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地形专题一、单项选择题读世界某些岛屿或大陆轮廓示意图,回答1~3题。1.山脉西坡降水较多,且乳肉畜牧业发达的是A.①B.②C.③D.④2.山脉两侧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关于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③位于印度洋板块,②④位于亚欧板块上B.④岛位于①岛的西北方向C.第一次技术革命,对④地区的工业发展影响最大D.四地沿岸均有暖流经过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4~5题:4.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A.甲B.乙C.丙D.丁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C.③地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D.④地风沙危害严重读右图,完成6~7题。6.图中的①②③三条山脉A.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分界线B.两侧的士壤类型明显不同C.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D.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7.关于图中山脉附近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山脉两侧农业地域类型明显不同B.②③山脉两侧主要粮食作物不同C.①②山脉都是我国主要的林区D.①③山脉两侧的河谷地带是当地的农业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据此做8-11题。名称主要山脉(1)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高山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2)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的山地、丘陵(3)东北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4)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太行山、五台山、泰山等丘亚陵热山带区(5)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低山秦岭、大巴山、大别山等(6)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武夷山、南岭等(7)华南、滇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丘陵五指山、台湾山脉等(8)青藏地区的山脉8.既属于“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中山”,又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A.武夷山B.秦岭C.小兴安岭D.南岭9.在地理环境中,山脉常常成为一种地理分界线。下列山脉与其地理界线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①省区分界线——武夷山——福建省与安徽省②国界线——阿尔泰山——中国、蒙古③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④农业区的分界线——阴山——旱作农业区与畜牧业区⑤地形区分界线——昆仑山——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A.②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④D.③④⑤10.与“亚热带丘陵山区”比较,“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高山”最明显的农业优势条件是A.热量资源充足B.光照资源丰富C.土壤肥力高D.风力大11.“泰山”、“五台山”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一般说来,到这两个旅游景点观赏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图5中有四条山脉,分析判断12~15题12.属于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分界的是A.①B.②C.③D.④13.山脉两侧体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A.①B.②C.③D.④14.垂直自然带数目的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15.山脉附近地区需要加强水土保持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②D.③①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6—17题。16.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A.贺兰山B.阴山C.大巴山D.秦岭17.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回答18—20题。18.下列地形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A.①B.②C.③D.②③19.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是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20.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汉江黄河汉江黄河图5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B.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沙漠地区、北方的土石山C.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平原地区D.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二综合题1、读下图,回答问题:(15分)(1)F山脉名称,走向是(2)写出下列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G;(3)写出下列山脉北南两侧的地形区:M;(4)写出下列山脉所属流域的分界线:C与的分界线。(5)沿A—H—I—D山脉一线形成的我国地理分界线名称是。(6)试分析E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哪些重要分界线?(至少4条)(7)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山脉代号是,名称是。2.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选美中国”活动,由全国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选出了102个(后增至114个)中国最美的地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中国地势有三个台阶,台阶转折处有两条大致由首尾相接的山脉构成的“楞”线。中国最美的景观多数分布在两条“楞”线上。“楞”上多美景,因为“楞”所处的区域正是地壳在内力作用下剧烈变化的地方,这里或断裂沉陷成谷成壁,或挤压抬升成山成岭,“大起大落”。只有大起大落,山才能怒,水才能急。“大起”的极高山,雪吻蓝天,冰乳大地;“大落”的河流,撕山成谷,断水为瀑。甚至溶洞也因“大起大落”的地势,既深又长。材料二:中国最美景观多集中的地方是中国的西南——川滇藏的交会处,……。材料三:在”选美中国”排行榜榜上景观分布示意图中,我们注意到: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历史最深厚的地区,美景却是空白。——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选美中国”特辑(1)说出材料一所说的两条“楞”线构成的地形区。(4分)(2)下列风景名胜区位于材料一所说的两条“楞”线上的是()(3分)A.长白山天池B.金沙江虎跳峡C.张家界D.黄山(3)从材料二分析,中国最美景观最集中的地方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该区域地形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川滇藏交界处虽多美景,但旅游业收入却远不如材料三所说的美景“空白”区域,简要分析其原因:3.读沿109°E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A是什么河?在此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2)图中C是什么地形区?比较该地形区与B地形区在气候方面对发展农业生产影响的异同。(3)在该经线附近,国家又重点修建了一条沟通B地形区和C地形区的重要铁路,铁路穿过E山时,需修建隧道,试问隧道最好选择在图2中的甲处还是乙处?请说明理由。4.(10分)读图16,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阿尔金山的走向为。(2)乙图中重庆与贵阳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A.300千米B.330千米C.400千米D.430千米(3)填表回答:①、②两大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典型的地貌类型主要地质作用①②(4)试比较图中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主要补给类型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AB5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A为。简述B成为地理分界线的主要理由。(4分)(2)“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3)图示D地区总体地势特征是,分析该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10分)(4)近年来,该地区针对洪涝灾害频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C3A4.D5.B6D7C8.D9.A10.B11.B12B13A14D15C16D17C18.C19.A20.A二、综合题1.(1)武夷山东北一西南(2)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3)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长江流域珠江流域(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6)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⑥河流的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⑦农业上水田与早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7)Q喜马拉雅山脉2.(1)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分)(2)BC(3分)(3)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3分)(4)市场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地区接待能力不足,旅游的环境承载量较小(4分)3(1)长江(2分)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上游方向来水多,多年平均径流量大。(2分)(2)渭河平原(2分)。相同点: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分)。不同点:C地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气温在0℃以下,农作物生长期较短(2分);B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气温在0℃以上,作物生长期较长。(2分)(3)甲处(2分)。岩层向上拱起,有利于地下水向两侧渗透,可防地下水渗漏(2分),且岩层上拱,结构牢固,对隧道有支撑作用,可防塌陷。(2分)4.(1)东北——西南走向(2)B(3)典型的地貌类型主要地质作用①风积地貌(沙漠、沙丘)风力沉积地貌②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流水溶蚀(流水侵蚀)作用(4)主要补给类型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A冰雪融水大B雨水(大气降水)小5.(1)A:巫山或第二、三阶梯分界线(2分)理由:①B与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800mm年降水总量线大致与B线一致。(1分)②南北两侧在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差异明显。(1分)(2)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区域河段穿越二、三级阶梯交汇处(或长江出巫山山口),长江出巫山山口,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2分),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2分),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2分)(3)从西北向东南倾斜(2分)。自然: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汉江水源充足,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4分)。人为:该区人口稠密,劳力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4分)(4)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体系(2分);修水库,调节河流径流量(1分);退田还湖,(1分)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堤坝(1分)。(疏浚河道、裁弯取直等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本文标题:中国地形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2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