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15
在上海自贸区挂牌18个月之后,2015年4月21日上午,天津、福建、广东三大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中国自贸区2.0时代由此开启。至此,由北至南、我国四大自贸区将各有优势与侧重,其中,天津自贸区的定位是要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福建自贸区的特色是对台,定位是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而广东自贸区的发展重点,将会是贸易、航运和金融三大块,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1、了解我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论断。2、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原因,理解经济特区的权限和历史意义。3、归纳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浦东开发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并掌握表格式材料题的做题方法。4、对比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树立开放意识。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年)二、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1984年)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年)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1988年)五、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引领沿江港口城市开放(1990年)六、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78年底邓小平访问日本。当时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每个人年均生产94辆汽车,则中国最大的长春一汽每人年均生产1辆。当参观君津钢铁公司时,邓小平问:“今天是休息日吗?为什么没有人呢?”陪同的日本官员告诉他,这儿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一按这个红色按纽一炉钢就炼出来了。这些都给邓小平以巨大的震惊,残酷的现实摆在中国人的面前……请回答:上述材料表明怎样的现实问题?中国已经严重落后,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习目标一:了解我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论断1978年10月24日,邓小平参观日本尼桑汽车生产线邓小平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请回答: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70年末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考虑)国际条件:⑴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⑵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这一切推动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环境。国内条件:⑴“文革”结束,为对外开放提供了安定的国内条件。⑵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阅读图片,国家为何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⑴靠近港澳,便于吸引外资。⑵资源丰富,交通便利。⑶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学习目标二: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原因,理解经济特区的权限和历史意义。材料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在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号,在80年代初那个闻利色变、谈富色变、谈钱脸红的年代,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泛滥……材料二随着特区经济的发展,对特区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1982年,深圳特区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严峻考验。许多内地老干部到深圳参观后议论: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飘扬之外,遍地都是资本主义,千百万人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江山已经被“断送”了……请回答:特区是资本主义么?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分析它究竟“特”哪里?不是。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表现在以下方面:⑴资金来源:⑵所有制:⑶资源配置:⑷产品销售: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以市场调节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材料一“我们从来不等待奇迹,我们的使命就是创造奇迹。”--厦门特区设立30周年材料二30多年来,深圳创造了很多影响深远的“第一次”。例如:深圳首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震动全国;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在深圳成立;首先实行政企分开的大胆尝试;正式启动国企改革,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全国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创办的银行一一招商银行成立,第一家由国家、企业、私人三方合股的股份商业银行一一深圳发展银行开业;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槌”在深圳敲响,开始了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先河;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引进了我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请回答: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影响。不仅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本地和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1984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对深圳和珠海分别题词学习目标三:论断归纳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浦东开发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并掌握表格式材料题的做题方法。结合图片及教材内容,归纳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哪些特点?1、地理位置:2、设立目的:3、生产要素的依赖: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汇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浦东位黄浦江东侧,面积556平方千米。在过去,“浦东”这个称谓仅表示其位置在黄浦江以东,地图上没有任何标志,远远落后于仅一江之隔的上海老城区,以至于人们“宁要浦西一片瓦,不要浦东一间房……”假如你是当时的邓小平,你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结合教材加以归纳。1990年前的上海浦东①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②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以及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1)目的:(2)有利条件: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惟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如今的上海浦东“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浦东开发决策英明,规划周密,办法聪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请回答: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浦东开发的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珠三角闽东南长三角环渤海重庆万县宜昌武汉九江塔城伊宁瑞丽河口东兴满洲里黑河珲春乌鲁木齐拉萨昆明贵阳长沙西宁银川呼和浩特长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阅读下图,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体系?这个体系有何特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也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经历了从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逐步推进的过程。20世纪70—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年份人民币(亿元)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差额1978355167.6187.4-19.819852066.7808.91257.8-448.919883821.81766.72055.1-288.419917225.83827.13398.7428.4199523499.912451.811048.11403.7199726958.615152.811805.83347.0根据材料,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并指出当代中国是如何进入全球市场的?变化:⑴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⑵90年代前,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90年代后,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做法:⑴70年代末,实行对外开放。⑵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⑶2001年,加入WTO。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2002年,党的第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自1996年起,海尔先后在印尼、菲律宾、美国、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建厂,生产海尔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使海尔产品的生产、贸易都实现本土化,不仅有美国海尔,还有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使海尔真正成为世界的名牌。(1999年,海尔集团在美国建厂)2015年10月16日,中国和印尼正式签署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高铁协议,预计将在2018年完工,并于2019年上半年开通运营。2015年9月,中美就建设美国西部快线高铁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是美国的首条高铁建设项目,中国高铁输出在美开花结果。学习目标四:对比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树立开放意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列事件是我国两次开放的起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政府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请回答:(1)据材料一,通商口岸和经济特区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相似之处?都集中于东南沿海材料二下列内容是我国关税的两次调整: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新税则,新税则将中国关税税率定得很低,中国土货出口税率高于洋货的进口税率;经国务院批准,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再次降低关税总水平,从16.4%调到15.3%。(2)材料二中,两次关税调整的目的各是什么?第一次:以低关税打开中国大门,便于英国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第二次:与世界经济接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材料三下列历史事件标志着两次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95年,中日双方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3)评述材料三中所反映的两个事件在我国开放史上的地位。第一件:《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第二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对外开放的本质有何不同?⑴近代的开放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不平等基础上的被迫开放。⑵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平等互利原则下的主动开放。1、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东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B、开
本文标题: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4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