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勐角乡傣族老人调查报告
龙源期刊网勐角乡傣族老人调查报告作者:白雅倩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9期摘要:傣家的敬老习俗在其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并无显见的文本,但已潜移默化融入到日常生活行为中,所以这些习俗尤为真实可贵。在傣族家庭中,最尊贵的角色正是一家中最年长的老者,老人是最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人,没有老人的教导可能会导致傣族文化的流失甚至断层。此次调查想对老人在村寨中的具体情况有一个了解,在适应现代文化过程中老人在村寨中的变化,老人的变化及对村寨的影响,在这种变化下要怎样改善老人的情况,保留更多更有意义的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关键词:勐角乡;傣族;老人一、田野点简介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位于沧源县中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5公里,东接糯良乡,北连勐来乡,西连班老乡。勐角村位于乡政府驻地的东南面,该村辖10个自然村十个村民小组,共有577户2315人,有60周岁及以上老人228人,民族以佤族、傣族、彝族、汉族杂居。全村共有劳动力1495人,外出务工人员335人。傣族村寨有两个,分别是下金弄组和文胜组。莲花塘村位于乡政府驻地的西南面,该村辖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542户2294人,有60周岁及60周岁以上老人211人,民族以傣族、佤族、彝族杂居。全村共有劳动力1033人,外出务工人员383人。傣族村寨共有六个,648户174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六,分别为糯恩组52户239人,允纳组90户355人,贺允组49户206人,金龙族74户325人,南坎组65户284人,芒广组76户339人。二、傣族老人傣族长期以来就信仰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有解不开的联系,那么成为老人的具体情况更不会离开佛教。成为老人都采取自愿的原则。现在一般成为老人的年龄大约在五十岁之后到八十岁之前。成为老人前一般都要先学会念经文,而老人中女性一般只会念不会书写,因为她们小时候不会进佛寺。而男性因为小时候会因为各种原因到佛寺做小和尚,会书写傣经。成为老人之后不可以杀生,例如不能打鸡蛋、择菜等。有的老人因为一次生病为契机,因为民族的传统成为老人进入佛寺赎罪、祈福,感觉自己年纪到了,在佛寺打坐、念经、听经的过程中赎罪,消除自己过去的业报,为家人祈福,也感觉加强了与儿女子孙之间的心灵感应。家人的支持以及同辈团体的吸引也是对于成为老人很大的影响因素,在一个村寨与之一代的同伴大都成为老人后,如果他不成为老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中,而这种情况是大多数的老人都不愿意经历的,同时这种龙源期刊网状况家里的亲人也是不愿意看到,而且其家庭在村寨中的處境也会受大很大影响,因此家人也会支持成为老人。勐角村每个傣族村寨都有自己的佛寺,分别为金龙寺和中心佛寺。在关门节期间下金弄组进金龙寺的老人共有16人,男性老人有7人,女性老人有9人;文胜组进中心佛寺的老人共20人,男性老人有6人,女性老人有14人。莲花塘村糯恩组在关门节期间没有老人来佛寺,因为佛寺里没有长老;芒广佛寺在关门节期间来佛寺的老人有二十多个不到三十个,今年上来七个,男性大约占三分之一;允纳组在关门节期间来佛寺的老人大约有二十来个,女性更多,因为女性比男性老的慢;贺允组今年关门节有十一个到佛寺的,男的四个,女的七个。莲花寺在关门节期间来佛寺的老人就五个,因为打工的太多,需要照顾孩子。三、老人的社会功能(一)宗教活动1.开关门节从关门节到开门节三个月期间民众到佛寺听经诵经是傣族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这三个月期间不能举行婚礼,修建房屋,不能出远门(但现在没有之前那么严格)老人在这三个月期间每七天到佛寺居住两天,需要带上米花、白色蜡烛、念珠、小喽啰、滴水用的物品等,跟随佛寺长老打坐、听经、诵经、滴水等,老人一天吃一餐,金龙寺的老人都会穿上白色衣服。每个佛寺的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2.泼水节泼水节是傣历新年,傣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期间主要共进行四天,第一天早上来佛寺六点半老人和村寨全部人都来佛寺,拜佛滴水,到了中午一点钟到四点钟,整个乡全部到小坝尾,长老先去年轻人打鼓,晚上回到本寨打鼓跳舞。第二天到乡政府拜年,大约十二点到一点寨子里所有人都去,也会选代表村组长和德高望重的老人懂事会说话的人等,打鼓跳舞,各村寨轮流来,去的时候会拿米花和花,有假花和真花,乡政府也会回馈例如钱等。第三天中午一点去白塔,五点钟回来,全部长老都去,四个长老带领大家念经,老人跟着长老念经半小时,年轻人打鼓跳舞泼水第四天到各个村寨逛,转村寨。总共泼水节是主要是四天。每天都在泼水,年轻人可以泼老人,泼的轻一点。(二)社会事务1.修路龙源期刊网因为村寨发展的需要,修路是必须的,但是在修路时政府与村民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摩擦和矛盾,此时就是政府先和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进行交流,如果村寨的老人对政府的决定有意见时,那么这件事很难再在村子里推行下去,在和老人进行协商双方都达成统一时,老人从中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会有很好的效果。2.民族团结塔修白塔,整个乡信佛教的都捐钱,老人组织还有村委会和村寨队长,三个队长副队长领头管修路等事,这三个人管理不来的事情,就要三个老人出面,协助商讨提一些建议。比如风俗这边都是老人在管,政策那些都会队长来管,村里边队长外出时就是老人来管理村寨。四、傣族老人的现状及其影响(一)老人减少原因对于不进佛寺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一部分因为身体原因导致无法听经、诵经、打坐等各种活动,或是身体接受不了长时间的精力消耗等。因为家庭原因,儿女外出打工,家里需要带小孩的,没有办法不能进佛寺。老人不会读经文,也不会进佛寺。有的老人还在工作,不能进佛寺,但是了解到因为长期以来的信仰以及约定俗成的习惯,不进佛寺的老人在心灵上感觉沉重,感觉自己没有进佛寺赎罪祈福,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同时也感觉自己的身体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不是特别好(二)对本民族文化传承影响同时这一代老人不进佛寺,那么也会带来关于文化传承的问题,例如傣经是在佛寺里才会学到的东西,家里的老人都不会如何教给下一代,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宝贵的文化也会一点点减少、失去,不得不说是一种很大的遗憾和损失。男孩小时候去寺庙当和尚是一个很重要的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途径,对于傣经的书写等都是在佛寺中学到的,但是由于傣族家长对于自家小孩去佛寺还是不去佛寺都是采取自愿的态度,而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外界很多新鲜事物都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同时因为现在小孩都需要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家长害怕小孩去佛寺学习而不去学校接受教育会导致孩子与社会脱节等问题,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不能良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五、加强傣族老人群体建设对于一些政府政策无法有效解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运用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有效改善或解决,更是离不开傣族老人的,老人是对本民族文化最了解的一个群体,对本民族文化传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现在出现的社工组织也是一个很大的助力。通过返乡的青年共同参与社会工作,找回本民失落的文化,对于现在村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希望老人共同参与进来,加强老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大发挥他们的作用,改善村寨中出现的各种社会弊病。傣族的敬老习俗龙源期刊网也不是摆设,傣族文化的有效保留及发扬,对提升现在老人的地位极其有利,老人们如果真能联合起来,有心改变村寨,将会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让老人能真正在改善村寨弊病的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本文标题:勐角乡傣族老人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1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