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普修)理论主讲:田文林授课内容武术概述武术教学武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武术图解知识、常用动作术语及动作要求第一章武术概述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武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起源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在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把在战斗中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反复模仿着、传授着、习练着,并传授给年轻的一代,武术的一些技术方法开始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与军事斗争紧密相连,战争促进了格斗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历代武术发展状况商周时期的武术春秋战国时期的武术秦汉三国时期的武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隋唐时期的武术宋元时期的武术明清时期的武术民国时期的武术新中国成立后的武术商周时期的武术剧烈的军事斗争提高攻防格斗技术武舞产生鼓舞军队战斗士气冶铜业的出现促使铜矛、铜戈、铜斧、铜戟、铜剑等武器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武术民间武术兴起铁器得到推广步战、骑战逐渐代替车战养生术全面兴起秦汉三国时期武术相对统一稳定的社会环境促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竞技项目:角抵、手搏、击剑等舞练形式项目:剑舞、刀舞、钺舞等军事:刀术的大量使用舞练形式军事武术竞技项目武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社会动荡促进了武术的融合和军事武术的发展,府兵制出现对士兵的要求加强儒道佛合流,玄学盛行,促使了养生术的快速发展隋唐时期的武术开放政治环境和尚武之风的盛行,促使武术全面发展剑术逐渐由军队向民间转化用考试办法选拔能武之人的武举制开始实行武举制开创了以武入仕的道路宋元时期的武术民间练武组织“社”的出现开设武学,促进了武艺与兵家谋略及阴阳家思想的结合武艺向多样化发展,“枪对牌”、“剑对牌”、持棒杖互相击斗的对棍,武术的套子(即套路)开始发展元代,蒙古人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在元代历史上始终存在着各民族武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的现象,它对后世武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武术明代流派林立,武术体系得到建立出现了“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练武的器械内容逐渐规范化武术的军事技术、健身活动及表演技艺等作用更为人们所认识清代许多新的拳种得到创立从总体上退出了军事技术的武术在民间逐渐兴盛健身为习武主旨的趋势化发展,标志着武术加速了体育化进程民国时期的武术以国术馆和“精武体育会”为代表的拳术社、武士会、武术会、体育会等武术组织的出等武术组织,在当时对普及武术、发展武术和研究武术,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民国武术相关活动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并于1928年和1933年在南京举办过两届国术国考。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1936年中国武术旅行团访问东南亚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新中国成立后的武术武术在国内的普及与提高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1954年,各地体育院系开始把武术列入正式课程。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1958年,原国家体委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1984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武术硕士学位。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发展1960年,中国武术队随周恩来总理出访1958年,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在西安举行,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1987年,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在日本横滨行,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1990年10月,在北京成立国际武术联合会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第二节武术的形式、内容与分类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两大类。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武术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拳术器械对练表演集体散打推手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象形拳等长、短、双、软器械徒手、器械、徒手与器械可变换队形、图案、可音乐伴奏短兵基本概念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它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八卦掌、通背拳、象形拳等。长拳:它是以拳、掌、勾为其主要手型和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为其基本步型,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仆滚翻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式。传统的太极拳有陈氏、杨氏、吴氏、孙氏、和武氏等较有影响的流派。基本概念南拳:是一种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节短势烈的拳术。它的动作朴实刚劲,步法稳固,拳势激烈,常以发声吐气助长发力。八卦掌:是一种以摆扣步走转为主,包括推、托、带、领、穿、搬、截、拦等掌法变换内容的拳术。特点是沿圈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基本概念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与形态而组成的拳术。其动作整齐简练,发力沉着,朴实明快。短器械的一种,由刃、背、锋、护手、柄等部分组成。长度是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基本刀法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撩、扎、挂、戳、刺等为主特点:勇猛快速,刚劲有力。刀术剑术短器械的一种,由剑刃、背、锋、护手、柄等部分组成。运动方法以刺、点、撩、截、格、洗等剑法,并配合各种步型、步法等动作构成套路。特点: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潇洒,矫健优美。枪术长器械的一种由枪头、枪缨和枪杆组成。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还有崩、点、穿、挑、云、劈等。练习枪术要求持枪要稳活,扎枪要平正迅速,力达枪尖。拦拿缠绕圆转,劲力适当,方法正确,身法灵活多变,步法轻灵稳健。棍术长器械的一种。棍的最低长度同本人身高。它以劈、扫、戳、挑、撩、拨等棍法为主,并配合步型、步法、身法等构成套路。练棍要求手臂圆熟,身棍合一,体现出勇猛、快速有力,棍打一大片的特点。对练是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攻防的假设性实战练习。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集体表演是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武术的特点和作用寓技击与体育之中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征。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其共同点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一、武术的特点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讲究动作形体规范,又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内容和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不尽相同,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加以选择。二、武术的作用改善和增强体质千百年来的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说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能收到壮内强外的效果。武术运动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它不仅是形体上的锻炼,而且使人体身心得到更全面的锻炼。提高防身自卫能力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习武,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掌握防身自卫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自卫能力。长期坚持系统训练,还能增长劲力,克敌制胜,具备防身自卫能力,还可以直接为国防、公安建设服务。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习武以德为先”,武术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练武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不仅能培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修心养性的重要手段,有益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竞赛场上斗智较勇的搏斗,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套路演练,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可以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式。随着武术在世界上的传播,武术将会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标题:武术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7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