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020版高考(浙江专用)地理一轮课件:专题五-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A组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五年高考考点一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题。1.(2017浙江4月选考,4,2分)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B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利于聚落(城镇、乡镇等)建设,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2018浙江4月选考,2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材料二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输油量约占全球30%,80%以上的石油输往亚洲。红海位于板块的边界(填“生长”或“消亡”)。沙特阿拉伯的古城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因为其地势比东部地区(填“高”或“低”),现代城市受石油资源开发影响,多数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地区。(2分)答案生长高解析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沙特阿拉伯的古城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因为其地势比东部地区高,气候较为凉爽。3.[2017浙江11月选考,27(2)(4),4分]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题。(1)甲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聚落空间分布相对(填“集中”或“分散”)。(1分)(2)从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北部湾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多的原因。(3分)答案(1)分散(2)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交通便利;利于农业发展;海岸线长,利于港口城市发展。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形对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相对集中、规模较大,山区聚落分布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甲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所以聚落分布较分散。(2)北部湾沿海地区为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沿海平原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平原地形利于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好;北部湾海岸线曲折漫长,有优良港湾,利于港口城市发展。4.[2016浙江10月选考,27(5),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略图。2015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任答两点)解析本题以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周边地区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的区位因素。图中太行山东麓位于山前冲积扇,受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考点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图为1.2万年以来全球地表温度变化曲线。完成下题。1.(2018浙江11月选考,19,2分)对图中四个时段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段冰川融化加剧B.②时段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C.③时段山地雪线上升D.④时段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移答案C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时段全球地表温度下降,冰川融化减缓;②时段全球地表温度上升,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③时段全球地表温度高于现今温度,山地冰雪融化加剧,雪线上升;④时段全球地表温度下降,气候变冷,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南移。故选C。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或0℃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2.(2017浙江4月选考,18,2分)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 ()A.冰期B.间冰期C.温暖期D.寒冷期答案D观察图中两道曲线位置,可知多年冻土层的南界向北移动,反映了近两百年来气候呈变暖的趋势。注意“冰期”与“寒冷期”的含义不同,冰期与间冰期体现的是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前,单位是10万年),温暖期和寒冷期体现的是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故D正确。3.(2017浙江4月选考,19,2分)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A.养分循环加快B.污染程度减轻C.水热条件变差D.生产潜力下降答案A图示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变暖,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增强,养分循环加快,故A正确。全球变暖与土壤污染程度没有直接关系;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生产潜力可能上升,故B、C、D均错。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4.(2016浙江10月选考,12,2分)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900—1910年B.1910—1940年C.1940—1975年D.1975—2010年答案D读图,结合图中相同的时间气温距平数值判断,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1975—2010年,D对。A、B、C错。5.(2016浙江10月选考,13,2分)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A.纬度较高B.海拔较低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答案C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北半球由于陆地面积比例较大,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导致气温变化明显大于全球。故C选项正确。6.(2016浙江4月选考,6,2分)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厄尔尼诺频率减小B.高山雪线下降C.水稻分布北界南移D.大陆海岸线变短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增加;气温升高,高山雪线上升;气候变暖,水稻分布北界北移;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大陆海岸线缩短。易错警示本题容易误选B。注意雪线的概念,它是山地永久性积雪分布下界,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快,雪线会上升。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56×104平方千米增至3.23×104平方千米。完成下题。7.(2015浙江10月选考,9,2分)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壳抬升B.气候变暖C.下渗减弱D.河道淤积答案B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内陆湖位于青藏高原,湖水主要来源于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在过去20年间,由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多,导致内陆湖面积扩大,B选项正确。易错警示注意全球气候变暖,短期内因冰川大量融化,内陆湖泊水会增多;但从长期角度看,山地冰川不断减少,最后湖泊补给水源减少,内陆湖泊会不断萎缩。考点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用煤炭的方式逐步改变。下图为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完成下题。1.(2018浙江11月选考,6,2分)煤炭属于 ()A.后天性资源B.化石能源C.可再生资源D.清洁能源答案B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煤炭直接来自自然界,属于先天性资源,A错误。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经地质作用形成的,属于化石能源,B正确。煤炭再生周期很长,因此属于非可再生能源,C错误。煤炭燃烧会向大气中排放出烟尘、废气等污染物,并不是清洁能源,D错误。下图为我国2000年至2015年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增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2.(2017浙江11月选考,9,2分)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是 ()A.以水能为主B.已进入石油时代C.能源利用单一化D.以化石能源为主答案D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读图可知,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3.(2017浙江11月选考,10,2分)关于我国能源消费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费总量先增加后减少B.消费总量持续减少C.消费增速先上升后下降D.消费增速持续下降答案C本题考查我国能源消费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增速为正值,消费总量持续增加,增速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故A、B、D错误,C选项正确。易错警示本题容易误选A。审题时注意图中折线的含义及其变化。且随着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口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总量一般是在上升的。4.(2016浙江4月选考,1,2分)下列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炭B.天然气C.风能D.核能答案C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四个选项中,风能既属于清洁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知识归纳能源根据利用程度可分为新能源和常规能源。能源资源当中属于可再生的有风能、波浪能、太阳能、潮汐能、水能和生物能等,能源资源当中属于新能源的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波浪能、潮汐能和核能等。考点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图Ⅰ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图Ⅱ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图Ⅰ图Ⅱ1.(2019浙江4月选考,10,2分)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答案B据图可知,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在短时间内有较大幅度升高,河流淤积不会使河岸高度短时间内升高幅度这么大,A项错误;陆地构造抬升不会只影响到河床这么狭小的范围,C项错误;地下水位升高,对河流水位不会有较大影响,不会使河床升高,D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风暴潮位在几十年内升高明显,B项正确。易错警示本题极易错选A项。错因是没有对材料做认真分析。题干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图Ⅱ中的时间间隔是关键信息。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900—2000年主要自然灾害点位图。2015年8月3日,M地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2.(2016浙江1月学考,21,2分)图示地区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①地震②病虫害③洪水④森林火灾⑤干旱⑥滑坡、泥石流A.①④B.①⑥C.②③D.④⑤答案B本题考查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②③④⑤不属于地质灾害。归纳总结注意区分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岩石圈中,如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而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在大气圈中,如台风、寒潮、干旱、洪涝和沙尘暴等。3.(2016浙江1月学考,22,2分)M地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B.地幔C.软流层D.地核答案A地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而M地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是12千米,故其震源位于地壳。4.[2017浙江11月选考,27(2),1分]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题。图示地区易受台风影响,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台风属于灾害。答案气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按成因划分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台风属于气象灾害。答题规范本题若答气候灾害或天气灾害是不给分的,答题时注意地理名词和术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1.(2017北京文综,10,4分)图示区域内,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答案D本题考查中国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交通区位、水资源等。该区域位于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风能资源较少,A项错误;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以旱地农业为主,B项错误;公路以西地形崎岖,公路建设难度大,经济相对落后,路网密度小,C项错误;南部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丰富,可向北部调水,D项正确。2.(2017海南单科,15,3分)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设成本B.保护海洋生物C.避免破坏景观D.利于海空交通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工程西段靠近哥本哈根机场,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有利于飞机飞行和海洋轮船航行,所以利于海空交通是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3.(2017海南单科,16,3分)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提高通行速度B.降低施工难度C.保持水流畅通D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浙江专用)地理一轮课件:专题五-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2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