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调查和研究为了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调研制度,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市政府重大调研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们对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如下。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一)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情况为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市县级以上政府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3个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3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和89个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其中,市级应急指挥部21个、县应急指挥部35个、区应急指挥部33个,分别与各自的专项应急预案相对应,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则充分发挥领导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能。同时,市公安、安监、环保、卫生等7个部门均设立了专门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市政府其他部门明确了承担应急管理工作职能的科室,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配备了专(兼)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基本上建立了系统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实现了全市上下对突发事件的组织领导。(二)应急预案编制情况按照国家有关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要求,近年来,市、县(区)政府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了多次修订,其中市级政府进行了第三轮修订,修订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救助、火灾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公共场所安全事故等27个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新修订的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大类,重新确立了全市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后的应急预案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管理机制更加灵活,县、区政府的第三轮修订正在进行。此外,还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和基层政权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级各类应急预案520件,全市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到点”的应急预案体系。(三)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为全面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市积极推进应急演练计划的实施。近年来,市安监、水务、农牧、交通、公安等部门分别开展了金化集团危化品泄漏、抗洪抢险桌面推演、动物疫情、飞行器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等多项应急演练。同时,进一步落实全市中小学校每学期应急疏散逃生演练,特别是2017年10月,组织了以地震为背景的逃生疏散演练,全市机关、厂矿、学校、医院等单位都积极参与了这次演练活动,在演练中提升了全市上下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我市成功举办了一次建市以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演练包括应急决策、现场搜救、医疗救护与灾民安置、基础设施抢险、现场维稳、次生灾害恢复等十个科目,受到了省地震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我市每项应急演练坚持从实战出发,涉及队伍集结、决策部署、应急联动、现场处置和应急保障等环节,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和业务特点认真组织演练活动,通过积极开展应急演练,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磨合了机制,提高了应急实战能力和水平。(四)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情况通过制定科学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实施方案,从应急知识普及和应急能力提升两个方面侧重落实宣传培训工作。应急宣传方面,以全国“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在市人民文化广场启动全市应急宣传教育活动,对全年应急宣传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结合地震、水务、安监、环保、卫生、消防等部门的法定宣传日开展专题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在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等知识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除此之外,相关政府的门户网站还建有应急管理网页,宣传应急工作,普及应急常识,大大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应急意识和技能。应急培训方面,建立健全应急培训体制,优化配置应急培训资源,坚持创新方式、学以致用、规范管理等原则,依托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人社局等部门,组织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干部学习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学习相关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学习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近年来,我市开设各种培训班十余次、培训万余人,尤其是邀请国家和省市应急管理专家对全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应急知识专题培训,全市干部职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明显增强。(五)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情况近年来,全市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一是积极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2018年8月,省政府依托市消防支队组建了甘肃省西部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主要承担地震等灾害事故紧急救援任务,该区域性省级专业救援队为我省河西五市快速、高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76支,按隶属关系分,市级45支、县19支、区12支;按救援功能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0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39支、应急志愿者队伍27支、应急专家队伍53名;按队伍属性分,政府自建59支、企业自建17支。二是不断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设。通过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全市现有大型应急设备设施165台,各种应急物资466种,其中市级247种、县74种、区145种,主要分工程设备、交通运输、地震救援、危化救援、消防救援、矿上救援等20类;在储备方式上,除必需的大宗物资分散在各物资储备库(点)外,有的部门、单位还采取市场日常储备、政府委托储备、政府购买储备等方式予以储备。我市多数承担处置突发事件职能的部门、单位均建有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点),各个物资储备库(点)均制定了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管理和维护,储备视具体需要适时更新。其中,由市民政局投资965万元、占地3.8万平方米的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已建成,可满足紧急转移安置6万人所需救灾物资的储存、调运等任务,但是当前救灾储备物资还未全部到位,仅能满足一般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物资保障需求。另外,全市共有应急避难场所59处,其中市级7处、县11处、区41处,包括人防地下避难场所10处。三是稳步推进应急平台建设。通过对全市应急平台建设现状的摸底,目前,公安、城管、地震、气象、人防、卫生、环保等7个部门建立了专业应急指挥平台。根据市政府总体要求,我市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经过专家评审和论证,先后完成了建设方案编制和项目立项报告,并协调市财政局、采购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完成了建设资金、设备采购、项目招标等工作。同时,按照全省应急管理通信手段建设要求,积极联合工信部门,经过反复调试,市、县(区)基本建成了联通省政府的卫星视频会议系统,为加强工作部署、救援协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六)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情况一是增强应急预警能力。把应急信息平台作为预测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以短信平台和全省政务内网为基础,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进行预警,做到快速、真实、准确报送相关信息,确保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二是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为了及时、高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按照各专项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流程,我市在建立三级工作网络的基础上,重点与地震、气象、水务、安监、环保、卫生、公安、城管等部门协作,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三是开展基层应急工作。积极探索基层应急管理“四进”工作,把应急工作向乡村、社区、企业和学校延伸,全市初步建立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格局,为应急联动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七)应急值班值守情况近年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协调指导等职责职能,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日常应急值班工作。一是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为确保信息畅通,坚持24小时无缝值班,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实行“双岗值班”,要求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及时准确掌握和报送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一致、反应灵敏的应急值班机制。二是落实了领导带班制度。自实行领导带班制度以来,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均能坚持在岗值班,特别是在节假日和全市重大活动期间,领导亲自带班指导应急值守工作,部署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使我市应急值守工作实现了现场监督和靠前指挥。三是落实了应急值班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不断加强对政务值班工作的监督考核,对值班期间脱岗、信息报送不及时的予以通报批评,切实进一步规范了全市的应急值守工作。四是落实了应急信息报告制度。通过印发《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规定》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报告主体、报告内容、报告流程等要素,在及时准确上报突发事件信息的同时,跟踪掌握事态进展,要求对事件处置的新情况及时续报,事件处置结束后要进行终报。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应急管理意识有待增强。部分单位、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中央、省市的应急管理工作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存在重事后应急、轻事前防范的思想;一些公众的应急意识仍然比较淡薄,缺乏基本的应急技能。(二)应急管理体制有待健全。普遍存在重领导机构建设、轻办事机构建设的现象,特别是县区政府应急办和市民政、安监、卫生、公安4个应急管理牵头部门的应急办,还难以承担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的职责;市政府一些部门还没有设立承担应急管理职能的科室,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还没有配备专(兼)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三)应急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尽管在应急预案中详细制定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但在具体应急处置中由于单位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在遭遇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不能明确责任,主动承担任务,耽误了应急救援工作;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军地之间的衔接联系不够、职责划分不清,难以有机整合人员、物资、信息等重要应急资源,协调联动机制还有待健全。(四)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应急救援装备不足,缺乏一定大型和特种应急救援装备,有些领域救援装备和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应急物资储备品种不齐、数量不足,对现有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应急管理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弘利遴选)(一)进一步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并推进本地区、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对应急管理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其纳入绩效评估范畴;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列支应急管理专项经费,以保障预案演练、宣传培训、物资储备、队伍建设、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应急平台建设等资金需要。(二)进一步加强应急体制建设。加强县区政府和牵头部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明确职责、增加力量,以适应履行应急值守、综合协调、督查指导等职能的需要;加强基层应急组织建设,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要明确承担应急管理职能的科室,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建立精干实用的应急队伍,形成全市上下统一、职能明确、运作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三)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抓紧建立健全部门应急预案和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加快应急管理工作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延伸,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形成多领域、多层级的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具体工作职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演练活动,积极推广有益的经验,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四)进一步加强应急宣教培训。将应急管理知识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安排,依托县级以上领导培训、中青年干部培训和公务员培训,适时举办不同层次的应急培训,加强对预案演练、现场处置、信息报送等应急管理业务知识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全市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推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应急知识课程;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不断丰富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把宣传工作向农村、社区、企业和家庭推进,提高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五)进一步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和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装备精良、反应迅速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统筹管理,构建种类齐全、管理有序、资源共享的应急物资体系;对全市重大危险源、风险隐患实行动态管理和重点监控,着手建立全市应急数据库,提高全市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六)进一步加快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不求所有、但求
本文标题: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6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