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二章第四节讲义
()专业专注专心全国教师资格统一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二章(第四节)综述()专业专注专心讲师:阳阳老师一、德育的含义知识点一:广义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知识点二:狭义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专业专注专心讲师:阳阳老师二、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与意义知识点一:小学德育的任务《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小学阶段德育的任务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咀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知识点二:小学德育的内容小学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小学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同其他教育内容一样,小学德育内容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并因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多民族文化传统而各显特色。就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小学德育的内容应体现为现实性与理想,性的高度统一。知识点二:小学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帮助儿童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第二,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和国家两者的内涵以及民族与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逐步树立起民族和国家意识。知识点二:小学德育的内容第三,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社会发展现状,引导儿童自觉地将自己乃至本民族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帮助儿童逐步树立为民族与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精神。第四,教育儿童在热爱本民族与国家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帮助儿童逐步树立起尊重、友爱与合作精神。第五,重视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知识点二:小学德育的内容2.理想教育小学理想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者应充分理解、尊重并正确对待儿童所具有的理想的现实性与丰富性。第二,帮助儿童理解理想对于人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三,教育者应结合传统与现实,教育儿童逐步理解革命传统,以使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知识点二:小学德育的内容3.集体主义教育小学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儿童关心、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一员。第二,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调节言行。第三,初步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尊重他人与服从集体的意识。知识点二:小学德育的内容4.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第二,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第三,注意培养儿童爱护公共财物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第四,安排劳动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特点和规律。知识点二:小学德育的内容5.民主与法制教育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尤其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显得十分重要,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的基础知识来教育他们,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民主的训练和守法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并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知识点三:小学德育的意义1.小学德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特殊意义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单纯,。另一方面,他们又表现出知识、经验的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道德干扰和影响等特点。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知识点三:小学德育的意义2.小学德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导向意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点三:小学德育的意义3.小学德育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就广泛的意义而言,作为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多的是通过德育这一重要的社会教育活动来完成的。学校德育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专业专注专心讲师:阳阳老师三、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及特点知识点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理论1.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1)自我中心阶段(2-5岁)在这一阶段,规则对儿童还没有约束力,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往往是我行我素。对这一阶段的儿童活动应以认真耐心细致地具体指导为主,而不应多加干涉。知识点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理论(2)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儿童是绝对尊重和服从权威,对这一阶段的儿童,教师要加强对他们行为的正确指导,合理组织他们的各种活动,并注意自身的表率和示范作用。真题示例【2017上·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话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A、权威阶段B、公正阶段C、可逆性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正确答案】A真题示例【文字解析】处于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的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考点】德育理论,皮尔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权威阶段知识点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理论(3)可逆性阶段(8-10岁)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知识点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理论(4)公正阶段(10-12岁)这一阶段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知中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平、公等,儿童不再刻板地按照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真题示例【2015下·11】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皮亚杰C、埃里克森D、佛洛伊德【正确答案】B真题示例【文字解析】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考点】德育理论—皮尔杰知识点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理论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评判标准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是否能避免惩罚相对功利阶段只要是符合自己的利益和要求习俗水平寻求认可阶段评判标准是利他的都是好的,好孩子定向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是否维护社会秩序,评判标准为法律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评判标准仍是法律,但是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可变的,满足大家的礼仪都可以修改普遍伦理定向阶段认为人类普遍利益高于一切,行为完全自律知识点二: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但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具体表现在下面几方面:第一,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从直观、具体、较肤浅的理解逐步过渡到较为抽象、本质的理解;第二,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只注意行为效果,逐渐过渡到较为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第三,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道德判断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渐过渡到受内心道德原则的制约。知识点二: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2.品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一般来讲,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其原因在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行为比较简单,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行为,但这种一致性的水平是比较低的导致言行不一致的原因有很多,如不加选择地盲目模仿;只会说,不会做,缺乏行为技能;缺乏主动调控自己言行的意识等。知识点二: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3.自觉纪律的形成与发展自觉纪律是出白内心要求而非外力强制的纪律,其形成过程是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内部的需要。具体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依靠外部教育要求阶段(教师制定具体规定并检);二是过渡阶段(体会到纪律要求并遵守,但尚未形成自觉纪律);三是将纪律原则变成自觉行动阶段。知识点二: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4.品德发展具有过渡性小学时期学生的品德发展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小学阶段的道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的具体表现,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即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专业专注专心四、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知识点一: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1)道德认识是指学生对一定社会政治意识、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真题示例【2015下·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正确答案】C真题示例【文字解析】小学生好心办坏事主要是因为具备道德情感,但道德认识不足造成的。【考点】品德结构—情感知识点一: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道德情感是学生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热爱与憎恨、喜欢与厌恶等内心情感体验。(3)道德意志是学生在一定的品德行为过程中i顽强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4)道德行为是指学生在一定思想观点与相应情感支配下表现的外在道德行动。知识点一: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知识点二: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知识点二: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3.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根据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在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点三:是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有目的地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设计实施活动,能加快个体品德的发展速度,对学生品德发展方向起规范和保证作用。知识点三:是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晌品德形成是学生能动地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多方面教育影响广泛多样,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知识点四: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要使德育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就需要在德育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其次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通过长期训练、积累才能实现。最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不同的思想斗争长期存在,必然会反映到学生思想中来,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识点四: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
本文标题:【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二章第四节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8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