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第二章综合检测
第二章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如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一二三环线之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域面积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图中表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服务用地的序号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2.近年来,该市在三环线以外规划建设了多个居住用地,不少市民在此购房入住,这一现象属于()A.城市倒退B.逆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D.再城市化1~2.解析第1题,在城市所有的功能区中,居住区面积最大,故①表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故④表示商业服务用地;工业用地趋向于城市边缘,故②表示工业用地。第2题,郊区的开发属于郊区城市化。答案1.A2.C如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3~4题。3.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4.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来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3~4.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城市化起步晚,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迅速,并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答案3.B4.A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读图,回答5~6题。5.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了()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6.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5~6.解析第5题,考查城市中心商务区昼夜人口密度变化大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中心商务区昼夜人口密度差异的增大直接反映了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的分离。第6题,考查城市中心商务区昼夜人口变化大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城市交通条件改善,使得城市人口流动更加畅通,人们可以居住在较远的郊区,这为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昼夜大幅度变化提供了必备条件。答案5.C6.B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远近关系图”,完成7~8题。7.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A.交通通达度低B.环境质量差C.地租昂贵D.服务设施差8.R3区域主要属于()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绿化区7~8.解析从图中看出,R1由于位于市中心区,为中心商务区,地租高,因此常住人口少;R3区位于中心商务区外围,从图中看该区人口数量多,因此为住宅区。答案7.C8.C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据此回答9~10题。国家甲乙丙丁城市化水平(%)908366329.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10.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9~10.解析第9题,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最高;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沙漠广布,耕地资源少,但石油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故该国的农业人口少,城市人口多,城市化水平较高;日本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不如沙特阿拉伯高;泰国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的水平低,故C项正确。第10题,根据上题可知,乙国是沙特阿拉伯,沙漠广布,人口及城市主要集中在绿洲地区,B、C项错误,D项正确。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模式,A项错误。答案9.C10.D读“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正确的是()A.晴天日平均值约1.7℃,最大值约3.7℃B.阴天日平均值约0.9℃,最大值约2.4℃C.热岛强度与天气状况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D.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12.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A.①③B.①④C.②④D.①②11~12.解析本题组以图示形式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1题,由图可知,阴天时城市热岛强度最大值约1.6℃。晴天时比阴天时热岛强度大,热岛效应显著。云量少,风速小时,多为晴天,热岛效应显著。第12题,城市人口集中,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排放的废热多,形成热岛效应。图中热岛强度峰值时刻为8:00前后,正值人流、车流高峰期。答案11.A12.B读“我国各地民居图”,回答13~15题。13.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14.图中民居就地取材的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15.广西民居建筑反映了()A.地形起伏大B.土壤肥沃C.防御外敌的心理D.气候湿热13~15.解析广西气候湿热,民居利于通风、散热、排水;陕北利用黄土干燥、直立性好的特点,建造了冬暖夏凉的窑洞;上海民居也反映了气候湿热,人多地少的特点。而广东开平民居、福建客家民居、北京民居是为避免战乱而具有防御功能,或反映了传统文化思想的封闭性,即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答案13.B14.C15.D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内部逐渐形成了功能区。下图是某城市简图,读图,回答16~17题。16.图中地租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17.图中功能区规划合理的是()①中心商务区②造纸工业区③钢铁工业④高级住宅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17.解析市中心地区,交通便利,地租最高;在城市功能区规划时,要考虑盛行风向和河流的流向。造纸工业有水污染,不易建在城市河流上游地区;该市盛行东北风,所以城市东北部为城市的上风地带,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不适合布局有大气污染的钢铁工业。答案16.A17.B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回答18~20题。18.图中a、b、c三条住人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C.村周边、全村、村中心D.村中心、全村、村周边19.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20.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D.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8~20.解析第18题,利用全村等于村中心加上村周边的关系可以分析出图中a线表示全村住人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在城乡转型的早期,村中心的住人宅基地应是增加的,因此b曲线表示村中心住人宅基地变化率曲线。故A项正确。第19题,利用曲线变化可知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变化率呈正值,故住人宅基地面积呈上升趋势;N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变化率呈减小趋势,村周边呈增长趋势;P点时全村住人宅基地变化率由正值变化转为0增长,因此此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将会呈负增长,全村人口将减少;从P点到T点之间,全村宅基地呈负增长,直到T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第20题,P—T时间段内,村中人口大量减少,与题干中城乡转型进程有关,是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造成的,故A项正确。答案18.A19.C20.A二、综合题(40分)21.读“某城镇工业布局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区域的地势为________。(2分)(2)图中火电厂易造成的污染有哪些?(2分)(3)图中①—⑤区,适宜建设钢铁厂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4分)(4)某银行要在该市建设支行,最好的选址应在(2分)()A.①B.②C.③D.④(5)图中设置绿化带有哪些作用?(2分)解析城市化过程,功能区若是布局不合理,易造成严重的城市问题,尤其是工业区,对于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布局,以减少对城市大气、水等的环境污染。答案(1)东北高,西南低(2)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3)②接近原料产地,交通便利,位于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和城市河流的下游,对城市环境影响小。(4)A(5)减轻大气污染、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任选两点)22.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问题。(11分)(1)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2分)(2)图乙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3分)(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4分)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多选)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2分)()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距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找出不同时期某地区城市发展的变化及两城市人口的变化,并由此分析出原因。做题时应把握以下信息:(1)图甲反映出某地区从1950年~2010年城市数目和规模的变化;(2)图乙反映了两城市的人口规模及差异;(3)20世纪80年代以后①城市的总人口有所减少。答案(1)公路(2)①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3)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云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4)ABD23.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1)A地区属于城市功能分区的________,简要分析在此布局的优势。(3分)(2)B住宅区最有可能为________(高级或低级)住宅区,并从地理角度说明该住宅区的优势。(6分)(3)读小区布局图,说明B住宅区内部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这种布局有什么好处?(4分)(4)图中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4分)解析由图可知,A地区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应为中心商务区或商业区;B住宅区与风景区、教育区相邻,应为高级住宅区;工业区的布局要从交通、风向、河流等因素综合分析。答案(1)中心商务区或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消费人群。(2)高级优势:①地处上风向;位于河流上游沿岸;②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③位于城市边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④交通便利。(3)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利于采光,便于通风。(4)合理。位于城市外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本文标题: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第二章综合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7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