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15、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主讲讲师:杨保永yby1028@163.com目录第1章创新及创新能力概述第2章创新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必备能力第3章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应具备的条件第4章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训原则第5章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第6章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的培养第7章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实践第8章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训练第1章创新及创新能力概述这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财富积累的途径。创新是一个团队凝聚力与创造力的具体表现,没有创新就缺乏竞争力,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价值的提升。创新能力是指发现问题、产生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和找出新办法的能力,平时要勤于思考,养成善于用脑的习惯,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1、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外国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约占90%,计算机领域约占70%,医药领域约占60%,生物领域约占85%,通讯领域约占9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我国制造业效率低,装备水平落后。全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25、德国的1/20,主要用能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50%。中国制造业在资本、产业技术和品牌等方面正在形成日益显著的对外依赖。2)加速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人,肺结核病人超过500万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超过1.2亿人,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人,血吸虫病患者达到80万人。3)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一是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4,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衡,全国正常年份总缺水量约为400亿立方米,全国668座城市中400多座城市缺水;二是能源短缺。目前我国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以上。我国主要用能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5%-90%,平均高40%左右。4)实现从环境破坏型增长向环境友好型增长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3;我国土地面源污染日趋严重,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占灌溉面积20%;全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高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有22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大气污染程度依然严重,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水资源污染严重,全国七大水系及太湖、滇池和巢湖中,只有不到40%的河段达到水环境质量3类标准,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5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2、我们为何创新?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疾病。2、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人口压力、经济压力、安全压力、资源压力、技术压力、分配压力、创新压力、文化教育压力、国民素质压力、民主与法制的压力。3、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从生产率看,日本是中国的40倍,美国是中国的50倍,中等发达国家是中国的10倍;从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的25倍,美国是中国的50倍;从人均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的250倍,美国是中国的300倍。目前世界科技发展非均衡性远大于世界经济的非均衡性。当代绝大多数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已经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在全球R&D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86%;在国际技术贸易收支里面,高收入国家获得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98%;在生物工程、药物等领域,美、欧、日拥有95%左右的专利,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占4%~5%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软肋,这也是中国经济实质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闯过的一个关口。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威胁着中国的持续发展。现在,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但是我们的单位资源平均产出不足发达国家的1/10;中国是世界贸易第三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只占10%;中国是制造大国,但重要技术装备主要靠引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但是不仅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而且每年要为软件技术标准向外企支付高额的费用。中国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国,但是,2004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4.07%,而微软是28%,英特尔是21.9%,三星是18.8%,诺基亚是14.7%。因此,不突破技术创新能力的瓶颈,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的竞争力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第一节创新的涵义一、创新的概念“创新”的定义和起源创新:《辞海》里讲创是“始造之也”,是首创、创始之义;新:初次出现,与旧相对;才、刚之义。有三层涵义,一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更新;三是指创造性、新意。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的主题。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部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概念创新是劳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实践的阶段性发展。创新的社会化形成整体的生产力的进步!1、人的行为是创造自我的发展、创新的质变到重复、积累的量变;2、在经济范畴内,创新是劳动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标志;3、创新行为的社会化与创新成果的社会化是相辅相成的;4、创新劳动的根本问题在于创新劳动者自我,劳动者的劳动是对于自我的劳动素质的创造;5、创新劳动的价值论在于创新成果的分配过程,分配又看所有制;6、社会创新是社会人对于社会关系的创新发展。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人不能!创新的真谛“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江泽民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胡锦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习近平第二节创新能力的内涵一、创新能力的概念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造性的变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整合,即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中,创新主体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创新能力概述创新能力人人皆有。一般说来,除了少数智力低下的白痴以外,对一切正常人、健康人而言,不论性别、年龄、民族、出身、地位、学历、职务……都具有创新能力。正常人的大脑结构与功能雷同,虽有差异,但不是数量级的差异。所以,创新能力决非少数“天才”独有的能力。马克思指出:“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的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1953年版第160页)可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普通人多、人才少,没有成果的人多,有建树的人少呢?这是因为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潜力,只有加以开发,才能得到有效利用。否则,普通人永远是普通人,而不可能成为造福于人类的天才。何时学?何地学?谁来学?处处都是创造之地;天天都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人。——陶行知发展中国家因创新能力不足,已经产生严重后果(1)危及国家安全。(2)发展中国家存在技术、经济、政治被边缘化的危险。(3)确实存在着知识生产的头脑国家、物资生产的躯干国家、资源供应的手脚国家、提供市场的豢养国家等国际大分工的严重后果。我国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表现之一,我国技术发明能力过低。发明专利为韩国的1/4,美国、日本的1/30。每年专利授权量数量不少,发明专利仅仅占1/3,其中半数知识产权属于外国发明者。表现之二是,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对我国已占据“主导”地位。2003年,外企占我国进出口的54%,占机电出口的68%,占高技术产品出口的85%。如不重视创新,似有成为“躯干国家”的势头。表现之三是,大多数行业都缺少核心技术。主要机械产品技术来源的57%依赖引进,多数电子信息设备的核心技术依靠国外。。表现之四是,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全国2.8万个大中型企业能从事科技研发活动的只有25%;其余75%的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半数大中型企业一年举办不了一次科技活动。研发投入少,我国企业年研发经费低于销售额的1%,小于国外企业3%的比例,更低于外国高科技企业7-10%的比例。产业长期被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环节上。我国向美国出口鞋类,离岸均价2-3美元,而美国市场售价约50美元,我们产品每双鞋赚10-20美分。外贸200强74%是通过加工贸易,企业未能成为创新主体,竞争能力低,处于生产率低、能耗大、设备依赖的困境。表现之五是,技术重复引进而不重视消化吸收。据统计,技术引进投资与消化吸收之比:日本为1:7;韩国为1:5;中国为1:0.07。差别之大,足以说明技术依赖性过强。表现之六是,我国创新要素之间互相割裂,难以显示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第三节创新的原理、原则及过程一、创新的原理是依据创新思维的特点,对人们所进行的无数创新活动的经验性总结,又是对客观所反映的众多创新规律的综合性归纳。1.综合原理2.组合原理3.分离原理4.还原原理5.移植原理6.换元原理7.迂回原理8.逆反原理9.强化原理10.群体原理二、创新的原则1、遵守科学原理原则创新必须遵循科学和技术,而不是违背科学发展规律和原则。因为任何违反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原则是不可能获得成功。①对发明创新设想进行技术方法可行性检查②对发明创造设想进行科学原理相容性检查③对创新设想进行功能方案合理性检查2、市场评价原则创新设想要获得最后的成果,必须经受走向市场的严峻考验。爱迪生曾经说:“我不打算发明任何卖不出去的东西,因为不能卖出去的东西都没有达到功能的顶点。能销售出去就证明了它的实用性,而实用性就是成功。”三、相对较优原则创新不是盲目的追求最优、最佳、最美、最先进。1、从创新技术先进性上进行比较2、从创新经济合理性上进行比较选择3、从创新整体效果上进行比较选择四、机理简单原则1、新事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否重叠,超出应有的范围;2、新事物所拥有的结构是否复杂,超出应有程度;3、新事物所具备的功能是否冗余,超出应有的数量五、不轻易否定,不简单比较的原则六、构思独特原则1、创新构思的新颖新;2、创新构思的开创性;3、创新构思的特色性。三、创新的过程创新是由创新思维的过程所决定的,而结果仅是过程成功的产物。创新的“四阶段理论”是一种影响极大、传播最广,而且具有较大实用性的过程理论。创新发展的4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第2章创新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必备能力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一、专业技术人员的含义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依照国家人才法律法规,经过国家人事部门全国统考合格,并经国家主管部委注册备案,颁发注册执业证书,在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及具有前述执业证书并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经济实力、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三大要素构成。简言之,人才、创新、制度三项基本元素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增强国家综合国力2、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提高企业竞争力4、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结构体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通常指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性劳动的本领。其常态体现为智力、知识和技能两种结构体系。智力是第一层次,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前提条件;知识和技能是第二层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形成的实践基础。创新能力是智力的高级体现,是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结果。一、健康的个性和独立性二、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勇敢的探索精神五、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实干作风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即解放思想,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
本文标题:15、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