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世界华文圣经学院课程 诗歌智慧书
诗歌智慧书讲义OTWisdom&PoeticBooks谢老师着2003年©2003年版权归作者所有1诗歌智慧书讲义编写:谢老师日期:2003学分:4目的:概括性地讨论旧约的诗歌智慧书卷,有:乔布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及雅歌。导引:诗歌智慧书导论一.乔布记二.诗篇三.箴言四.传道书五.雅歌功课作业:一.详细阅读讲义。二.专文一篇(40%):2000-3000字。任选以下一题。2.1.我从阅读「乔布记」所反省来的受苦的意义。2.2.我从阅读「传道书」所反省来的人生的意义。2.3.我从阅读「箴言」所得着的作人的道理和智慧。2.4.我从阅读「诗篇」所得着的属灵安慰。2.5.我从阅读「雅歌」所认识的信徒与神的爱情关系。(每一篇专文都要显出以下结构形式:引言[指对该书卷的整体认识、为什么选该书卷写这篇专文]、内容[提出该书卷各种主题对你的反省数据的构成]、结论[]你个人的得着和批判)三.考试(60%)。(见后页)参考书:(可不必购买,讲义足够完成作业)1.卜洛克《旧约诗歌、智慧书导论》。台北:华神,1996。2.唐佑之《乔布记上下》。天道圣经注释。香港:天道,1995。3.唐佑之《诗篇总论》及《各类诗篇研读》一至八册。香港:浸会,1999-2004。4.焦源濂《智慧的开端》。台北:校园,1990。5.谢友王《虚空与充满》。香港:种籽,1981。6.谢品然《谎谬与真理》。香港:建道,1996。7.黄朱伦《雅歌》。天道圣经注释。香港:天道,1997。2引言:诗歌智慧书导论引言在现代的圣经译本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旧约篇幅都编排为诗歌智慧类。诗篇、智慧文学(乔布记、箴言和传道书),以及大部分的先知书都是诗歌。摩西五经和历史书中也有好几首诗词。这些经文的果效和受欢迎程度显示诗歌能触及我们与神关系的中心点。因此,了解圣经中的诗歌,不单是研经技巧的操练,而且是了解这些经文属灵意义的一种途径;诗歌所传达的信息比一般散文所能表达的更深远。圣经中的诗歌跟西方诗歌的形式有很大分别,但在以色列四周的文化中,如乌加列和米所波大米,却可找到类似的诗歌作品。后来的犹太著作沿袭这传统,例如死海古卷的圣诗(theHodayot,1QH)。以下的论述主要集中于旧约诗歌,因为新约诗歌(如路一46-55、68-79)十分罕见,而且它们大部分是从旧约的模式演变而来。圣经中的诗歌如何构成?圣经中的诗歌有3种常见的特征:韵律、平行对句和浓缩意义。这些特征经常同时出现。此外,偶尔还有些经文,我们并不能确定那是诗歌式的散文还是散文式的诗歌。腓立比书二章5至11节和歌罗西书一章15至20节等经文,可能是早期的基督教诗歌,但也可能由于主题尊贵威严,作者便以诗歌的用词来表达。然而,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都能分辨一篇文章是诗词还是散文,即使在英文译本中也可分辨出来。节奏与韵律由于我们并没有把戴维王朗诵诗篇的声音收录下来,所以对于圣经诗歌书之韵律的讨论,必须倚靠一些揣测。有些学者认为诗句中的音节数目是重要的;多半则认为诗句中重音节的格式,而不单是音节的长短,更可反映其抑扬顿挫。无论如何,圣经中的诗歌都由差不多相同长度的句子组成。这种格式从接近原文体裁的译本中可见。从上述的理论来看,诗句一般都有两个平衡的句子,每个句子有两个或三个重音(2+2,参诗二十九;或3+3,参赛四十至五十五;伯;箴)。这种平衡的规则常有例外。许多哀歌都以不平衡的韵律写成,这等韵律称为建纳(qinah)韵律(源于意指「哀悼/哀歌」的希伯来文)。在这种韵律中,3个重音的句子之后,往往是只有两个重音的句子(3+2),彷佛作者的哀伤使他没有气力再写出相同长度的句子。例如:「他-铺-下网-罗绊-我-的-脚;使-我-转回」(哀一13)然而,这个并非严格的规定(本节的其它部分也不依循这模式)。而且我们很难断定不同用字模式的心理基础。若句子或诗句看似太短或太长,过往学者或会改变经文来配合韵律的格式。今天在圣经诗歌研究方面,韵律的重要性已减弱了。我们比较留意自己对昔日的惯例是否无知,并能察觉到诗人有自由去改变他们的写作风格。平行对句圣经诗歌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平行对句,即两个简短的句子(A、B)在某方面是相似或平行的。到了近代,学者才重新发现平行对句的重要性。我们可形容由两个基本句子组成的诗句为A/B//,即第一句后稍为停顿(/),而整个诗句结束时则有完全的停顿(//)。诗篇二篇3节就是这样:「我-们-要-挣-开他-们-的-捆-绑,」A/「脱-去他-们-的-绳-索。」B//这些句子也可细分为两个或3个较小的分子,通常是希伯来文的单字(如用连字号连起来的)。我们可用小楷字母代表这些分子,如a、b、c有a`、b`、c`作平行。举例如下(诗一四七8):「他用云遮天」(a、b、c)「为地降雨」(a`、b`、c`)大约有三种主要的平行对句。诗篇二篇3节是「同义平行句」,其中第二句以相类似的用词重复第一句(ab/a`b`//)。这种平行句发展为「形式平行句」,可见于诗篇二十七篇1节:「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A我还怕谁呢?B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A`我还惧谁呢?」B`若两句的内容并不相似,而是相反,则称为「反义平行句」。可见于箴言十章1节:「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第三种为「综合平行句」,这种平行句只在结构上有类似的形式,而字与字、句与句之间并没有相等(同义3平行句)或相反(反义平行句)之处;然而,在句型和转接处,及各个构成部分方面,不同的主题之间有一种相称和对等。第一,综合平行句。诗篇二篇6节既不是同义平行句,也不是反义平行句:「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又例如:「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必不致缺乏。」(诗二十三1)耶和华与诗人(「我」)在信心的关系上,是互补的伙伴。有了牧者,结果就是不致缺乏。第二,阶梯式平行句是第二个句子只重复第一句的其中一个基本单位,继而在思想上加以发展(ab/a`c//):「神的众子(天使)啊,要归给耶和华,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诗二十九1另译)分析这诗句的另一种方法是「省略法」(省略其中一个分子)。天使在第一句和第二句中都是对象,只是第二句并没有题名称呼他们。阶梯式平行句有一种特别的效果,通常为了某个原因而使用。这种平行句常用来作为一些诗歌的开始(诗二十九1;传一1),或作为结束(传十二8),也会用作重复句(即迭歌)(诗六十七3、5)。第三,交错式平行句是第二句平行部分的次序逆转了(ab/b`a`//)。这样产生了一种交错的效果(chiasmus,这字源自希腊文字母chi,该字母的形状是一个交叉):「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诗一6)在最低的层次里,这种写作技巧使诗歌增加变化和趣味,但它对意义的表达也有帮助。如上述的诗句,交错的形状把义人的路和恶人的路作一强烈对比。有时交错式平行句是用来加强中心的要点。扩大的交错平行句也在圣经中找到(如abcc`b`a`在摩六4下-6上;abcb`a`在赛五十五8-9)。第四,两极平行句(merismus)是使用两个极端来表达完全的概念(可用a-和a+来描述):「地的深处在他手中,山的高峰也属他。」(诗九十五4)世界的完全概念以纵向的两极来代表(ab+/b-a`//),下一节的诗句则加上了横向的层面,包括了海洋和旱地。另一个代表全宇宙的两极法是「天和地」(创一1)。近期的发展平行对句(「综合平行句」)引起了许多讨论。一般上,平行对句最少有四个不同的层次。这四个层次就是声音(「音韵上的平行句」)、用字(「词汇上的平行句」)、句子结构(「文法上的平行句」)及意义(「语意上的平行句」)。这四个层次间的互相作用,给予圣经的诗歌极大的弹性和力量,却没有舍弃形式和稳定性。1.声音在希伯来文圣经中的诗歌,以及不时穿插在散文中的,常有一些发音相近的字词。这使诗歌产生一种合一性,并有助加强其它层面的意义。声音的重复可能在前缀(头韵)、字中间(类韵或母韵),或字尾/句尾(脚韵)。在翻译时,会失却这种读音相似的成分;这对箴言来说,尤其是一个严重的损失,因为箴言常以简洁和押韵来造出其效果。在希伯来文里,箴言十三章24节只由7个字组成,而且押了母韵和脚韵(类似英谚sparetherodandspoilthechild,意即慈母多败儿)。「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和合本)幸而音韵所突显的重点,往往也用了别的方法来表达,但欣赏圣经诗歌的音韵,是学习希伯来文的主要目的!先知常用字音相似的字词来加强他们的重点(例如赛五7,七9)。2.用字「词汇平行句」可见于诗篇二章3节,其中「挣开」和「脱去」、「捆绑」和「绳索」都有类似的意义。在平行句上意义接近的用字称为配对词(word-pairs)。这些字词有时意义接近至不能分辨(即同义词),但在任何一种语言里,绝对同义的字词是罕见的,因此我们需要找出两个词在意义上的异同之处。3.句子结构明显地,诗篇二篇3节的两个句子是一对丝毫不差的文法平行句(动词──代名词──名词)。其它经节往往在文法上有轻微的差异(如单数/复数、阳性/阴性、完成时态/未完成时态),使句子有所变化,或有时使意义更全面。箴言十章1节里,唯一的文法差异在第二句中,这里以一个名词(「担忧」;原文是名词)取代了一个动词(「使……欢乐」)。在这情况下,用字和句子结构都相似,藉以突显出智慧变为愚昧的改变。44.意义诗篇二篇3节中的字词和句子结构的平行,无可避免地引向最高和最复杂的层次,即「语意上的平行」。两个句子在意义上相同,表达了列国的君王怎样计划背叛以色列的神和弥赛亚。然而,我们在下一部分会看见,完全的语意平行是甚为罕见的。浓缩意义诗歌可以言简意赅地述说许多事情。平行对句已包含无限的可能性,而圣经的诗歌中更是充满了比喻。象征和比喻的使用十分灵活,可以彼此更正、加强和补充。比喻有时是一般性的,目的是巩固有关神的基本信念(如耶和华是牧者)。在其它地方,比喻的发展可以是叫人惊讶的(例如诗三十九11:把神比作虫),或是异常地详尽(例如伯十四;何十四4-8)。我们不可低估比喻的实际性和神学价值。它们只是一种途径,让我们解释自己的经历,也是一个蓝图,指引我们的生活。因此,圣经读者值得花一点时间去了解古代近东的文化,好能掌握这些以生动、图像化的语言来表达的真理。圣经中的诗歌使用了比喻,能帮助它有力地向历代的信徒述说真理。一句箴言或一篇诗篇,是应用在不同情况下的人身上。疾病、敌人和神的远离,都可以代表那些使神子民苦恼的事情(如诗六)。责杖可能不在手边(箴十三24),但一句尖锐的话或拘留的惩罚却随时可以使用。我们自然地会从一个特别的例子列出一些普遍的原则,然后把一般原则应用在某件独特的事情上。在先知的话语里,我们常发现一些神谕被改编,或在不同的历史事件里循环使用(例如赛十三;启十八)。诗歌有一种开阔的性质,让读者扩阔他们的心思去寻找多种解释。相反地,律法或教义则往往只有单一的意义。正是这种开阔的性质,使研读诗歌比研读叙述性的故事较困难。我们需要自己填补空隙,使诗歌变得合理。我们发掘了诗歌中的隐秘、复杂和生动的意象后,需要把它跟日常生活连系起来,这样做可使我们有更多的参与,并向我们发出挑战,把诗人的世界观变成我们的世界观。这并不表示阅读诗歌纯粹是主观和任意的。细心分析一首诗歌,应使我们更丰富、更熟习地探究经文起初对作者和听众的意义,以及今天对我们的意义。诗歌的结构至此,我们一直集中探讨一个诗句或一小部分诗歌的特质。这足以让我们了解许多箴言语句和独立的诗歌片断,但对于较长的诗歌,我们可以看见它们的组织结构是首尾连贯的。在结构方面,我们常可看出一首诗歌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显出一种意义上或文法上的一致性。一个或多个部分也可用某种方法连系起来,成为不同的「诗节」(stanzas)。每一首诗歌有其本身的一致性,但常有的写作特征包括:1.长句与短句的使用大部分诗节包含两个句子。但诗节也常常只有一个句子,或3个句子。这些情况通常是一个部分的开首(例如耶十12)或结尾(例如耶十四9;创四十九27),而有3个句子的诗节往往把一个部
本文标题:世界华文圣经学院课程 诗歌智慧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6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