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介绍项目一林业生态工程概论项目二林业生态工程学建设区域调查与分析项目三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措施项目四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建设模式项目五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课程定位及目标使学生了解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发展概况,能进行省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管理。使学生能根据林业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小型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课程定位及目标能力目标1掌握各种防护林营造技术与标准,能进行小型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2能组织具体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知识目标1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种类,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法及管理方法3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建设技术要点素质目标1具有坚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具有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项目一林业生态工程概论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一、生态功程概念:“为了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二者的利益,而对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进行设计”,“它提供了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又解决难以处理的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这种设计包括应用定量方法和基础学科成就的途径”。二、林业生态工程概念:根据生态学、系统工程原理、林学理论,设计、建造与经营的某一区域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工程,其目的是保护、改善环境与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及特点(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内容(三)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一)涵养水源1、森林的林冠层节流降水2、森林的枯枝落叶层截留降水3、森林的土壤层蓄水4、我国水量平衡的特点与森林含蓄降水的重要性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二)调节径流1、森林河川径流总量的影响2、森林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三)减少土壤侵蚀1、森林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深林减少土壤侵蚀量3、森林减少河川径流的输沙量4、森林减少泥沙淤积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四)净化水质1、森林吸收净化大气降水中的污染物质2、森林减少河流的含沙量3、森林调节径流中化学元素含量4、森林改善径流水质指标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五)改善农田小气候1、林带对蒸发蒸腾的影响2、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3、林带对降水和积雪的影响4、林带对土壤湿度和地下水的影响任务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作用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六)防风固沙1、内蒙古科尔沁沙区2、东北地区3、华北北部地区4、西北地区5、其他地区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简要回顾(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2、第二阶段-----停滞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3、第三阶段-----体系建设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简要回顾(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就1、森林资源稳步增长2、森林生态工程初见成效3、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体系日趋完善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二、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偏低2、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的偏差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低4、没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特点的经营机制5、缺乏一套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政策体系6、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制不合理7、监测评估体系不健全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二、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二)我过生态环境总体形势十分严峻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2、土地沙化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3、生物多样性物种数量急剧下降(三)对生态环境建设日以高度重视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三、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目标1、第一阶段(2000—2010年)控制生态环境恶化阶段,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3700万立方公顷,治理荒漠化面积2270万公顷,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2、第二阶段(2011—203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阶段,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6000万立方公顷,治理荒漠化面积2700万公顷,建立起维系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的初步格局。3、第三阶段(2031—2050年)生态环境完善提高阶段,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2200万立方公顷,治理荒漠化面积1100万公顷,全国生态环境基本得到解决。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四、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布局(一)天然林保护工程(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退耕护岸林工程(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五)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任务三国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一、美国“罗斯福工程”二、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三、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四、加拿大“绿色计划”五、日本“治山计划”六、法国“林业生态工程”七、菲律宾“全国植树造林计划”八、印度“社会林业计划”九、韩国“治山绿化计划”十、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原生态恢复工程”复习思考题1林业生态工程概念2林业生态工程和传统森林培育区别3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问题4了解世界林业主要生态工程概况。项目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域调查与分析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一建设区域总和调查内容二建设社区与自然资源环境条件调查的内容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四建设区域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域综合调查,是指对区域内自然条件、经济情况、人为活动以及进行工程造林的原因和必要性进行摸底详查的过程。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一建设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调查的内容1、地质、岩石: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种类、分布面积和范围、风化程度、风化层厚度等2、地理、地貌:地理位置、面积、高程、高差、流域干沟与支沟长度、宽度、沟底平均比降、流域形状、地貌类型、坡面坡度、沟壑密度等3、土壤和地标物质:土壤的种类、地质、土层厚度、土壤的沙粒含量、孔隙度、土壤密度、土壤肥力(氮、磷、钾、有机质含量)、ph值等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类型、分类、强度、潜在危险程度、危害极其成因5、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措施的数量、质量及分布,投人定额、效益、经验和存在问题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1、土壤资源2、水资源⑴地表水⑵地下水⑶水质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3、气候资源⑴光能:主要包括太阳能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⑵热量:农业界限温度稳定出现的始现终止日数,持续日数,积温、无霜期、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温度,绝对最高最低温度⑶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及年内分配情况,年均及最大最小蒸发量,干燥度等⑷风:平均和最大风速、风向、风季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生物资源⑴植物资源A、森林:起源、结构、类型、树种、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分郁闭度、灌草的覆盖度、生长势、枯枝落叶层等B、草地:起源、类型、草种、覆盖度、生长势、草原高度、草场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轮牧、轮作周期C、农作物:作物种类、品种、播种面积、产量等⑵动物资源A、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利用或观赏的经济价值B、人工饲养动物:种类、数量、用途、饲养方式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5、矿产资源:矿产类别、储量、品种、质量、分布、开发利用条件等6、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点、开发利用条件及价值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1、地质火焰石方面的灾害2、水土流失的灾害3、气象灾害4、生物灾害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1、人口和劳动力⑴户数:总户数、农业户数、非农业户数⑵人口:总人口、男女人口、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年龄、老龄化指数、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农村人口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等⑶劳动力:总劳动力、劳动力结构、劳动力使用情况等⑷人口质量:人口的文化素质(文化程度、科技水平、劳动技能、生产经验等)、人员体力等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2、生产情况⑴产业结构⑵生产水平和技术⑶群众生活水平⑷社会、经济情况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一、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一)自然资源调查的方法步骤三类,收集资料法、常规(现场)调查法、遥感法1、准备阶段2、外业阶段3、内业阶段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一、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二)水资源分析评价1、水的存在形式:两种形式2、水质3、水的供需平衡分析4、水能资源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一、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三)土地资源评价1、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2、土地评价类型3、土地评价的因子4、土地评价的分类系统5、土地评价的方法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一)水土流失基础知识:我国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的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类型多样,通过水土流失调查,查明建设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发展规律、形成原因,以及调查范围内的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状况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等。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一)水土流失基础知识1、水土流失概念:在陆地表面由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2、水土流失的类型3、水土流失的调查步骤4、水土流失调查评价常用的指标(1)土壤侵蚀强度;(2)土壤侵蚀程度;(3)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判定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二)水土流失环境系统分析1、地形因子2、气候环境3、植被环境4、土壤环境5物质文化环境6、水土流失动力系统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三)面蚀调查与评价1、面蚀调查(1)侵蚀针法(2)坡面径流小区法(3)利用小型水库、坑塘的多年淤积量进行推算其上游控制面积的年土壤侵蚀量。(4)根据水文站多年输沙模数资料,用泥沙输移比进行推算上游的土壤侵蚀量。(5)采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对各因子调查分析后,选取合适的值进行计算。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三)面蚀调查与评价2、面蚀强度与成都的评价:通常以坡度、侵蚀模数、土壤剖面分布情况等作为主要指标可划分面蚀强度与程度。面蚀强度与程度可分为6各等级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二、水土流失调查评价(四)沟蚀调查与评价沟蚀的发生导致土壤资源的彻底破坏,也是山洪、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来源。(五)风蚀调查与评价风蚀调查包括风蚀发展历史和现状、风蚀发生的程度并判断其发展强度、风速危害和造成风蚀的原因。风力侵蚀调查可通过野外定位、半定位量测进行或采用不同时期的航片和卫星片判读解译来完成。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三社会经济系统调查分析1、收集有关气候、自然资源等基础资料、建设区域社会与经济等方面的第二手资料;并与建设区域主管人员、科技人员进行座谈,更详细地手机建设区相关资料。在分析第二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采访工作计划。2、村民采访,被采访的村民应进行分类,如家庭经济条件好、一般、差等,农户采访的内容应有采访提纲如收入来源的过去与现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农户的影响,农户的态度,在农林牧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每天采访调查结束后,进行简要回顾,并在当天采访的基础上,调整第二天采访的工作计划。任务二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三社会
本文标题:林业生态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2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