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哲学概论第一讲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什么?从词源上看:Philosophyphilo=爱,追求sophia=智慧中国古代汉语:哲是明达,智慧的意思。“哲,智也”——《诗经》“知人则哲”——《尚书》“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诗经》在现代汉语中,哲被解释为智慧、聪明、明智等,含有通晓事理之意思。从字面上讲,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先秦:子学西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哲学从历史上看:哲学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步入文明时代以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哲学最早的发源地是古代的东方。古埃及、巴比伦,特别是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闪烁着人类最早智慧之光的国家。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发源于古希腊而盛行于欧洲的西方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黑格尔对哲学的七种比喻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导入:品味黑格尔的比喻其一,庙里的神“庙里的神”:庙之所以为庙,是因为庙里有被人供奉的神,如果庙里无神,那也就不成其为庙。正是借用庙与神的关系,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的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哲学是照亮人类生活,并从而使人类崇高起来的“普照光”。它照亮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使人类生活显现出意义的“灵光”。厮杀的战场2、“厮杀的战场”:黑格尔把哲学是比喻为一个“厮杀的战场”即充满哲学思想的互相批判,而且这种相互批判永远也不会完结。哲学作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不同时代的哲学,以及同一时代的对生活意义具有不同理解的哲学,总是处于相互批判之中,哲学是便显得像一个厮杀的战场一样。花蕾、花朵和果实3、“花蕾、花朵和果实”:花蕾孕育了花朵,花朵又孕育了果实;但花朵的怒放正是否定了花蕾,果实的结出也正是否定了花朵,由此看来,这个否定的过程,不正是以新的形式与内容肯定了先前的存在吗?哲学思想之间的相互批判,并不是一无所获的徒然的否定,而是如同花蕾、花朵和果实的自我否定一样,在否定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因而哲学的历史是哲学发展的历史。消化与生理学“消化与生理学”:黑格尔用消化与生理学的关系来比喻思维与逻辑学的关系。谁都知道,人用不着学习生理学、消化学,就会咀嚼、吞咽、吸收、排泄;反之,如果有谁捧着生理学、消化学去学习吃饭,倒是化天下之大稽。显然,生理学并不是教人消化的,同样,人的思维也不是逻辑学教出来的。逻辑学使是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也就是自觉到思维运动的逻辑。人是凭借思维的本性去思维,但人并不能自发地掌握思维运动的逻辑。这正如人是凭借消化的本性其消化,但人并不能自发地掌握消化运动的规律一样。哲学智慧并不是教人思维,而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掌握思想运动的逻辑,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动物听音乐动物听音乐”: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如果把哲学当作现成的知识去接受和套用,虽然可以使用某些哲学概念,但却始终不知道哲学为何物,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这就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的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却没有透进它们的头脑。真正的音乐会引起心灵的震荡,真正的哲学会引起思维的撞击。在哲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会激发我们的理论兴趣,拓宽我们的理论视野,撞击我们的理论思维,提升我们的理论境界。人是万物之灵,这里的灵指的就是智慧,即人是有智慧的存在。正因为人类具有抽象概括、判断辨析、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联想想象、直觉顿悟乃至灵感爆发和发明创造的智慧,在能够形成和交流思想,体验和沟通感情,磨练和实现意志,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够创建人类智慧的奇迹——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哲学不是宗教,却能够给你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能够赋予人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亦能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也能劝导人向善。哲学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他照亮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出现意义的“灵光”。密涅瓦的猫头鹰“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至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哲学史演讲录》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智慧,它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它需要深沉的思考和深切的体验,因此,它如同“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阴暗的环境容易生产思想,过度的强光能让人精神崩溃。密涅瓦(拉丁语:Minerva,或译为米娜瓦、弥涅尔瓦、蜜诺娃等)。罗马神话中的女神。弥涅尔瓦是女性手工业的保护女神,学生、学童的保护女神,智慧女神、战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当希腊女神雅典娜被祭仪传到罗马,被当地的女神弥涅尔瓦混合。加利福尼亚州州徽中的女神即是弥涅尔瓦。同一句格言“同一句格言”: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真正掌握哲学智慧,不仅需要慎思明辨的理性,而且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需要丰富深刻的阅历。一、世界观与哲学1、世界观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2、哲学的内涵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感性的、零碎的———常识⑵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⑶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的基本问题⑴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⑵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会成为哲学基本问题?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其次,研究和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再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各派哲学论争的集中点和根本分歧点,也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和标准。最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⑶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某一种或几种“始基之物”变化发展而来的,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于它。机械唯物主义,也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用静止,片面,孤立的观点解释世界,它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它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注:形而上学,是原始哲学的一个门类,指对不可证明的无形世界本质的猜测,“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从而把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它用运动、全面、联系的观点解释世界。它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做世界的本原,当做第一性的,决定一切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第二讲世界的本原一、物质观的发展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⑶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二、意识(1)意识的起源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Ⅰ由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Ⅱ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Ⅲ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I.无机物的反应特性(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例如:石块风化变泥沙,铁受潮湿生锈。II.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生物有机体对直接的外界刺激作出回答;生物体为适应环境、获取维持生存的物质,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能力)III.一般动物的感觉、心理(较复杂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以不同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分别反映外界对象的各种属性;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觉、表象和情绪。)IV.人的意识(大脑皮层达到动物演化的最高峰,拥有最高级的分析综合能力。)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Ⅰ劳动作为“改造世界”的活动为“理性”(意识)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Ⅱ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作为思维(理性)的形式推动了思维的产生和发展。Ⅲ劳动和语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基础——“人脑”的形成。Ⅳ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意识内容的不断丰富发展,也是由劳动推动的。(2)意识的本质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理解意识的本质,具体来说是从意识和人脑的关系、意识和外部客观存在的关系来理解意识的本质。从前者看意识的本质表现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后者看意识的本质表现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⑶意识的结构①从意识的主体看,意识可以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②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性看,意识可以分为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③从意识的具体内容看,意识可以区分为“知”、“情”、“意”三种形式。④从意识的自觉程度看,意识可以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⑤从意识的发展角度看,意识可以区分为传统意识、现实意识和未来意识。⑷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能指导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改造。第四,意识活动使主体获得自我意识。第五,意识的能动性还在于它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要全面地科学地理解物质与意识、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辩证关系。其次,必须正确地认识和严格地遵循客观规律。再次,必须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最后,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
本文标题:哲学概论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9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