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指导课件:现代文之散文阅读题型模式及解答法 2
1、品味一句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2、分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含义一句话,三种问。1、品味一句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答: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把色、声、香结合起来使收割场面更为生动形象;表现了麦天时节农民的丰收、忙碌、喜悦。《母亲的中药铺》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答: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细致的工作态度。1、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句子的表达特色):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情感)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1、抒情方式(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①写景的顺序:③描写景物的结合技巧2、描写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④人物描写:⑤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比兴、象征、对比、衬托、渲染、映衬烘托、联想、想象、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3、修辞手法:4、表现手法2、分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泥泞》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呢?(4分)答:文章开头写雪,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内容:2分),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结构:2分)。《海市》文章的题目是“海市”,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戈壁?(4分)答:突出戈壁荒茫死寂(单纯)的特点(内容:2分),为下文写海市的美丽诱人作铺垫(结构:2分)。《荷叶》文章开头描写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答: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③点明季节时间等。2、分析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内容(本身)作用+结构(上下文)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作用(专用术语):承上启下;呼应前文、照应后文。1.文首:2.文中:3.文末: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①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文章结构特点: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3、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含义《夕照透入书房》“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分)答: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代表着冲击和破坏中一息尚存的传统民间工艺,它“张嘴大叫”的造型象征着不甘毁灭的悲啼(1分),“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蕴含着作者对以泥公鸡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目前处境的同情和忧伤之情。(1分)。《听朗诵》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②时过境迁,如今知音难觅,令人感慨;③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每点2分)《被时间决定的讲述》如何理解“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的含义。(4分)答:从劈柴的细节可以看出,农村劳动简单自然、平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不变。3、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含义: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泥泞》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作答。(5分)答: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含义。•15.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4分)•【答案】①韦素园这样的人面对当时的社会,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②表现了鲁迅对韦素园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痛惜与无奈。•16.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5分)•【答案】①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②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切与忧虑。•15.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答案示例】内容:主要叙述了我家柴垛积累过程。作用:通过叙述父子兄弟辛勤积累柴垛的过程,赋予柴垛物质以外的意义,既承接上文“柴垛是家力的象征”,又与后文“我们在心里需要他们”呼应,并为柴火在今后的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做铺垫。•16.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答案示例】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火朽去过程中我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1、品味一句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情感)2、分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内容(本身)作用+结构(上下文)作用3、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含义: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课堂小结(要点意识)审题准确百战不殆--审题是永远的第一答题规范固若金汤--规范是必需的准则
本文标题: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指导课件:现代文之散文阅读题型模式及解答法 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7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