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研究二、热点应用突破-
第二篇高考研究篇第1页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高考研究篇第二篇第二篇高考研究篇第2页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二热点应用突破第3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综述]1.两类知识回顾新课标近几年高考试题,高考对历史学科知识的命题考查主要包括两大类和四小项。即:两大类是指高中历史主干知识和历史学科知识,其中历史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学术热点问题和科研前沿成果(注意:政治上敏感的问题不会命题考查);学科素养的文史常识和史观、史学思想、研究方法(如历史分期、史料鉴别等);中学教材中阐释片面、观点过时内容(或师生固有的认识)的纠正等。具体分析如下:第4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1)高中教材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就是高中教材所有的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其包括中国和世界各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主线及时代特征。一般说来,常考的重点知识就是主干知识,多数题目设置多为主干知识题。第5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2)历史学科知识的考查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主干知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针对高中阶段尚未涉及,但将来会是大学教学内容的部分历史现象,或是学术界争论比较热和史学科研中的最新成果,或者是超越教材的片面观点;或者作为历史学科研究所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包括史学研究观、史学思想、史学研究方法及重要的文史知识等。第6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2.命题视角高考命题解决了“考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考”的问题。这主要涉及考查方式、试题题型、试题构成及体现的命题特点等方面的问题。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综合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第7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力;命题的原则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特征,隐含着“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强调了历史的整体性和学科体系,体现了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新史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同时注重历史问题现实的思考和现实问题历史的追溯及乡土教材的命题考查。第8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主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公元5~3世纪)[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具体而言:(1)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2)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第9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3)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4)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5)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第10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新视角]从考古史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1)生产力水平:青铜器大量出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由青铜发展到使用铁器、牛耕,体现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生产工具的飞跃推动了社会转型。第11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2)政治生活①神权色彩:青铜器大多有铭文且用于祭祀,说明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神权色彩”浓厚。②战乱纷争变法图强:出土车马坑、戈等文物,说明国家政治生活中战争的频繁性。只有变法图强才能成为强者,兼并弱者。(3)文化:青铜器上有铭文,印证文字的存在,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一时期的铭文我们一般称之为“金文”。第12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特别提醒]1.社会变革都以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为根本推动力,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是该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变革的根本动力。2.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推动了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诸侯国为增强本国实力,致力于改革,增加生产;注意笼络人才。改革加速了社会的转型。3.每一次社会转型都会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贵族阶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中趋于衰落,新兴的平民阶层逐渐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新旧政治势力的斗争贯穿于社会转型的始终。第13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非常深远,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强调“仁政”的儒家思想、主张辩证思维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思想和哲学的基础。第14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角度1政治转型的本质1.(202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三新起点联考)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发现的一处东周时期平民墓葬群,普遍出土了只有西周贵族才能享用的随葬青铜礼器。这反映了东周时期()A.宗法分封制已瓦解B.洛阳率先进行变革C.礼乐秩序遭到冲击D.贵族政治体制颠覆C第15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解析]依据材料中“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发现的一处东周时期的平民墓葬群,普遍出土了只有西周贵族才能享用的随葬青铜礼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东周时期的社会变革,即平民对礼制的僭越,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观念,反映了礼乐秩序遭到了冲击,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东周时期,宗法制走向解体,分封制遭到破坏,但“已瓦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仅通过材料中“洛阳发现的一处东周时期平民墓葬群,普遍出土了只有西周贵族才能享用的随葬青铜礼器”不能得出“洛阳率先进行变革”的结论,排除;D项,贵族政治体制的颠覆出现在秦郡县制在全国推广以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第16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角度2经济转型时期的经济表现2.(2019·河南新郑模拟)春秋后期,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丧失,新兴的地主阶级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为自己的“私属徒”,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一状况表明春秋后期()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B.铁器牛耕得到了推广C.租佃制度开始出现D.自耕农成为国家税源C第17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解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春秋后期新兴地主阶级把一些逃亡的奴隶和破产平民招到自己手下耕种土地,收取地租,这属于租佃制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小农经济突出了自给自足及家庭式经营,A项与题意不符;B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中的“破产平民”转化为佃户,而非自耕农,交租对象为地主而非国家,排除D项。第18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角度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民本思想)3.(2015·山东卷)《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C第19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第20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主题二明清时期的机遇与挑战(17~18世纪)[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具体而言:(1)政治领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2)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第21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3)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4)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第22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5)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第23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史家争鸣]有学者认为,“我们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后,则几乎是十年一变。”这里的“未变”,主要是指中国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天朝上国、华夷之辨的观念等。第24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特别提醒]1.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落后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上。从经济总量上看,当时中国在世界大国中,仍然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但是,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从事商品生产的手工业很少,更没有机器生产。2.明清时期的商人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大部分商人既是商人也是地主,甚至是官僚,形成“以商致富、以地守财、以官护商”的循环,这是明清时期商人未能成为瓦解封建社会力量的重要原因。第25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3.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是在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殖民主义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明显地呈现出新旧交替、承上启下的时代特点。第26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角度1深度理解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2014·全国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B第27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解析]明朝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虽然明朝中后期内阁地位提高,权压众臣,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但六部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不可能出现内阁取代六部的现象,而题干中也没有相关信息,故C项不正确。内阁首辅之所以能操纵朝政,权倾一时,实际上是在行使皇权,因为阁臣的升降,其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即权力来源于皇帝,这正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首辅权力并未失控,故A、D项不正确,B项正确。第28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角度2多维角度探究明清时的经济和政治的关系2.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者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晋、陕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A.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被彻底打破B.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B第29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解析]A项“彻底”两字太绝对,材料只针对的是徽、晋、陕籍者,而不是全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盖皆商人子弟”可知,徽、晋、陕籍者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故B项正确;C项“各”字太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政府对徽、晋、陕籍者的学生录取比例高,没有讲到要控制这些商人,故D项错误。第30页第二篇二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角度3理学的世俗化3.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千年之后,关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色。这反映了()A.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B.理学的社会化、世俗化C.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
本文标题:【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研究二、热点应用突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2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