量活动的小团体,一般简称QC小组,亦称为品管圈。•小组成员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灵活运用QC方法,发现、分析、改进质量问题,持续开展现场改进活动。由于其良好的效果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传播。•它是日本质量革命的最重要创举之一。19一.TQC与TQM——简史质量管理小组具有如下好处:①通过相互启发,学习各种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员工的素质;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参与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职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③在企业内营造起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质量文化;④通过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活动,促进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20一.TQC与TQM——简史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中,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实践、积累、总结和升华,全面质量管理成为了全球企业界的共同实践。全面质量管理逐渐由早期的TQC演变为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一定意义上来讲,它已经不再局限于质量职能领域,而成为一套以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Aapproachtomanagement21一.TQC与TQM——简史TQM的根本目的:通过使顾客满意来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增进组织全体成员及全社会的利益。22一.TQC与TQM——简史•强烈地关注顾客和持续不断地改进,是TQM的最主要的特征。•TQM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强调广泛应用统计方法和技术。23一.TQC与TQM——简史•主张向雇员充分授权,广泛采用和依靠团队的形式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在实现顾客全面满意的同时,使组织中的成员获得最大的发展。•雇员的活性化(empowerment)24一.TQC与TQM——简史雇员的活性化(empowerment)1.雇员具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和意欲;2.雇员对其行动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负有责任;25一.TQC与TQM——简史•“顾客”一词超出了传统的含义,它包括组织内外每一个与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打交道的人。•改进的对象不再只局限于产品和服务,而且包括组织的活动、过程、人员、结构等各个方面。26一.TQC与TQM——简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日本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应当说,日本的做法对于我国企业的实践具有相当的影响。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27一.TQC与TQM——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有效的质量管理有一些普遍的原则:①以顾客为中心②有效的领导③全员的参与④面向过程的管理⑤系统化的管理⑥持续改进⑦以事实为依据⑧互利互惠的组织间关系28讨论:Deming的“十四点”1每一点的含义;2归纳总结。29戴明(1900-1993):•1950年,戴明应邀向日本工商界人士讲授统计质量管理,此后又连续赴日从事讲学和咨询活动,对于统计质量管理在日本的普及和深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51年,日本科学技术联盟设立了以戴明的名字命名的著名奖项-戴明奖。301980年,为了促进国人对于质量的重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推出了一个名为:“日本人能够做得到,为什么我们不行?”的专题节目。节目对于戴明在日本所发挥的传奇般的作用作了披露。此后,戴明的理论在美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他本人也被聘为多家大公司的顾问。311.树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久使命,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能够向人们提供工作机会。2.接受新的理念。在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直面挑战,领导变革。3.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要从开端就将质量渗透或融入产品之中,从而消除检验的必要。4.不要只是根据价格来做生意,要着眼于总成本最低。要立足于长期的忠诚和信任,最终做到一种物品只同一个供应商打交道。5.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6.做好培训。由于缺乏充分的培训,人们常因不懂得如何工作而不能把工作做好。7.进行领导。领导意味着帮助人们把工作做好,而非指手画脚或惩罚威吓。8.驱除恐惧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为组织有效地工作。许多雇员害怕提问或拿主意,即使在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或不明白对错时。他们或是继续用错误的方式做事,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由于恐惧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要确保质量和生产率,就必须使每个人都具有安全感。“最愚蠢的提问也胜于不提问”。9.拆除部门间的壁垒。不同部门的成员应当以一种团队的方式工作,以发现和解决产品和服务在生产和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10.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质量和生产率低下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系统,一般员工不可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11.取消定额或指标。定额关心的只是数量而非质量。人们为了追求定额或目标,可能会不惜任何代价,包括牺牲组织的利益在内。12.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人们渴望把工作做好,但不得法的管理者、不适当的设备、有缺陷的材料等会对人们造成阻碍。这些因素必须加以消除。13.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不断发展自己,以使自己能够适应未来的要求。14.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32若干主要的改进方法论1.SixSigmaQuality2.Benchmarking3.ISO90004.各国质量奖5.小结33一SixSigmaQualit
本文标题:第四讲质量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