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十一届三中全会cjm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使中国人民____起来!”富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考试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12月,北京1、背景:1、背景:(1)文革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实质:坚持文革“左”的错误)(2)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3)20世纪50-70年代以来的经验教训2、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3)组织路线:(前提)(关键)(保证)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3、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领导集体。党的基本路线思想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形成。新时期的“遵义会议”三次巨变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1978-12改革是不是什么都要改变?改革到底要改什么?二、改革含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改革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那么中国这么大,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改革究竟从哪里开始呢?有人说从城市开始,城市是经济的中心;有人说从农村开始,风险小;还有人说从沿海开始,把握大。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材料二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材料三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人均粮食产量,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有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农民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花鼓词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2)、内容: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形式)1978年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1983年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特点:责、权、利的统一(2)、内容: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形式)1978年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1983年全国推广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③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斤1981年产粮6.70亿斤1982年产粮7.15亿斤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家家生活大变样。——1979年花鼓词“文革”时安徽凤阳曾经流传的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华西中国第一村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从一个破旧的贫困小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超三百亿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怎样的作用?(2)、内容: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形式)1978年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1983年全国推广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③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3)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思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1)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2)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土地由农民私有制变成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下面的图表,从根本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B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C个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方向D使农业改革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B(2008广东单科5)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B.C.D.A(08联考)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A、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A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邓小平(1984年10月会见科尔时的讲话)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从原料购进到产品生产、销售,都根据国家统一计划进行。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导致政企不分,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没有自主权,职工积极性不高,企业失去活力。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①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失去活力②开始标志: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③基本任务: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④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⑤内容:A、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B、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制度C、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⑥、影响: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09高考福建)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三、开放1、原因①历史的经验教训②世界形势发展的要求对外开放------在某些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别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壮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开放1、原因①历史的经验教训②世界形势发展的要求2、坚持原则:平等互利3、根本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开放1、原因4、过程:①经济特区(1980年: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1988年:海南)②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14个)③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④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⑤内地2、坚持原则:3、根本目的:第一步经济特区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5、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6、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从此沉寂的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10年间,浦东累计投入固定资产3105亿元,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区面貌的巨变。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已初步形成。浦东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观沧桑巨变,话深圳发展深圳厦门深圳珠海海南汕头思考: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背景不同:目的不同:结果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从小岗到深圳,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历史的回音不怕风险,敢闯敢干发展是硬道理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小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曲《春天的故事》决定1979年春天以后巨变的重要会议是什么?画了一个圈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要是指A.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做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C.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决定纠正重大冤假错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A.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最大变革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BB(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A背景内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决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巨变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三次巨变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
本文标题:十一届三中全会cjm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4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