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强夯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1一、前言针对北良散粮集装箱物流中转设施项目道路、地坪强夯工程特点及地质勘察资料,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公司特制定了本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以指导现场施工。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北良散粮集装箱物流中转设施项目道路、地坪、强夯工程建设情况;根据此地质情况用强夯法对该场地回填地基进行强夯处理,处理面积7443m2,夯击能3000KN.M满夯1000KN.M。三、地层情况场地所见地层:1-1、素填土:黄褐色~灰白色,稍湿~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石英砂岩、板岩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石含量约占40~60%,粒径20~40mm,局部夹大块石,可达1m以上。回填时间约10年左右,欠固结。层厚15.0~28.3m。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1-2、素填土:灰褐色~黄褐色,湿~饱和,稍密。主要由石英砂岩、板岩碎石、粘性土及淤泥质土组成,碎石含量约占40%,粒径20~40mm,底部夹大块石,可达1m以上。局部混淤泥质土,呈软塑状态,薄层状公布,含量30~40%。回填时间约10年左右,欠固结。层厚8.0~21.2m。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2、中风化板岩:灰绿色,变淤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泥质矿物,岩芯呈块状,为软岩,较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最大揭露厚度6.1m。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0kpa。大部分钻孔见有地下水分布,水位埋深在8.0~10.0m,标高为1.5~2.8m,且赋存于素填土层中,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与海水具连通性,主要受海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受潮汐作用明显,水位变幅约1.0~2.0m,渗透系数K≈52.0m/d。四、执行国家规范及技术要求(一)执行国家规范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二)技术要求1、强夯要求不少于建筑物边缘线外扩5m,且不少于处理深度的1/2。2、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大于回填土厚度,点夯单击夯击能为大于3000KN·m低能量,要求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2)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4、强夯后地基承载力要求:建筑物强夯后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少160KPa5、变形模量建筑物不小于10KPa五、强夯施工设计(一)试夯按规范要求在场地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夯,试夯面积为20×20=400m2。1、试夯目的(1)强夯要得出夯后地基上的承载力、压缩模量;(2)通过试验,校核设计施工参数的可行性与适宜性;(3)观测记录每点的每击夯沉量、夯坑深度、夯点周围的地表变形、场地夯沉量等;(4)通过试验,了解实际参数、技术参数的强夯加固效果,为设计提供有力依据;(5)经认可的试夯结果,将作为后续施工质量、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的判定标准。2、试夯参数(1)有效加固深度;回填土深度;(2)夯击量:3000KN·m(回填土厚度小于8米);(3)锤重:锤重20T,直径2.30-2.50m;落距;15米(4)点距:按4×4m方形点布置。见附图;3(5)点夯击数:须经现场试夯确定,不小于6-8击,以最后二击平均沉降量不等条件确定;(6)点夯能量:点夯能量3000KN.M;(7)停夯标准:最后二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mm;(8)点夯施工完成后将场地推平进行满夯,满夯能量1000KN.M,满夯1-2击,1/4锤印搭接。(一)试夯检测试夯后对地基土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按试夯参数进行后续强夯施工,如不合格重新调整试夯参数进行试夯。(二)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夯区测量定位强夯机组进场组装测放主夯点位置强夯机具就位点夯施工点夯完成,放满夯线机具就位满夯施工4施工资料整理平整场地、测量高程交工验收(三)强夯施工及重点、难点分析解决1、点夯施工工序(1)清理并平整施工现场;(2)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强夯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测量夯锤顶高程;(5)将锤起吊到预定高度,等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夯击地面,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和收锤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重复步骤3~6,完成全部夯点的夯击;2、点夯施工要点(1)现场的控制桩要树立明显标志,加以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核检查;(2)测放的夯点位置,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夯位中心点;(3)落距确定后,锁定落距控制绳;(4)夯锤气孔保持畅通,如遇堵塞,应随时将塞土清除;(5)如施工过程中发现夯锤偏离夯坑中心,应立即调整对中,夯击后发现坑底歪斜较大,需及时用填料将坑底垫平后,方可继续夯击。(6)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并掌握好停锤标准。(7)密切注意异常情况,对夯沉量异常、夯锤反弹、地表隆起、拔锤困难要加强监测,如实记录,并及时报告工程师研究解决办法。(8)及时办理有关质量文件,场地定位测量成果,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工程质量评审等有关个工程资料,加强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工作。3、满夯施工工序满夯是强夯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其目的是为了表面加固浮土及5点夯各夯点之间一定深度内的松土,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决不能放松控制。满夯施工不再进行夯点布置和单击夯沉量测量,仅控制夯击数、夯锤落距和锤引搭接情况即可。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放出满夯每排基准线;(2)夯机就位,锁定落距;(3)按锤印搭接的原则,单点1-2击(由试夯击数确定),连续施夯,直至完成全部满夯范围;(4)夯后场地平整。测量标高。4、点夯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按试夯参数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由于场地内回填土的不均匀性,点夯时个别夯坑会较深,夯沉量不易控制,影响强夯效果,当夯坑深度超过1.5米时,遇此情况应及时用强夯碎石料回填夯坑,直到达到设计收锤控制标准,方可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5、施工注意事项强夯区域边界处,必须以强夯区域的边界线为夯锤中心位置布置第一(行)列夯点、满夯时同样必须以强夯区域的边界线为夯锤中心位置布置第一(行)列夯点。六、质量检测待全部强夯施工结束两周后,由业主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检测验收并出具检测报告。七、质量保证措施(一)质量技术标准点夯及满夯技术要求:1、锤重、落距、夯点布置必须满足设计要求;2、各点夯击数根据试夯确定,按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按设计要求控制;3、夯点测量定位允许偏差±5cm;4、夯锤就位允许偏差±15cm;5、主夯点应保证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5cm(二)质量保证措施1、组织保证措施6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岗位各行其职。(1)建立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及班组之间质量管理网络。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人员、施工员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逐项负责各工序质量的落实,确保每道作业工序质量处于受控状态;(2)以技术负责为领导的技术质量部负责施工前的技术交底,确定各施工参数,深入现场指导、监督施工,解决技术问题,负责与监理和设计人员技术问题的交流;(3)以各施工队长、现场工程师为核心的施工安全员协助项目经理部作出详尽的施工进度计划和设备调配方案,负责调度各施工队保证按生产进度计划生产,现场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各队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负责;(4)后勤管理部负责保障整个工程生产、生活的后勤供应,包括设备、油料和其他生产、生活必需品的采购,负责工地的生活管理和日常服务;(5)以各班组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施工班组确保本班组严格按照已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对本班组的施工质量负责;(6)质检队负责各施工队施工质量的跟踪检测,及时向技术质量部汇报检测成果。2、质量管理程序任何工程项目都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所以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要从影响工序质量的每个环节加以管理,也就是从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1)事前管理:事前做到对以下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五大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2)事中质量管理: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具体措施有: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隐蔽工程有验收;设计变更有手续;质量文件有档案。3、质量保证措施(1)对业主、监理提供的地基处理工程平面控制成果进行检验核准;(2)标高控制点的施测应结合平面控制测量进行。施测和验核程序与平面控制测量相同,精度应达到测量规范要求;7(3)施工测量,包括向施工区内引测控制点,夯点布设,场地整平和夯击过程中的夯沉量观测。由于存在分遍施工,这个阶段的测量工作需要反复进行,每次测量前,都要对场外的控制点进行复测校验,确保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4)开工前召开技术质量交底会议,向施工人员讲解施工质量的重要性;(5)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强夯地基技术规程》(YSJ209—92)和本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6)夯点布置必须按夯点布置图进行,测量放线严格按照建设方给定的坐标点执行,划出网格线(点)应妥善保护,技术人员应经常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点中心误差应≤50mm;(7)强夯机组就位后,技术人员认真察看图纸,对图纸上的夯点进行编号,检查夯锤、落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设计夯击能量。出现歪锤时应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坑底垫平后才能继续施工;(8)各夯点均用石灰粉或彩旗点出,如发生偏锤应重新对点;(9)现场每台夯机配一台水准仪,严格控制最后两击夯沉量;(10)夯完的夯坑及时整平,夯坑中不得有积水,雨水浸泡过的土不得推入坑中。雨季施工时,场地有积水处不可施工;夯坑内有积水应及时排水;(11)施工中密切注意异常情况,对夯沉量异常,夯锤反弹、地表隆起、拔锤困难要加强监测,如实记录,并及时报告工程师研究解决方法;(12)偏差控制:夯锤落距偏差:+300mm;夯点中心位移:+150mm;(13)没有特殊情况,每个夯点的夯击数,必须达到规定的夯击数,如果局部地段因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不宜按设计的夯击数施工,现场技术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夯击数;(14)如果现场局部出现橡皮土,夯后到不到技术要求,发现后应及时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沟通,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15)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对施工中的每一环节进行检查,如不符合技术要求,要及时纠正。(三)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本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建立了项目管理体系,以合同为制约,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职能。项目经理部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队将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职能,推行目标管理负责制,对施工全过程工程质量进8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使质量保证体系延伸到各施工部位和各项工作之中,通过明确的分工,密切协调与配合,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本工程将建立项目经理直接领导,项目技术负责人中间控制,现场工程师和质量安全员检查的三级管理系统,形成一套从项目经理到各施工队的质量管理网络,对工程进行全面动态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各岗位职能如下: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应对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及其质量结果负责。2、项目技术负责人(1)对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2)具体领导质量管理工作,领导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3)具体负责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公司工程技术部。3、现场工程师(1)抓好周作业计划;(2)监督、检查各班组对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方案实施情况;(3)收集保存好相关的技术资料,检查施工班组的施工技术资料是否与施工进度同步;(4)组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自检,并提出自检报告,对工程质量负责;(5)参与施工过程中问题以及质量事故的处理;(6)参加隐蔽验收,核定分布、分项工程质量,准确真实反映工程质量状况。八、设备组织可完成3000K
本文标题:强夯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3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