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江苏省自考30445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基本概念和理论铺垫1、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它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2、机会成本:在面临多方案选择时,被舍弃的选项中可能创造的最大价值被称为选择活动的机会成本。(2014年4月)3、基本经济问题:(2014年4月)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消息传递作用);如何生产(激励作用);为谁生产(筛选作用)。4、经济转型:简单地说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5、需求量: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支付)的购买量称为意愿需求量。6、需求规律: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也就是说,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7、需求曲线:表示价格与需求量的反向变动关系。8、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价格;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他商品的价格;(对收入、价格、偏好的)预期。9、市场需求:是大量个人需求的总和,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加总。10、供给规律:价格与供给量正方向变动关系称为~。11、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商品价格的这种正方向变动关系。(2014年4月)12、影响个体供给的因素:(2014年4月)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其他行业的可盈利性;(厂商对未来行情的)预期。13、市场出清:供给量与需求量都不存在改变这种状态的激励,市场达到均衡。14、超额供给:意愿供给超过了意愿需求,这时供给量多于需求量的部分就是超额供给。15、超额需求:意愿需求超过了意愿供给,这时需求量多于供给量的部分就是~。16、一般均衡理论:它研究的是经济体系中无数相互联系的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让所有市场同时到达均衡(同时出清)。17、产品市场包括经济体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要素市场包括用于生产产品的各种投入品所构成的市场。投入品主要包括: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资本(利息);企业家才能(利润)。18、价格伸缩性:表明价格完全不受限制,能够自由灵活的调节市场供求,使之达到均衡(出清)状态。19、价格刚性:指价格因为某些原因而固定不变,即使市场的供求不相等,价格也不能灵活的发生变动,价格失去了驱使供求达到均衡的能力,这个市场有可能一直处于不出清状态。20、价格黏性:介于伸缩性与刚性之间的情况。21、内生变量:是模型试图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是模型建立的外部条件。22、关于“是什么”的表述被称为实证表述;“应该是什么”的表述被称为规范表述。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概述1、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或地区)整体经济的科学,它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一般理论。2、衡量整体经济状况的三个关键标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一般价格水平;失业率。(2014.04)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价格之和。4、实际GDP:规定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年价格,以此作为尺度来计算其余各年的GDP。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潜在GDP: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的产出水平(充分就业产出水平)。5、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代表一篮子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市场零售价)所计算出来得一般价格水平称为~。(2014年4月)6、失业率:反映了对稀缺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等)的利用状况,狭义的失业率仅针对劳动市场。7、隐性失业:指劳动者的就业不充分,具有劳动能力并在职工作,但工作量不足,不能通过工作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虽有工作岗位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失业。8、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题: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2014年4月)9、通货膨胀:指一段时间内一般价格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升。10、奥肯定律:描述了失业率波动与产出波动之间的数量关系,用集体的数据表示:失业率每下降1%,会导致产出上升2%~2.5%。11、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增加值法(生产法);支出法(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收入法(工资+利息支付+间接税+折旧+利润)。1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所生成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13、国民生产净值NNP: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NNP=GNP-折旧折旧:指生产过程中机器或其他资本品磨损的价值(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折旧又被称为固定资产消耗)。14、国民收入NI:衡量了一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NI=NNP-间接税15、个人收入PI:是国民收入经过再分配后形成的。等于国民收入减去转移支出再加上转移收入。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转移支出: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金;转移收入:政府对个人支付的退休金、社会救济金)16、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及其他非税收性支付。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替代效应:实际工资的上升促使工人增加劳动供给,这种效应被称为~。2、收入效应:实际工资的上升反而会使工人减少劳动供给,这种效应被称为~。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被用于消费的数量。4、莫迪里亚尼关于消费的理论被称为生命周期假说。费里德曼关于消费的理论被称为持久收入假说。第四章IS-LM模型及政策效应分析1、构成总支出的投资支出主要包括:1)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企业对新的生产设备及厂房等建筑物的购买。2)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作为储备的各种物品,包括企业根据对未来销售状况的预期而储备的最终产品,或企业为下期生产所储备的各种投入品。3)居民住宅投资:包括家庭对新住房的购买。2、非计划存货(非意愿性存货):企业没有预料到的存货变动。计划存货(意愿性存货):在正常情况下,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会保留一定的存货。3、企业持有计划存货的原因:平稳生产;便利生产;便利销售;不可避免的。4、影响存货投资的因素:利率和预期。5、IS曲线:描述了与各个可能的利率相对于的产品市场的均衡产出水平的曲线。具有负斜率。6、实际货币余额:衡量了经济中的货币量M所能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7、持有货币的动机:1)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交易的需要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为了将来的购买力而以货币的形式持有财富;为了获利而以生息资产(债券)的形式持有财富。)2)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为预防某些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公众也有可能产生持有货币的需求。两者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3)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人们为了减少风险而进行资产多元化所需要的货币。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8、货币需求表示人们意愿持有的货币量相对应。货币供给表示人们实际持有的货币量。9、凯恩斯关于利率决定的观点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10、LM曲线:描述了与各个可能的产出(收入)水平相对应的货币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的曲线。具有正斜率。(2014年4月)11、当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趋于零时,实际货币余额是产出的增函数,与利率水平无关,此时,LM曲线呈现垂直状(古典区)。当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趋于无穷大时,产出的增加不会使均衡利率发生改变,此时,LM曲线呈现水平状态(流动性陷阱区)。补: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12、财政政策乘数:表明在真实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均衡产出水平会增加几个单位。货币政策乘数:表明在财政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真实货币供给每增加一单位均衡产出水平会增加几单位。13、挤出效应:利率上升使投资支出减少,从而使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产出增加部分地被“挤出”。14、法定准备金率:规定银行必须将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作为准备金交到中央银行,以备不时之需。15、基础货币:公众以现金形式持有的货币及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持有的货币,它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16、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最经常使用,中央银行进入市场,买卖政府债券);(2014年4月)2)法定准备金率(最不经常使用);3)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必须支付的利息率)。(2014年4月)17、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2014年4月)超额准备金:准备金超过法定要求的数量。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量有何影响?一方面可以影响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数量,另一方面会影响“货币乘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会使超额准备金增加,经济中可贷款的货币数量增多;另一方面,它使得货币乘数变大,也就是说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创造出了更多的货币供给。18、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贴现率能够影响货币供给量(应用)中央银行使用贴现率不仅是为了对货币供给直接产生影响,而是更多的作为一种市场信号,被用于向公众传达中央银行对于货币政策的意图。1)当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时,是要向市场传达其有意使经济中更容易得到信贷的意图。2)当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时,则是为了表明限制信贷的意图。第五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AD):描述了产出的需求量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2、计划总需求:人们对最终产品与服务的计划购买支出,总支出因此可以理解为~。3、有效需求:与总产出一致的总需求因此被称为~。4、总支出曲线:描述了对应于各个可能的收入水平,人们对最终产品与服务的计划总需求。5、价格的变动对总支出的曲线(IS曲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财富效应(庇古效应)和替代效应。6、替代效应:是指物价水平上升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居民希望持有的货币总量增加,即全社会的货币需求量增加。7、总需求曲线的平移影响因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预期的改变。8、总供给曲线(AS):描述了整体企业对产品与服务的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9、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短期;长期;超长期。10、长期总供给曲线(LAS):长期的总供给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始终处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在长期中,由于价格具有伸缩性,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11、长期总供给曲线平移的原因:劳动量的改变;资本量的改变;技术状态改变--技术进步。12、短期总供给曲线(SAS):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上涨,对产品与服务的总供给增大。在短期中,由于价格具有黏性,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具有正斜率的曲线。13、工资黏性的原因解释:工人存在着“货币幻觉”;劳动力市场中名义工资下降存在“刚性”的可能;协调问题;效率工资理论。14、短期总供给曲线平移的原因:预期价格水平的变化;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变化。15、长期宏观经济均衡:当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此时的均衡被称为~。16、短期宏观经济均衡: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被称为~。短期宏观经济均衡:就业不足均衡;充分就业均衡;过度就业均衡。17、实际GDP的波动引发因素:1)总需求冲击:指的是因总需求曲线的移动而导致实际GDP与潜在GDP发生偏离的状况。总需求扩张的结果:是导致短期中的价格与产量的上升。从长期来看,总需求扩张只能带来唯一的结果:价格水平上升。2)总供给冲击:是指因总供给曲线的移动而带来的产出波动过程。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此时短期中的价格将会上涨,而实际GDP会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滞胀。18、财政政策分为:1)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财政政策系统本身存在一种机制,可以在经济繁荣时抑制过热,在衰退时减轻萧条,从而减弱国民经济的冲击。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主要是个人和公
本文标题:江苏省自考30445宏观经济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0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