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文件数据质量控制方法doc
附件3: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文件数据质量控制方法1.数据质量检查的内容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文件的各要素值的质量控制以实时检查为主,检查内容包括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数据内部一致性检查和数据时间一致性检查。(1)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指从气候学的角度不可能发生的要素值,观测记录应在气候学界限值之内的检查。(2)气候极值检查:指气象记录是否是超气候极值的检查。气候极值是指在固定地点的气象台站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出现概率很小的气象记录。(3)内部一致性检查:指同一时间观测的气象要素记录之间的关系必须符合一定规律的检查。(4)时间一致性检查:指对气象记录变化是否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变化具有特定的规律的检查。1.1气候学界限值气候学界限值各要素允许范围如下。要素名允许范围值气压870~1100hPa(海平面高度上)温度-80~+60℃相对湿度0~100%水汽压0~55hPa露点温度-80~+35℃风向0~360°风速(2min或10min平均)0~75m/s风速(瞬时)0~150m/s草面温度-80~+60℃地面温度-80~+80℃5cm地温-50~+50℃10cm地温-50~+50℃15cm地温-50~+50℃20cm地温-50~+50℃40cm地温-30~+40℃深层(0.8m1.6m3.2m)地温-30~+40℃分钟雨量0~40mm小时降水量0~600mm小时蒸发量0~2mm云量0~10成最大积雪深度300cm最大积雪雪压100g/cm2最大冻土深度600cm电线积冰最大直径900mm时间0≤小时≤23,0≤分钟≤59或为24时00分1.2气候极值气象要素的气候极值随地理区域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的,所以大部分要素的气候极值应按月设置。内容说明内容说明本站气压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40CM地温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本站气压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40CM地温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气温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0.8米地温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气温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0.8米地温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水汽压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1.6米地温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露点温度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1.6米地温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露点温度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3.2米地温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地面温度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3.2米地温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地面温度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时蒸发量气候极限最高值5CM地温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1小时降水量气候极限最大值分月数据5CM地温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最大风速的气候极限10CM地温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瞬时风速的气候极限10CM地温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2分钟风速的气候极限15CM地温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草面温度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15CM地温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草面温度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20CM地温气候极限最高值分月数据20CM地温气候极限最低值分月数据1.3内部一致性内部一致性对地面观测数据而言,即为要素间一致性,它是基于一个观测点内同一时刻所测得的要素之间或多或少有点相关的事实,对某些有物理特征关联的气象要素间是否一致进行检测。例如:水汽压、露点温度与气温和相对湿度的一致性,海平面气压与本站气压和气温的一致性,小时内极值出现时间只能是从本小时内。1.3时间一致性大多数气象要素(除风、降水量和蒸发量外)都是连续变化的,它们随时间的变化应该是连续的,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同一要素的前后波动应是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各要素的每分钟和每小时的最大变化值表。要素名相邻分钟最大变化值相邻小时最大变化值气压2hPa8hPa(有热带气旋和强雷暴时除外)温度3℃6℃(突降强降水时除外)相对湿度10%40%2、10分钟平均风速5m/s30m/s地面温度5℃30℃草面温度5℃30℃5厘米地温2℃8℃10厘米地温1℃3℃15厘米地温1℃3℃20厘米地温1℃3℃40厘米地温0.5℃1℃80、160、320厘米地温0.3℃0.5℃能见度2000m2.数据质量检查流程及质量控制码的确定数据质量检查的顺序是: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质量控制码按如下情况确定:(1)与气候学界限值比较,观测记录不在气候学界限值范围内的,其数据定性为错误,数据作缺测处理,质量控制码为6。(2)与该月累年极端值比较,观测记录不在气候极值范围内的,其数据定性为“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4)用气温、相对湿度计算水汽压、露点温度,用本站气压计算海平面气压,计算值应与观测记录一致,若不一致时,用计算值代替观测值。代替后的观测值按正确对待,相应质量控制码为6,若原数据为缺测,相应质量控制码为8。(5)小时内极值出现时间不在本小时内时,出现时间按缺测处理,质量控制码为6。(6)当前小时值与前一小时值比较,超过小时最大变化值的,该当前值定性为“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此值参与下一小时的比较。(7)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地面温度、草面温度的小时极值与该小时内的极值出现时间的分钟值应该一致。出现极值与分钟值矛盾时,该时极值定性为“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出现时间与记录时间矛盾时,出现时间按缺测处理,质量控制码为6。(8)小时降水量与小时内分钟降水量之和不相等时,在没有人工干预时,将分钟降水量全部定性为“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若进行人工干预,能够确定正确值,则用正确值代替小时降水量或分钟降水量,质量控制码为6,小时值正确但不能给出正确的分钟值时,可将分钟值改为缺测,相应质量控制码为6,小时值和分钟值均不能给出正确值时,则均按缺测处理,相应质量控制码为6。某时段的累积降水量(非小时降水量统计而得)与该时段的各小时降水量之和不相等时,将该时的小时降水量定性为“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9)小时内极大风速一般大于最大风速,除非最大风速出现在正点后10分钟以内,因滑动平均的原因,在正点前1~9分钟较大,使得最大风速超过极大风速的情况。当出现不可能的极大风速小于最大风速时,给出风速数据可疑,相应质量控制码为1。
本文标题: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文件数据质量控制方法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8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