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研究
1新会计准则视角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摘要: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文章从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影响出发,揭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治理盈余管理的策略。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会计准则一、资产减值与资产减值会计所谓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在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资产减值与资产减值准则所谓资产减值,是指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此时,企业为避免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就是稳健原则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对资产计价的2具体运用。3.资产减值会计资产减值会计是指根据稳健性原则,以资产减值为核算对象,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一系列会计处理过程。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是:当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二者的差额即确认为资产减值。它试图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由于历史成本的固有优点,资产减值会计并非完全否定历史成本,而是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利用价值计量对其加以修正,是对历史成本的补充。其目的是通过反映资产价值的减少,全面、公允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高信息含量,使得企业能够及时了解资产的状况,对资产进行监督,提高资产质量,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4.资产减值会计的必要性新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就说明了资产的根本目的是为获取未来的经济利益。所以,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企业要求得到的最低的可收回价值。否则,就不能体现资产的这一本质特征。如果持有期间,由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资产的可回收价值减少,根据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就应当将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使资产以可收回价值表示,真正体现了资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若资产可收回价值提高,则根据谨慎性原则,在已计提的减值范围内进行冲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资产以真实价值反应,是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也进一步遵循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新制度一方面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口径,同时缩小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的空间;另一方面,能真正体现出资产必须具有能够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属性,以提供更加稳健的会计信息,防范风险。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特点新准则明确了所有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其具体规范的范围做了进3一步界定。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适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的投资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存货、建造合同资产、生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减值,相关准则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新的资产减值准则相比以前的准则有了很大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入了“资产组”、“资产组合”、“总部资产”等概念现行资产减值准备都是以单项资产为计提基础的,但在实务中,有些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新准则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在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可收回金额时,引入了“资产组’夕、“资产组合”和“总部资产”等概念,对那些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要求以其所归属的资产组为单位进行资产减值的测试,计算和确认减值损失。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为依据。新准则提出了总部资产的概念,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资产。总部资产的主要特征是难以脱离其它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其账面价值难以归属于任何某一资产或资产组。(2)明确了资产减值的具体计提时间,即会计期末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明确了计提减值准备的时间是会计期末,包括会计中期期末。规范了计提的时间,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增加了公司间的可比性。(3)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问题。新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再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在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新的准则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都分别做了比较详细的操作指南,便于实务操作。(4)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新准则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借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适用于新准则,其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得转4回;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适用于特定准则。从而杜绝了企业通过长期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5)取消了商誉直线摊销,采用公允价值法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只要存在活跃市场,存在公平价值,就可以采用公允价值,但同时应停止采用历史成本法。管理层基于何种动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国外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管理层进行资产减值是为了体现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值准备反映了资产未来收益能力的下降;另一种观点认为,管理层可能利用会计规则赋予的弹性操纵会计盈余,不确认减值或仅对他们有利时才确认减值。这里所指的盈余操纵,即普遍意义上的盈余管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目的是为了避免企业资产的虚增导致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将资产减值准备演化为操纵利润、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使得对计提资产减值的初衷发生了改变。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许多企业仍利用资产减值政策来人为调节利润,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特定的目的。2.2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1)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比较。第8号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是指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IAS36规定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回收金额时,表明资产发生减值。其中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或现金产出单元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中较高者。由此可见,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则与IAS36在减值损失确认上的规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已经实现了国际趋同。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则更为复杂:为使用而持有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等于长期资产或资产组合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公允价值的差额;为出售而持有的长期资产或待处置资产组合应以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扣除5出售费用孰低计量。相较之下,SFAS144的施行涉及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市场环境、企业资质等的要求更加严格。(2)资产减值转回的比较。IAS36规定:企业应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判定是否已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只有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会计估计改变时,才可转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但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表明,IAS36允许资产减值有条件的转回。而SFAS144和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均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已有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长期资产减值不可转回有效遏制了上市公司操纵会计利润,进行“大洗澡”的行为,从而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高其盈余质量。实行资产减值会计的意义为了实现“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在历史成本原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对于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了修正,采用的是多种计量属性。而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从理论的角度讲,如果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当企业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记录一笔资产减值损失是符合逻辑的,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6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与经济后果3.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3.1.1资产毁损动机资产毁损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经济因素,指当资产价值发生减损时,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反映资产真实市场价值,企业按准则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已有的关于资产减值的众多研究中,较多的关注了其作为盈余管理工具的使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已经指出计提减值行为确实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其尚未完全沦为盈余管理的工具。Francis等(1996)对1989~1992年计提资产减值的公司的研究表明,经济因素对于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比例和动机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谭军(2004)通过研究发现,公司上市的时间越长,经营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都趋向僵化,资产质量将越差,资产置换成本也越高,因此发生资产减值的概率也越高。这表明,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行为背后必定有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单纯的盈余管理的手段。3.1.2盈余管理动机(1)利润平滑动机。一些企业在经营业绩较好的年度,会选择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业绩的缓冲区,并且通常是以秘密准备的形式设立。在我国,亏损上市公司为防止被特别处理或者暂定上市,通常有动机在首亏年度或者第二个亏损年度通过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达到管理盈余的目的。由于长期资产减值转7回被禁止,通过存货等短期资产减值的转回成为了企业主要的操纵盈余的手段。(2)管理层变更动机。在国外,高管薪酬通常与经营业绩相连,一些企业还向高管提供股票期权,将其收益与公司的长期利益捆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了高管的变更,新上任的高管人员便具有大量计提资产减值的动机,并将由此带来的利润下降归咎于前任管理层,并且为今后的盈利做好准备。目前,我国上司公司的高管大多仍采用年薪制,没有与公司业绩挂钩,因此,管理层变更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很小。(3)“大洗澡”动机。当企业在当期发生亏损且通过其他盈余管理手段难以扭亏时,的企业经理人可能会选择一次性计提大量减值,趁着亏损的时机将更多的亏损一并确认,为将来提高盈余水平留下空间。这种做法曾是“坏消息”企业所青睐的一种盈余管理行为,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包括商誉)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到资产处置时才可以转出。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可转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大洗澡”的盈余管理行为。3.1.3稳健性要求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可以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代冰彬等(2007)通过对2001~2003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除了已被广泛接受的经济因素和盈8余管理因素之外,稳健性考虑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同样的资产毁损,“坏消息”公司会比“好消息”公司计提更多的减值准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观点来看,影响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政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其中,经济因素主要是指由于行业和公司自身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而导致公司资产的价值损毁(因此经济因素也称价值损毁因素);盈余管理因素主要包括经理人变更、利润平滑和大清洗等(二)资产减值准
本文标题: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新动向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0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