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优化方案】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0讲大气环境保护课件
第10讲大气环境保护考能联动提升考向真题探究考题优化演练第10讲大气环境保护考基自主落实考基自主落实一、全球变暖1.原因(1)自然原因:地球处于间冰期温度上升阶段。(2)人为原因2.危害(1)引起_________上升,淹没沿海低地。(2)引起世界各地区_______和______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_____________的变化。3.解决措施(1)提高能源利用______和能源利用______,采用新能源。(2)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3)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海平面降水干湿经济结构技术效率国际间合作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包括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烃化合物、四氯化碳及一氧化碳等。释疑解惑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1)自然原因:___________的影响。(2)人为原因: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化合物)。太阳活动氟氯烃紫外线农林牧渔业3.解决措施(1)减少并逐步禁止___________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_________系统。(2)加强_____________,保护臭氧层。氟氯烃制冷国际间合作“臭氧洞”的概念“臭氧洞”是指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区,出现地有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及青藏高原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极上空“臭氧洞”的臭氧量越来越低,说明南极地区上空的臭氧层遭受的破坏程度及对地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南极地区上空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每年的10月份前后,此时为南半球的春季。释疑解惑三、酸雨的危害与防治1.酸雨:一般指pH值____________的降水。2.产生原因:燃烧煤、______________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酸性气体所致。小于5.6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防治措施(1)最根本的途径:减少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排放。(2)有效措施:研究煤炭中______________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酸化森林和农作物生长建筑物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硫资源考能联动提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近百年来全球变暖呈加剧趋势,其影响日渐明显,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对其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分析。1.图解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1)对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影响(3)对工业的影响(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图解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学以致用1.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1)1951~2002年,我国()A.各地都增温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值可达0.8℃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2)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各地增温差异很大,有的地区出现降温,如长江沿岸地区,有的地区出现明显增温,如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答案:(1)D(2)A1.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比较臭氧层破坏与酸雨臭氧层破坏酸雨成因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释放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及至大量死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防治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分布“南极臭氧层空洞”,南半球春季(9月~11月)出现;青藏高原、北极上空中国:长江以南酸雨区;世界:欧洲、北美2.我国的酸雨分布及原因学以致用2.像面包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中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在中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结合下图(图中数字为pH值),回答(1)~(2)题。(1)在上述四省三市中,目前处于重酸雨区的是()①河南②江苏③上海④柳州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贵阳曾是全国酸雨危害最为严重的城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①地势低洼,气流不畅通②受地形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全年雨日较多③红壤酸性较强④贵阳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和柳州的pH值<4.5,位于重酸雨区;造成贵阳酸雨危害严重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大气环流、二氧化硫的排放、土壤的性质等。答案:(1)B(2)C考向真题探究考情分析分析近三年来非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1.从考查内容来看: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沙尘暴是常考点,如2009年的北京文综。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是三年来高考命题的盲点。2.从命题角度来看:以模拟图或景观图的形式提供某种环境问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及危害;结合臭氧总量的时空变化考查臭氧层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常见的命题方式。以最新的环境时事为背景,考查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应是今后关注的命题方式。3.对能力考查比较明显,通过提供示意图、模拟图或景观图,考查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的同时,也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9年北京文综,今后应关注酸雨的有关问题。考向一全球变暖真题导航(2010年高考江苏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例1(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①B.②C.③D.④(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增多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难度较小,但要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信息进行正确分析。【思路点拨】第(1)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加(①增强),大气逆辐射③增强,会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相对减少,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2)题,全球气候变化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标准答案】(1)AC(2)AB(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下图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例2(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命题立意】本题以低碳经济这一人类环境热点问题切入,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是一道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相结合的题目。【思路点拨】第(1)题,图中碳排放的特点从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两方面与中国进行比较说明即可。第(2)题,该题涉及大气热力作用知识。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地面长波吸收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上升。【标准答案】(1)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考向二臭氧层破坏(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下图,回答(1)~(2)题。例3(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递增(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命题立意】该题组以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图为背景,表面上考查了臭氧总量的变化规律和臭氧总量减少对太阳辐射影响的变化,实质上是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和大气的热力状况,综合性较强。【思路点拨】第(1)题,比较不同纬度不同年份臭氧总量便可很容易判断:平流层臭氧总量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第(2)题,可采用“由因及果推理法”。平流层臭氧总量减少→吸收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减少→平流层气温降低。【标准答案】(1)C(2)B
本文标题:【优化方案】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0讲大气环境保护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1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