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浅谈公司应收账款过大的风险及防范
龙源期刊网浅谈公司应收账款过大的风险及防范作者:吴永强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从风险角度探讨应收账款的管理,从动态上把握应收账款风险程度成因及变化,针对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防范与化解应收账款风险。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程度防范与化解应收账款是指公司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其实质是销货方提供给购货方的短期商业信用。一个公司应收账款多少和是否能够及时、有效收回,直接影响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的质量。公司的应收账款是由产品的赊销引起的,在实际工作中赊销会给公司带来有效的市场空间,但同时又会造成应收款项收不回来的风险,尤其在当今经济不景气条件下,赊销已成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常用的营销策略,大量的应收账款也随之发生,使应收账款超过销售规模或全部资产一定的比例,形成大量的呆账和坏账。一、应收账款比例过大的风险应收账款比例过大,这是国内公司常见的财务病,其风险涵义是指在企业的销售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准确预料因素的影响,使销售收入偏离原定目标,导致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过大、坏账损失增加的可能性。应收账款的风险来源于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个方面,一旦这种风险由预期风险转化为事实风险,对公司不利影响是巨大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公司流动资金固化,资金周转失灵,支付能力下降公司应收账款过大,意味着延期支付或不愿支付货款的客户增多,应收账款到期不能及时收回可能性增加,资金流动性变差,使短期资金长期停留应收账款上越积越多,现金短缺,公司无法购买材料、无法支付工资、无法偿付到期借款。(二)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加大,增加了公司的损失和成本费用,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应收账款余额越大,逾期时间越长、公司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大,成本费用增加,利润减少,甚至直接导致一个公司由盈利转为亏损。这在国内企业案例中经常发生,如曾风光一时的四川长虹从1995年应收账款的比例占总资产0.3%,到2006年就上升到总资产的23.3%,计提坏账准备3.1亿美元,由一个高盈利的公司瞬间成为ST公司。(三)降低了公司利润的质量,造成公司虚假的繁荣龙源期刊网企业收入、利润增长必然会伴随着应收账款的增长,应收账款的增加超过收入、利润增加的幅度时,一部分利润就会表现为账面利润,按照权责发生制与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收入就会存在永久性差异,使收入产生了风险。这些虚增的收入又会造成经营形势良好的假象,误导公司增加贷款和投资。(四)融资困难过大的应收账款使周转时间延长,当流动资产的周转时间长于流动负债周转时间,就有了资金缺口,公司会因资金短缺到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这时银行对公司的贷款审查慎之又慎,应收账款等相关指标不达标,公司很难得到贷款。二、应收账款过大产生的原因应收账款过大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宏观因素影响,又有微观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在应收账款形成和积累中具有重大影响。(一)社会诚信的缺失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客观上要求每个经济实体都应遵循诚信原则。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诚信的理念还没深入人心,有很多人都认为商业竞争就是巧取豪夺、尔虞我诈,而“欠债不还”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这是造成诚信缺失的思想基础。(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司法腐败现象还有一定的市场各级司法机构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在财产执行上无作为,使很多的债权人赢得了官司,却无法得到货款。一场官司的胜利,并不能保证债权人追回货款,因为这时债权人并不知道债务人有多大的还款能力?其账户资金在什么地方?更有甚者,一些司法人员为了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吃了原告吃被告”,没完没了的官司,徒增了费用,许多公司会因费用负担放弃官司,使债务悬空。(三)没有一个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公司在进行商业信用授信时,决策的依据是对购货人的信息分析和研究,这就必须借助于一个健全的企业信息系统,深入了解授信对象的还款能力、财务状况以及诚信情况,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现阶段在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公司信息系统,公司在进行商业信用授信决策时,就只能凭经验、凭关系决策,对被授信人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财务状况一概不知,增加了应收账款的风险。(四)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上重视利润、轻视风险龙源期刊网一个公司的自有资金是有限的而追逐利润是无限的,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企业决策者都会毫不犹豫将资产的分布向高盈利的长期资产倾斜,造成比例失调的资产结构和高比例的负债结构,日常所需的生产经营资金通过流动负债取得,特别是通过低成本的应付账款取得,如果各行各业都这么做的时候,势必会产生“三角债”。当公司的外部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时(如08年的金融风暴),就会产生大量的呆账、坏账。(五)在应收账款管理上重视制度管理、轻视风险管理有些公司在开发市场时,也注重了对客户的管理,如对赊销建立了客户档案,对赊销金额较大的客户进行了资信调查,建立了专门的欠款人账户等。但往往对债权的法律保障和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如对大客户没有签订赊销合同、没有保证函及抵押合同,对应收账款也只有按期限管理,没有按风险程度分类管理。(六)在考核目标上重收入的数量增长,轻视收入质量的增长在公司,收入和利润指标是经营者唯一要完成的指标,上级对经营者的考核主要在资产的增值和经营成果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公司为追求收入的增长,不顾财务风险,盲目增加授信金额,甚至采取对某几个单个客户集中授信。如ST宏盛2008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66.77亿元,其中INT公司的应收账款40.22亿元,占应收账款余额的60.24%,随着INT公司的破产,公司这笔应收账款已成为高风险资产,收回难度异常艰巨。(七)销售部门在商业信用的授信过程中权利过大、权责不分在许多公司,赊销是公司销售部门的职责。销售部门负责赊销的调查与审批,而收款是企业财务职责,负责应收账款的回款,这样就造成了赊销与回款“两张皮”现象,权利与责任分离,这种现象的发生,会促使销售人员为扩大销售任意放宽信用条件,从而使公司的应收账款增加。(八)重视赊销的事前调查和事中审查,轻视事后监控和收回有些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执行过程中,对商业信用授信和审批工作控制很严,而对事后应收账款的监控和收回控制很松。由于公司提供商业信用后,赊购方的财务状况是会发生变化的,当赊购方的财务状况发生不利于回款变化时,如偿付能力下降、存货增加、投资失败等情况,应收账款收不回的可能性急剧增加。三、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措施及对策应收账款既是公司的流动资产,又是公司的风险资产,于是,权衡赊销利益与收账风险之间的利弊就成为公司经营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审时度势,科学核定应收账款的存量和增量龙源期刊网赊销对于公司并非越少越好,全是现销会给公司的竞争、扩大销售额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正常经营的公司不得不保持一定数额的应收账款,来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从财务角度看,一般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20%左右较合理,但也不是绝对的,实际工作中,应收账款多少应根据公司的外部环境、毛利率、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及客户关系等综合考虑,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1、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是公司保持应收账款持有量的重要依据,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各金融机构都会有惜贷现象发生,流通货币短缺,借款利率上升,这时公司就应减少应收账款,反之亦然。2、毛利率毛利润的增加,会导致应收账款的增加,如果增加的毛利润大于应收账款增加的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以及收账费用,应增加应收账款总额,反之应减少应收账款,增加现销比例。3、与金融企业的关系与金融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公司的一笔财富,当公司有资金缺口时,能迅速筹集到所需资金,应收账款可保持多一点,反之,则应当减少应收账款总量。4、购货方的行业经济周期当购货方所在行业为成长期,这时收入会增长很快,偿债能力有保证。购货方所在行业经济周期处在成熟期,收入增长较稳定,偿还债务也没问题。当购货方的行业处在衰退期时,由于行业整体利润下降,回款难以保证,这时就要减少对这些客户的赊销。此外,在应收账款总量决策时,还应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存货的结构及周转速度和公司产品特点,实施动态调整。(二)建立科学授信的管理体系,强化应收账账款的事前控制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是减少应收账款的占用,提高应收账款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建立客户档案,公司应根据企业客户的信用记录、行业前景、财务状况等信息,采用信用的“5C”系统和信用评分法,在内部给客户评级(如A、B、C类客户),根据不同等级的客户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授信;二是要制定应收账款的早期预警系统,通过对预警信号分析,确定债务人风险等级,对那些诚信好、财务状况好、经营管理好、发展前景好的客户,可追加和维持授信金额,而对达不到要求的客户,要及时退出信用,采用现销龙源期刊网方式;三是在赊销前要对客户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既可采用到客户单位直接调查方式,又可采用到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间接的调查方式,如果一个客户连工商、税务、银行的款项都要拖欠,这笔商业信用风险极大;四是有关人员要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授信额度、回款时间、需注意的问题等建议,供审批人员参考。(三)完善商业信用的审批制度,做好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工作应收账款的审批工作是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面对市场,及时调整生产能力,不能让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而不得不采取赊销,为此,要在对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现销和赊销的比例;二是要建立赊销的授信、审批回款权责相统一的责任制,具体分工是:公司的销售机构管理赊销的调查和回款,公司管理机构管理赊销的授信审查、风险监控和考核、财务部门管理赊销的审批,这样使赊销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权分离、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三是要灵活、机动地利用信用政策,充分发挥其扩大销售的杠杆作用。除了运用信用额度、现金折扣和期限等信用政策外,还要充分利用赊销占总销售的百分比、还旧借新等策略,使商业信用真正成为增加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手段。四是要注重法律手段的运用,使债权的保障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对一些达不到标准的赊销客户,应与对方签订赊销还款合同、第三方保证函、抵押合同等,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五是应避免对少数客户大额应收账款授信,降低因应收账款集中在少数客户身上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四)建立高效、灵敏的应收账款事后监控机制应收账款的事后监控是大多数公司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薄弱环节,认真做好应收账款的监控、及时发现债务人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变化、采取措施积极收回,是将风险降低在最低限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1、引入风险管理机制,按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分类现在应收账款的坏账的提取主要取决于应收账款的余额和逾期的时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根据新会计准则,应收账款的减值以及减值程度的大小应该取决于该项目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而不是企业所采取的坏账政策,因此,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更能体现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未来现金流)。风险管理的具体做法是:参照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将应收账款存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五类应收账款的分类细则,变管结果为管因素(参见五级分类表)。五级分类客观反映了应收账款质量,通过分析债务人将来偿还债务的可能性来得出结论,而不是依据余额和期限来得出坏账结论(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仍会发生损失),这样有利于促使公司管理人员识别、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在没发生坏账损失或即将发生坏账损失之前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待应收账款逾期或形成坏账了再去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经济损失。龙源期刊网、积极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分散和转移应收账款的风险应收账款按风险分类后,对于关注和部分次级应收账款,根据应收账款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分散、转
本文标题:浅谈公司应收账款过大的风险及防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8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