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第4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第4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主讲:胡松梅魏晋南北朝时期(AD220——AD589)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规模从大到小,园林造景从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息学习重点第一节社会背景概况第二节皇家园林第三节私家园林第四节寺观园林第一节社会背景概况政治上动乱分裂→思想解放→人性的觉醒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老庄、佛学与儒学结合形成玄学(重清淡,逃避现实)名士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另一方面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如“竹林七贤”)隐士与隐士集团“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图竹林七贤图“竹林七贤”分别指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七位名士知识分子阶层从审美角度对自然山水的再认识→士人们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如:谢灵运、王羲之、陶渊明、顾恺之)→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成熟(标志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山水艺术的兴盛文学方面:为山水诗的兴起提供了了条件绘画方面: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建筑技术与观赏植物建筑技术方面:木结构的架梁、斗拱已趋于完备,歇山屋顶较多观赏植物方面:树木、竹、各种花卉栽种普遍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补充材料1:斗拱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重量直接或间接地传到柱上补充材料2:歇山屋顶歇山屋顶——又称九脊顶乾清门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重檐歇山顶苏州玄妙观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他。陶渊明,东晋大诗人,文学家。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兰亭序》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他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王羲之第二节皇家园林p30三国、两晋、南北朝相继建立的大小政权都在各自的首都进行宫苑建置典型实例北方——邺城、洛阳南方——建康邺城华林园仙都苑(在皇家园林历史上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规模宏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苑内建筑物的名称包含形象丰富洛阳p32魏明帝时,洛阳开始大规模的宫苑建设,其中包括著名的芳林园(相当于大内御苑,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后改名为“华林园”)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功能分区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大内御苑华林园位于中轴线北端,它经历了多个朝代二百余年的不断建设,踵事增华,不仅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其造园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北魏洛阳平面图建康p33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建都之地大内御苑华林园,与宫城及其前的御街共同形成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序列,是南方的一座重要的、与南朝历史相始终的皇家园林除大内御苑外,还有二十余处行宫御苑第四节私家园林东汉末,民间造园活动比较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营园林成了社会上的时髦活动,出现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成癖情况(南朝尤为突出)南朝的文人士大夫善于鉴赏园林,逐渐培养了一种园林审美心态此时期的私家园林,有建在城市里面或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城市私园p36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以北魏首都洛阳为代表)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还成了斗富的手段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也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造园艺术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张伦宅园的大假山能比较精炼集中地表现天然山岳形象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与北方相同,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追求近乎绮靡的园林景观“玄圃”(南方著名私家园林)湘东苑(建筑形象多样,有一定主题性;园林景观总体规划经过精心构思)第五节寺观园林历史背景东汉,佛教传入,道教开始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兴盛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及其近郊而遍及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随着佛教的儒学化,佛寺建筑的古印度原型也逐渐被汉化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由于当时汉民族兼容并包的文化特点及中国传统木建筑的灵活性,还有儒、老庄思想影响,寺观建筑处于世俗化,而寺观园林也更多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不直接表现宗教和显示宗教特点城市的寺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居民公共游园活动的中心\郊野的寺观在选择建筑基址的时候,对自然风景条件要求非常严格不仅经营寺观本身的园林,尤其注意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寺观与山水风景的亲和交融,既显示出佛国仙界的氛围,也像世俗的庄园、别墅一样,呈现为天然谐和的人居环境→以寺观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如茅山、庐山)名山寺观的园林经营与世俗的园林化别墅相似东林寺千佛塔旅游需知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应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和尚”或“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二、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三、忌谈吐不当。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荤等话,以免引起僧人反感。四、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
本文标题:第4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4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