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和竞争风险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和竞争风险研究姓名:柯王俊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李柏洲20060601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和竞争风险研究作者:柯王俊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何育静.张光明.HEYujing.ZHANGGuangming长三角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在我国船舶工业整体布局中,长三角是我国最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探索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并对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估与跟踪,根据国际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目标战略需求,提出调整长三角船舶工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建议,这不仅关系到长三角船舶工业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未来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2.会议论文何育静长三角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06在我国船舶工业整体布局中,长三角是我国最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探索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并对这一地区船舶工业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估与跟踪,可以根据国际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目标的战略需求,适时提出调整长三角船舶工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有关建议,不仅关系到长三角船舶工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3.学位论文李琳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0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综合实力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大量事实表明,一国的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说,是由其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的。作为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身的综合性产业,船舶工业己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具备了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之一。世界船舶市场是高度统一的市场,船舶工业是全球竞争性的产业。纵观世界船舶工业的发展和先进造船国家演变的过程,不难发现,一个国家船舶工业兴衰的关键在于国际竞争力。为此,对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剖析了我国船舶工业的产业特征和内外部竞争环境;提出了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层次结构模型,对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4.期刊论文刘家国.吴冲.赵金楼.LIUJia-guo.WUChong.ZHAOJin-lou基于技术与成本曲面积分的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模型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30(5)为克服静态评价模型的缺点,以船舶工业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曲面积分的动态竞争力评价和分析模型.介绍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现状,回顾并总结了目前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技术与成本曲面积分的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模型.模型中提出竞争力密度函数的概念,用于描述竞争力分布强度.用算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评价结果与现实相符.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对竞争力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评价,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竞争力评价理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5.期刊论文应长春.YingChangchun上海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概要-上海造船2001,(1)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和共同的研究课题.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在市科协、市科委的支持下,1999年初成立了上海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课题组,历时9个月完成了该项课题研究.研究报告经由9位院士和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审,被评价为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本文简述该研究报告的主要论点,供有关方面参考.6.期刊论文李琳.刘家园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商业经济2006,(11)国际造船业正在加速向我国转移并给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带来良机,使我国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造船产量大幅增长.但也存在生产效率低下,船型开发和设计能力薄弱等问题.应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加速推进造船生产管理模式转换,增强船舶自行业整体科技实力和水平.7.期刊论文柯王俊.KEWang-jun制约中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中国造船2006,47(3)运用加权指数法对中、韩两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评,再对两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各项指标数值进行对比,找出中国与韩国船舶工业的差距;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差距影响度,得到制约中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8.学位论文陈建良船舶工业发展趋势及沪东中华造船公司战略对策2005本文通过对世界和中国船舶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揭示经过20多年改革开发的发展,中国造船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船舶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主要造船力量,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的地位,具备了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基础和条件。2003年,中央领导作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重要指示,为中国造船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国造船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与日、韩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生产能力、产品结构、造船技术、船舶科技基础、船用配套设备、生产组织体制、管理水平、人才资源优势等方面还存在全方位的差距。正确分析、判断、把握船舶工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尽快缩小差距,迎头赶上,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实现船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把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基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作出贡献,是我们当代造船工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应尽职责。21世纪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和人类进入系统化管理的时代,管理需要创新的理论作指导。作为管理的核心层面,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的研究制定、组织实施,成为当代管理科学的时代性课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质量和社会的运行轨迹。中船集团公司制定“五三一”发展战略目标;向世界一流造船基地迈进的沪东中华,如何抓住机遇,未雨绸缪,应对挑战,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闯过未来的惊涛骇浪,实现持续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从发展理念与战略相结合的高度,扬自身之优势,避己之短,立足于做强,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作出正确的战略研究,制订具有系统性、宏观性、前瞻性的战略决策与谋划,以指导公司全部经营活动,是我们必然的决择。这也是本文研究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回顾介绍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第二章对近20年来世界船舶市场发展和竞争格局进行评述,对未来世界船市发展趋势和船舶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第三章对中国船舶工业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国际比较进行评估,对国内外船舶工业竞争发展趋势作预测;第四章对沪东中华造船公司的现状及行业地位进行分析,对公司造船竞争力的优势作评述;第血章从提高田际竞争力的高度,对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规划。重点对如何构筑六大战略对策体系进行论述。9.会议论文李国强迈向世界造船强国的自主创新战略、任务与对策——中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2006中国船舶工业在21世纪前20年正面临着一次重大的加速发展机遇.对此,如何有效提高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加快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实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一流造船强国的战略目标,成为当今国家有关部门和船舶行业亟待回答的重大课题.本报告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中国船舶工业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和强国的战略目标,抓住当今世界造船业发展和战略转移的机遇,以加快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全面提高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要重点加强船舶产品研发、全面实施信息化建设、大幅度提升配套产品能力,从而大幅度缩小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技术差距,使中国船舶工业尽早进入世界造船大国和强国之列.10.期刊论文张一青.刘莉娟浙江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新西部(下半月)2010,(2)本文分析了浙江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浙江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第一,增强船舶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第二,采用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第三,加快发展船舶配套业;第四,加强船舶专业人才储备.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ca6806ad-8ff8-43d4-80c0-9e1c005ab699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7日
本文标题: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和竞争风险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