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导师:《数据统计与分析》2第三课数据统计与分析执教: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工作表的特征和功能;(2)知道用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2、能力目标:(1)会用工作表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2)能利用公式或函数来进行数据的统计;(3)会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管理数据的态度和习惯。二、教学内容分析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统计、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灵活的使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把工作表中函数的应用确定为重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函数的搜索和对数据整体的分析。三、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在11岁~12岁。他们思3维活跃,且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普遍薄弱。其学习动机主要是兴趣型,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较浓。但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许多操作已比较熟练,但知识不全面;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了解较少;少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四、教学策略分析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的分析。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更好的发挥。教学策略的设计注重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如下策略:1、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2、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3、借助多媒体优势设计巩固练习,使练习具有典型性、生动性、目的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及引课1、复习:基本概念2、引课:以一张学生成绩统计表导入课题(二)新课教学1、认识数据的统计通过一张学生成绩统计表的提问,使同学认识数据的统计,问题设计:(1)在这么一张学生成绩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2)怎样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说明:用公式、函数计算,比较出两者的优越性。2、公式的运用①公式的定义工作表中对数据进行计算的等式。②公式的格式以“=”开头,由运算符与单元格地址组成。③运算符^(乘方)、*(乘)、/(除)、+、-。④公式的使用方法单击操作单元格—以“=”开头输入公式—回车。提问讲解观察讲解演示提问讲解演示教法应用-5-*技巧:单元格的快速填充。3、函数的运用①函数的定义工作表中预先准备的公式。②函数的格式以“=”开始,用一对圆括号括起来的一系列参数组成,各参数之间用逗号分隔。如下:=函数名(参数1,参数2,……,参数30)。③函数的使用方法单击操作单元格—“插入”菜单/函数(或是编辑栏上的函数按钮)*常见函数:求和SUM()、求平均AVERAGE()、最小值MIN()、最大值MAX()。④按要求用函数对数据表进行数据统计。*技巧:用状态栏上的快捷菜单计算。4、函数搜索功能的使用及数据表的整体分析:讲解函数搜索和函数的帮助功能。5、课堂练习按要求完成数据表“校运会初一成绩表”。要求:分别求出各班的平均分、总分和班级总分,排讲解观察思考讲解演示讲解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演示-6-列名次;6、小结:(1)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统计的方法;(2)函数搜索和函数帮助功能的使用;(3)对工作表的整体设置,分析数据获得信息。7、作业设计课本上的技能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三课数据统计与分析一、认识数据的统计二、公式①定义:工作表中对数据进行计算的等式。②格式:以“=”开头,由运算符与单元格地址组成。③运算符:算术运算符:^(乘方)、*(乘)、/(除)、+、-。④公式的使用方法:单击操作单元格—以“=”开头输入公式—回车。*技巧:单元格的快速填充。三、函数①定义:工作表中预先准备的公式。演示总结观察-7-②格式:以“=”开始,用一对()括起来的,各参数之间用“,”分隔。③函数的组成是:④函数的使用方法:单击单元格—“插入”菜单/函数(或按钮f(x))*常见函数:求和SUM()、求平均AVERAGE()、最小值MIN()、最大值MAX()。*技巧:用状态栏上的快捷菜单计算。四、函数搜索功能五、小结:六、课堂练习七、作业
本文标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