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的得与失
3中国外语教育(季刊)ForeignLanguageEducationinChina(Quarterly) 2008年11月November2008第1卷 第4期Vol.1No.4外语课程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的得与失吴 璟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08中国外语教育(4),3-7页提 要:文章对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进行了回顾,归纳了近年国内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探索、影响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因素、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课改实践,指出国内研究的主要进展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信息技术;外语课程;整合;得失1. 引言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促使了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将信息技术提供的宝贵资源与学校提供的优质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对此国内外很多学者作了相关研究。文章归纳了近年国内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关键问题,指出研究的主要进展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文章回顾了国内对该课题研究的现状,同时也为后续研究确立了基点。根据教育技术首席执行官论坛报告(TheCEOForumonEducationandTechonology200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将技术、网络连接、数字内容、人力资源整合为一体的教育途径,也就是数字化学习。”国内学者对整合内容、目标、阶段等都作了清楚的描述。例如徐万胥(2003)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融合为一体,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进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教学观与学习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刘儒德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素养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改(朱广艳2005)。何培芬(2007)认为,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将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外语教学过程,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这个概念较全面,涵盖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师生角色转换、最终目标,有所欠缺的是,没有说明整合的具体内容。将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进外语课程是当前外语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基本沿着理论讨论、调查分析、课改实践、整合探索四个阶段进行,具体包括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探索、影响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的得与失4外语课程整合因素的调查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外语课程的改革实践。在广度上,涉及了整合过程的前三个阶段,在深度上,没有过多涉及第四个阶段,缺乏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整合方面的研究,实际上没有彻底完成外语教学的信息化。鉴于全面整改工作对今后外语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以及现实应用意义,下面就国内整合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整合中的得与失。2.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探索国内很多学者探索了信息技术和外语课程整合,讨论了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整合特征、整合原则、整合步骤、整合方法等等,为理论探索提供了新思想,为调查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沈琰(2005)介绍了由埃及孟斐斯大学Morrison教授和Lowther教授提出来的NTeQ模式。NTeQ的含义是“整合技术促进探究”(iNtegratingTechnologyforinQuery)。NTeQ模式包括十个步骤:明确教学目标、匹配教学目标与计算机功能、明确问题、处理数据、展示结果、计算机使用前、中、后的活动、支持性活动和评价。NTeQ模式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都纳入考虑范围,设计得非常细致,为整合模式提供了新方向。王大青(2005)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英语课程整合的模式与特征。英语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网络环境下英语课程整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协作学习,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周晓琳(2005)强调了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使用信息技术时应遵循四条原则:多层渗透原则、有利原则、有序原则、系统性原则。运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三个问题: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信息技术,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作用;避免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单纯追求表现形式,忽略学科内容和特点;避免在实现信息技术和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忽视质量与反馈。张金泉等(2005)研究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提出整合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应遵循四个原则: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产生最佳英语教学效果,并基于此提出实时化学习、个性化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教学模式。华丹等(2006)介绍了日本中小学英语课程和信息交流技术(ICT)整合的研究成果。整合步骤包括:设定目标、选定合作者、介绍、共同完成任务、公开研究成果和评价。这六个步骤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日本教育工学会对其效果进行的评估显示,将ICT应用于英语教学之后,学生增长了知识,进一步理解其他民族文化,同时提高了对英语学习的主体参与性。王凤英(2006)探讨信息技术与中专英语教学结合的有效方法:把学生放在首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把学生置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动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莫锦国等(2007)回顾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状况,从课程设置、考试制度及采用新教学模式的优势与问题等方面,介绍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多媒体大小班结合的外语教学模式,课外网络自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中心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何培芬(2007)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内涵,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和学习模式,整合对外语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对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除了上述探讨外,信息技术与外语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整合等理论探讨都不多见。3. 影响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因素的调查在理论探讨基础上,一些研究调查了影响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因素,这些研究对改革吴5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研究认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硬件支持、学习资源等是影响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谢徐萍(2005)指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改革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信息素养是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处理信息的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调查显示,高信息素养的英语教师能组织更生动的教学活动,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有六条途径:树立信息教育观念、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教师个人教学资料库、利用信息技术开辟英语教学新领域、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营造一个开放的信息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开辟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王展(2005)调查了大学一年级新生自主学习现状、师生信息技术的利用情况,发现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转变的关键,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提出学校应设立具备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中心,继续重视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王展的调查结果与CEO论坛的结论相同,即网络连接、硬件、资源、专业发展是整合的四大支柱。何高大(2005)和范姣莲(2005)进行了相似研究,调查了影响现代技术在外语教学中使用的因素,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何高大(2005)以湘潭地区四所高校的外语教师为对象,进行调查访谈,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受如下因素影响:高校外语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程度、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高校外语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及所任学科特点。范姣莲(2005)也对高校外语教师及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发现:高校外语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掌握程度和信息素养影响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高校外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影响他们对多媒体使用的积极性、高校外语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及所任学科特点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何高大(2005)和范姣莲(2005)的研究不同之处在于,何高大(2005)调查了学校提供的技术条件,发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环境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高校外语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态度和习惯也是影响因素。范姣莲(2005)除进行调查外,还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自主学习对受试学生的整体听力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实验组学生口语成绩总体上有较显著的提高,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口语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口语成绩差距缩小。林丽娟(Lih-JuanChanLin)等(2006)调查影响教育技术与创新性教学整合的因素,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课程因素影响整合,林丽娟进而深入分析每类因素的子因素,指出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彭伟强(2007)介绍了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eacherEducation,ITTE)的研究背景,指出外语教师的信息交流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onology,ICT)培训分为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介绍了欧盟国家在外语教师培训方面的经验和特点,以及构建我国外语教师信息化发展的三种模式:技术与语言教学、新技术辅助语言教学和ICT语言教师,并提出对该模式的若干思考:营造良好的技术文化氛围、充分考虑学习者需求、寓ICT于真实具体的语言教学和重视相关理论对ICT技能的支持。尽管一些调查证明教师的信息素养会影响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但是对当前我国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方案和技能培训计划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教师职业发展指导方向,目前国内没有相关数据调查。4. 基于信息技术的外语课程的改革实践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课程的改革实践为全面整改做了铺垫,一些研究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外语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的得与失6课程整合的实践,提高外语教师信息操作技能实践、信息技术与听说读写技能整合的实践等,分述如下。柯速约(2005)建议把《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门课程整合。他指出这两门课的教学存在两大问题: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力不足、计算机应用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认为导致如上问题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英语学习缺乏交际的语言环境、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不高制约计算机应用、两课分离教学不能发挥整体作用,继而提出整合两门课程,使英语教学中体现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教学中融入英语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搜索引擎增强信息素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构建一个广泛的英语学习论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柯速约实质上是在讨论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课程教学当中。周玉林(2005)探讨了两个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和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师发展中的运用。第一问题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背景、作用和必要性,举例说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提出具体建议。第二个问题介绍一些与英语教师发展相关的重要网站:专业门户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学术期刊网站、学术数据库等。但是周玉林没有讨论教师信息技能的相关概念以及如何发展教师信息操作技能。陈芙萍(2005)介绍了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资源等信息技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的得与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