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规划论文
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规划论文【摘要】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级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基地产业发展以新型煤化工为核心,突出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严格项目入园,加快推进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多种产业相融合、配套设施一体化、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环保与循环经济特色突出的现代化新型煤化工基地,促进淮南市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1概述1.1规划背景淮南市是合肥经济圈的三大城市综合功能区之一,是构建合淮产业走廊的核心组成部分。煤化工基地是经济圈五大特殊功能区之一。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2007年2月获省政府批准,是安徽省和淮南市着力打造的现代化工基地,是淮南市实施“四煤战略”、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淮南中心城区“一河两岸、组团布局”这一空间构成策略下形成的“4个城市组团”和“4个滨河滨湖新城”。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属于“4个城市组团”的北部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依托交通网络的驱动,超越传统空间概念,以煤化工经济为核心,推动煤化工基地乃至淮南走向国际化、高端化的产业升级之路。1.2区域现状1.2.1区域位置及土地现状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拟建在淮南市潘集区的东南部。基地东临平圩镇,南依淮河与中心城区隔河相望,北部为泥河,西北部为潘集区袁庄公共生活服务组团。现状用地以农业用地为主,主要由农田、水体、农村居民点等构成,周边及内部水系较为丰富,景观资源较好。城镇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平圩工业园及袁庄、祁集、平圩、夹沟、泥河集镇。1.2.2现状发展评价基地内城镇和村庄建成区面积较大,内部需进行拆迁的涉及43个行政村,共184个自然村,农民住房较多,需安置人口约11万人,现状城镇和村庄建设面积约12平方公里,拆迁成本大。基地内有中安联合项目建设区的良好用地基础,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但是现状平圩工业园工业企业组织小而散,产品技术和档次低,存在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1)发展优势分析①土地资源存量丰富,适建性较强,为远期的建设发展留有较大的用地空间。②地理位置有利。是淮南市南北轴向的次中心,成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建立多中心的空间格局的重要位置。③交通联系方便。周边有合淮阜、淮蚌、京台高速公路,206国道、203省道、102省道、225省道和308省道,构成了基地周边公路主骨架。通过孔李淮河大桥、淮上淮河大桥及平圩隧道,增强与主城区的联系。④环境条件良好。内部水系丰富,未来可以作为景观水系,基地南倚淮河,北靠泥河,顾高新河由西向东流经境内,引水新河南北联系淮河与泥河,借助风光带的建设,向内部过渡和延伸。⑤自身要素基础与发展趋势良好,应对新时期发展机遇与条件的能力成熟。淮南是我省最早发展煤化工的城市。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煤化工已壮大成为淮南市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基地作为淮南市煤化工产业起飞的主要载体,将成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交汇的重要场所。(2)发展问题分析煤化工基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2点: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煤化工基地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滞后,不能满足大规模企业建设需求。煤化工基地应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尽量完善各项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②基地用地集约性不高现状平圩工业园工业企业组织相对小而散,工业产品技术水平和档次不高,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少,所凝聚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力尚显不足。2规划总体思路2.1规划范围潘集路以东、淮潘公路以南、高皇镇区以西、淮河以北区域。规划总面积约95km²,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65km²。规划期限至2030年。2.2规划策略(1)空间集约策略(2)产业集群策略(3)生态优先策略(4)产城一体策略2.3发展目标及战略定位2.3.1总体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穿循环经济理念,构建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建设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的发展平台,实现千亿元产值,将基地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中部唯一、安徽骄傲的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世界知名的煤化工产业基地;打造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基地。2.3.2战略定位(1)功能定位功能1:全国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功能2:沿淮经济带煤化工集群基地.功能3:安徽新型煤化工产业核心基地.功能4:以新型煤化工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新城(2)产业定位适应淮南煤化工基地特色化发展的要求,立足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以及延伸产业,积极引导企业、技术、人才等向基地集聚,建设中国中部地区一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为优化全省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作出贡献。1、主导产业:煤基石化板块—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替代燃料板块—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醇等;基础化工板块—化肥、纯碱及硝酸下游产品等;高端石化板块—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2、延伸产业:化工装备、环保设备制造及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等。3、配套产业: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2.4总体规划布局2.4.1总体规划布局结构规划充分依托现有交通和自然环境条件,并结合区域内企业的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煤化工产业特点及工人生活特点,形成以道路作为方格网框架,以产业性质和用地功能来划分的空间结构,以引导基地有序发展。结合淮南市“向北、向西”的城市整体发展空间格局,整合区域功能,规划在空间上形成产城协调的带型串珠格局,以煤化工基地为核心,以铁路、高压线走廊等大型市政设施通道为划分,形成“一轴、四廊、五组团”的空间结构:一轴—依托生态大道构筑的城市联动发展轴四廊—淮河生态廊道;泥河生态廊道;西部潘凤路东侧生态防护廊道;东部高压线走廊生态防护廊道五组团—西部产业发展组团;南部产业发展组团;北部产业发展组团;滨河北部新城组团;远景发展备用地2.4.2功能划分淮南煤化工基地按照功能将划分为11个功能片区:煤制油、煤制乙醇,化肥、纯碱及硝酸下游产品产业区,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产业区,化工保税区(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区,化工装备及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区,机械电子、新型建材、纺织产业区,古沟镇区,潘东新城,平圩镇区,滨河北部新城及远景发展备用地。2.5产业布局规划2.5.1产业发展思路基地产业发展以新型煤化工为核心,应充分调动资源、交通、技术等各种生产力要素,加快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同时利用龙头项目的带动效应,根据产业规划精确招商引资,加快产业链条的拓展和延伸。2.5.2产业布局淮南新型煤基地产业用地面积41.0平方公里,为明确各个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同时实现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关联,形成有序、科学的生产秩序,将基地划分为主导产业功能区和配套产业功能区,并根据产业规划,确定产业发展方案产业,进一步将主导产业功能区划分为多个子功能区。3规划实施措施1完善规划,制定实施细则.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3实施倾斜政策,引进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4开拓各种渠道,经营地区开发.5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的控制,做好拆迁、迁移工作4结语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级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基地产业发展以新型煤化工为核心,突出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严格项目入园,加快推进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多种产业相融合、配套设施一体化、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环保与循环经济特色突出的现代化新型煤化工基地,促进淮南市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标题: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规划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3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