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1年春季《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答案--赵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春季学期第1页(共4页)2011年4月课程号:0102011《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5分)1.地层层序律:是判断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之一,是指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而且总是先沉积的老地层在下,后沉积的新地层在上,逐层沉积,这种正常地层的叠置关系称作地层层序律。2.地热增温率:常温层以下,每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3.磁异常: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的、由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4.分选性: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颗粒大小或物质成分等趋向均一的程度。5.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并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的能力。7.潜水:位于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含在透水层中能自由流动的重力水。8.岩石圈:软流圈之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地球部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主要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三种。2.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见到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种类;沉积岩有砂岩、泥岩等种类。3.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SiO2含量>65%的为_酸性岩浆_,65~52%为_中性岩浆_,52~45%为_基性岩浆_,<45%为_超基性岩浆_。4.按轴面产状,褶皱可分为四类,即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和平卧褶皱。5.干旱地区的湖泊化学沉积作用可划分为碳酸盐、硫酸盐和卤化物三个阶段。6.深成侵入岩体按其规模大小可分为__岩基_和岩株两种类型;浅成侵入岩体常见的产状有___岩床____、___岩墙_____和____岩盖_____等三种。7.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主要有_接触变质作用_、_动力变质作用_和_区域变质作用___三种。8.大气圈从地表往上按温度等特征变化可分为___对流层____、__平流层___、___中间层____、___暖层__和_____散逸层___五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春季学期第2页(共4页)2011年4月9.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冰川地形有__冰斗__、__刃脊___、__角峰___和___冰蚀谷____四种。10.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以__推移___、跃移和悬移等三种方式进行。三、选择题(单选题,多选不得分;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类矿物中最易被风化的是(D)。A.碳酸盐类B.硫酸盐类C.硅酸盐类D.卤化物类2.对流层中引起对流的主要因素是(D)。A.密度较大B.天气变化C.地球自转D.温度变化3.太阳系主要由1颗恒星和8颗行星构成,其中(B)为类地行星。A.金星、地球、火星、木星B.水星、火星、地球、金星C.木星、地球、火星、土星D.水星、金星、地球、木星4.酸性岩浆的粘度与基性岩浆的粘度相比:(A)。A.前者大B.前者小C.前者有时大,有时小D.两者大致相等5.古生代可以进一步划分为(D)。A.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B.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C.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D.包括C和A共6个纪6.两板块作相向运动,其中一板块插到另一板块之下,这一构造带称为(D)。A.板块碰撞带B.板块分离边界C.转换断层D.板块俯冲带7.断层上盘沿着断层面相对向下运动,该断层称为(B)。A.走滑断层B.正断层C.逆断层D.斜向滑动断层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石英的硬度大于长石B.方解石的硬度大于小刀C.长石刻不动石膏D.小刀的硬度小于萤石9.下列哪种物理性质不是随着地球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大:(D)。A.温度B.静岩压力C.密度D.重力10.具有隐晶质结构和气孔(杏仁)构造的岩浆岩最可能的是(C)A.花岗岩B.大理岩C.玄武岩D.石灰岩11.能够反映地壳曾经历过抬升的地貌是(D)。A.准平原B.沙漠C.冲积平原D.阶地12.大西洋和太平洋大陆边缘的地形不同在于后者具有(C)。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春季学期第3页(共4页)2011年4月A.大陆架B.海岸C.海沟D.大陆坡13.基性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火山岩叫(A)。A.玄武岩B.花岗岩C.安山岩D.橄榄岩14.下列地貌单元由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形成的是(D)。A.U型谷B.V型谷C.终碛堤D.溶洞15.风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C)。A.戈壁B.风蚀城C.沙漠D.风蚀蘑菇石四、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共10分)⒈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上,由于大气、风、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岩石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⒉深成侵入作用的侵入深度>3km,因此,在地表见不到深成侵入岩。()⒊球形风化作用在所有的岩石中都可发生。()⒋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⒌冰川与一般冰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运动的冰体。(√)⒍地下水的地质作用通常发生在地下,故不会改变地表的面貌。()⒎地球内部深度为60~250km范围内,因其组成物质完全处于熔融状态,故称为软流圈。()⒏地球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铁。(√)⒐成岩作用只是使松散沉积物变成坚硬的岩石,而不会改变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及构造特点。()⒑地壳中绝大多数矿物都是氧化物。()五、论述题(35分)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内容)是什么?(6分)答案要点:在固体的地球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较塑性的软流圈(1分);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分为若干大小不同的板块,它们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运移(1分);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1分);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2分);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面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1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春季学期第4页(共4页)2011年4月2.简述地壳中三大类岩石的互相转化。(7分)答案要点:岩浆岩、变质岩及先存的沉积岩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2分)。先成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地下深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流体的作用下,发生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变形成变质岩(2分)。先形成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地下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沿着地球内部的薄弱带向上运移,在地表或地下凝结形成岩浆岩(2分)。三大岩石类型的相互转化表明地壳(或岩石圈)的运动或演化过程(1分)。3.论述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的意义。(10分)答案要点:地层接触关系的概念、分类;(1分)整合接触的特征及形成过程(2分),反映了地壳缓慢下降;(1分)平行不整合的特征、形成过程(2分),反映了地壳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1分)角度不整合的特征、形成过程(2分),反映了地壳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1分)4.论述河流的下蚀和侧蚀作用。(12分)答案要点:河流的下蚀作用是指河水以其自身的动力及所携带的碎屑对河床底部进行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1分)。河流的下蚀作用对河床的地部进行破坏,使河谷加深,在横剖面上形成“V”字型河谷(2分);同时通过向源侵蚀作用使河流的源头上移,河谷加长(1分),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是侵蚀基准面,当河谷加深到侵蚀基准面时,河流的下蚀作用消失(1分)。河流的侧蚀作用是指河水以其本身的动力和所携带的碎屑对河床进行破坏,使河谷变宽、河床弯曲而加长的过程(1分)。河流的侧蚀作用由横向环流引起,在河道弯曲处的凹岸,由侧蚀作用对河岸进行侵蚀,使河谷谷坡后退,河谷变宽,同时使河道变得弯曲、加长(因为另一方面在凸岸接受沉积,形成边滩和河漫滩)(2分),同时由于侵蚀点在凹岸弧顶的下方,使得河床在变弯同时向下游迁移,凹岸谷坡也不断变直(2分),最后极度弯曲的河床在宽阔的谷底上可以自由迁移,成为蛇曲,另外河床可以随时改道,如截弯取直(2分)。
本文标题:2011年春季《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答案--赵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0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