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国电南瑞----配网自动化系统介绍(海口会议)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及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兼谈IEC61968标准的探讨和实践沈兵兵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信息交换标委会配网工作组组长2008年12月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DA)是以馈线自动化(FA)为主的实时应用系统。前几年国内的试点项目基本属于这类系统,只解决了少数配电线路/环网的自动化问题。•调/配一体化系统是将调度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合为一体的实时应用系统。最近几年内在县(区)级供电企业得到较多的应用。•配网管理系统(DMS)采取实时应用和管理应用相结合的手段,面向企业所辖的整个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国外(尤其是欧美)的配网自动化项目基本属于这类系统。国内大中型供电企业已开始应用。配网自动化的实现形式配网自动化主站的组合系统组合模式:调/配一体化;调/配/集控一体化;调/配/集控/GIS一体化配调自动化(D-SCADA)统一的基本系统平台配电自动化(DA)变电站集控(SCC)AM/FM/GIS操作票管理准备和确认执行操作票操作票存档工作请求客户信息系统停电故障投诉管理系统停电分析服务请求动态网络模型连通性分析需量分配配电网负荷流向配电网络分析(实时和研究模式)DMSSCADA故障等级分析电压/无功控制网络优化GIS网关AM/FMGIS经可靠性计算得到的停电报告服务电话录入SCADA终端设备FDIR服务订单一个典型的国外DMS系统数据仓库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停电管理系统配电网络模型输电网络模型采集装置客户信息系统VRUAM/FM/GIS配电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停电报告基于中间件服务的集成总线信息交换模型工作管理系统...EMS=应用程序适配器IEC61968的典型案例示意图历史事件纪录DMS与EMS的区别——EMS系统的建设特点自下而上的系统构建理念。以实时数据采集为基础,以实时库和历史库为中心。特点:根据实时数据的多少来引导应用,即:有什么样的数据,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实时数据布点:远方数据终端RTU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电力分析应用软件PAS调度员培训仿真DTSDMS与EMS的区别——DMS系统的建设特点采用自上而下的系统构建理念。从最终应用入手,从多个相关系统中获取数据,以信息交换为主要手段。特点:由应用需求来选择和整合信息资源。即: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哪些资源?明确应用功能(配网运行管理、生产管理、可靠性管理、设备/图资管理、业扩管理等)规划信息流向确定系统基本平台和信息交换机制汇集信息,整合应用“孤岛”(SCADA、AM/FM/GIS、CIS、TCM、DA等)构造DMS系统分析工作流程一个基本的配网管理系统DMS=DSCADA+DA/FA+DPAS+DWM其中:DWM=AM/FM/GIS+OMSOMS(停电管理系统)=SWITCHING(操作票和工作票管理)+TCM(故障报修管理)+DWM(现场工作管理)+MOBILE-COMPUTING(移动作业管理)注:按照IEC61968标准的描述,广义的DMS系统涵盖了供电企业内部与配电管理相关的其它系统的信息。实时信息:EMS、DSCADA、DA(FA、SA)、PLMS等准实时信息:客户报修电话(TCM)、外勤巡视汇报(MC)非实时信息:基础资料(电网模型、设备信息、客户信息、人员信息)、停电计划、操作票、气象数据等DSCADA配网调度外勤巡视配网数据库操作票客户报修停电计划排除故障恢复送电事故处理DA(FA,SA)…配网管理系统的信息来源正常操作AM/FM/GIS1.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构架和数据模型2.可以对超量实时数据进行准确可靠的处理3.具备基于配网拓扑的分析应用和实用功能4.针对配网调度的“实时作业管理系统”(OMS)5.采用信息交换总线实现与多个系统的互联先进配网自动化主站的主要特征企业内各类系统的传统接口方案EMSPLMSDAD_SCADATCMCISMISGIS遵照IEC61968的接口方案EMSPLMSDAD-SCADATCMCISMISGISIEB•对配网自动化的认识和定位不清楚,应用主体不明确,导致后期的应用没有具体的受益者;•只解决了少数馈线的自动化而没有对整个配网实现科学管理,投入产出比很不明显;•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缺乏统一细致的规划,存在“盲人摸象”的现象,因此提不出完整而准确的需求;•对相关系统和信息的整合和关联缺乏整体的考虑,尤其是对GIS和SCADA之间的模型、图形和接口等没有细致周密的设计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直接导致了后期的应用无法实用化;•在GIS应用上对配网的建模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只满足了静态应用(即图资管理)而不能满足动态应用(如实时应用和分析计算)。配网自动化工作现存的问题(一)•容易套用调度自动化的建设思路,过分强调实时应用,而忽略了管理应用;大量投资用于馈线自动化,而忽视了对其他相关系统的整合和对现有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利用。•开发厂商对供电企业配网管理流程不熟悉,对需求了解不深,因而产品的适应性不好。•配网自动化工作涉及面广,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规范等出台很少,满足不了应用的需要,企业缺乏有强有力的部署和协调;•存在管理体制对自动化系统的不适应,或者说是自动化系统对不同的管理体制的适应性不强。•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楚,运行管理工作跟不上,系统应用和数据维护工作很薄弱。配网自动化工作现存的问题(二)•遵循IEC61968标准,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构架作出明确的定义,做好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方案。•遵循IEC61970标准,针对配网的特点定义CIM模型,这是今后各类系统互联和各种应用的关键所在。•针对配电管理量大面广的特点,突出资源整合,将企业现有的各个与配网有关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包括实时、准实时、非实时),通过信息交换总线(IEB)实现互连和共享,最大可能地扩大配网信息的覆盖面。•重点设计和解决好DMS/SCADA和GIS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在模型导入、图形交换、和拓扑合并要考虑周密,形成有效的互补。当前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关注点(一)•以配网调度为应用主体,在全网拓扑的支持下,应具备除DA以外的具有配网特色的实用功能,例如,电源点追踪、接线分析、解合环潮流、区域潮流/负荷分析、配电线路/设备操作预演等。•在相关条件具备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和应用针对配网调度和现场检修全过程的停电管理系统(OMS)。•强调对配网数据的监测,弱化对配网设备的控制,投资省,见效快,实现对整个配电网(即全部配电设备)的科学管理。•充分考虑好系统应用的扩展性和延伸性(尤其是今后与需方侧管理的结合)。当前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关注点(二)•是否提高了经济效益?•是否加强了安全生产?•是否改善了客户服务?•是否提升了管理水平?衡量配网自动化效果的四要素——为什么要搞配网自动化?•强调监测•慎选控制•突出管理•力求实用下一步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实施原则构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原则和目标:以覆盖全部配网设备为基本考虑;以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为重要手段;以配网调度/生产指挥为应用主体;以提高配网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谢谢各位!
本文标题:国电南瑞----配网自动化系统介绍(海口会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9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