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之面神经炎2月
第1页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科室:针灸科床号:33时间:2016年02月09日地点:针灸科医师办公室参加人员:王鹏主任医师、刘照玺副主任医师、姚婷婷主治医师、胥梦霞住院医师、石灵璇住院医师、李咏梅住院医师、王晓妃住院医师、王凯住院医师、叶振忠住院医师及全体实习医师病例报告人:叶振忠住院医师主持人:王鹏主任医师讨论内容:关于“王龙英”的病情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叶振忠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者王龙英,女,42岁,患者于2016年01月19日因左侧口眼歪斜4+天”入院。病史:患者4+左侧口眼歪斜,左侧额纹变浅,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刷牙漏水。查体:左侧面神经麻痹。辅查:头颅CT示:未见异常。目前初步诊断:中医:面瘫(风寒袭络)。西医:面神经炎。胥梦霞住院医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中医学称为“口眼晒斜”,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发病急骤,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夏季,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居多。石灵璇住院医师:本病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面瘫”,认为其发病乃因脉络空虚,外感风邪,经气阻滞,面部筋脉,失于濡养,肌肉迟缓不收所致。王凯住院医师: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分:(1)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2)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3)损害在膝状神经,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和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4)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李咏梅住院医师:本病属中医风寒证,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症见口眼响斜,伴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胥梦霞住院医师:治疗期间,可在局部用热毛巾做热敷,每次10分钟,每日2次。2.眼睑闭合不全者,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防感染。3.患者应避免风寒侵袭,戴眼罩、口罩防护。4.患者宜自行按摩瘫痪的面肌,并适当地进行功能锻炼。刘照玺副主任医师:久治不愈(2年以上)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王鹏主任医师:[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面部表情肌恢复正常功能。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耸鼻动作明显但动作不到位。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耸鼻时鼻尖稍动,或眼睑不能完全闭合。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无改善或加重。记录者签名:科主任签名:记录日期:2016年02月09日16时
本文标题: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之面神经炎2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2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