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
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1/13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向清成长期以来,地理学界对于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诸如“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地理圈”、“地理壳”、“地理景观”、“地理综合体”、“地区差异”、“空间分布”等定义不下数十种。这些提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足。一是缺乏历史观念,不是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而把不同时期的地理学混为一谈,具有代表性的是“空间分布”,而“地区差异”、“区域分异”等提法只是字义上的不同,实质上与“空间分布”的提法相差无几。二是缺乏实践观念,不是从地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和地位来揭示它的研究对象,而是就对象谈对象,这样的认识难免缺乏客观依据,其结果要么夸大其词,认为地理学无所不包,可以独揽天下,如“地理壳”、“地理圈”;要么把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看得很窄,如“地理综合体”。三是缺乏对地理学与相邻学科关系的深入研究,看不清地理学在科学大家族中到底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如“人地关系”的提法。众所周知,除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外,生态学、环境学、历史学、哲学、民族学,甚至医学和文学都涉及“人地关系”的研究,而地理学不仅研究“人”与“地”的关系,还要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和“地”与“地”的关系,很显然,把“人地关系”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提法也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例子可以举出很多。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仍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诚然,在目前要在学术界建立一个大家所公认的统一的概念,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不能口避这一问题的讨论,科学的认识只能在深入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实现统一。为了避免上述的各种不足,笔者从考察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历史演变入手,探讨地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分析了地理学与其相邻学科的关系,从而得出两个最基本的结论:一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并非一成不变,地理学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学科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研究方法、手段上的不断改进,它的研究对象及其侧重点也不断地发生转移;二是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域系统”,从学科性质上看,现代地理学更接近于边缘性学科。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发展中演变地理学从知识萌芽时期起到今天,经历了古典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阶段。从地理学萌芽时期起到公元19世纪前半叶,我们称之为古典地理学阶段。这一阶段,地理学与天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混杂在一起,地理学被看成是哲学和历史学的“仆从”和“附庸”。这一时期的地理著作大多是对人类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实的描述或记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2/13述,内容不外乎是山川地势、物产人口、交通道路和民俗风情等,其中不乏一些传说和神话,基本上是一些知识性的事实堆砌,无所谓科学理论。最能反映这一阶段地理学水平的是各国的“地志”或“方志”,如我国春秋战国时的《山海经》和《禹贡》、东汉时期的《汉书·地理志》。这一时期地理学的任务除了记述一些地理事实之外,就是绘制地图。这种历史延续了近两千年。总的来看,古典地理学属于知识领域,不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它涉猎的范围是“人类感应到的整个地表空间”,关心的事实是“地理现象的分布”,只是回答“在哪里”,采用的方法是经验式的描述和记述。15世纪至19世纪初是古典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事件是欧洲探险活动的兴起和一系列的地理大发现。对地理学来说,地理大发现至少赋予这么几方面的意义:第一,扩大了人们的地理视野:第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完整的实体;第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材料,新的地理事实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一些学者开始探讨海陆和地形的起源,动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乃至地理环境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等问题,这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古典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的过渡。19世纪上半叶德国两位著名的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把古典地理学引进到近代地理学,从而宣告了古典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过渡的完结。从纯粹的地理事件的静态描述和记述到对地理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并解释逃理事件,探讨地理规律,是近代地理学与古典地理学本质上的区别。近代地理学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需要注意:(a)已开始出现学科内部的分化趋势,地质学、大气学、水文学、土壤学等相继从地理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与地理学处于同等地位的地学分支。地理学内部的“二元结构”也已开始形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开始建立独立的理论体系;(b)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地理学被看成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C)强调“区域是地理学的核心”,“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理论基础;(d)开始出现地理学的应用研究;(e)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正因为这样,因而对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认识不一,李特尔和洪堡都认为地理学是“一门地球的普通科学——地球科学”,而李希霍芬和赫特纳则反对把地理学看成是对地球进行全面研究的“地球科学”,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以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地表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无论是从科学理论上还是从研究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上,都较战前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六十年代地理“计量革命”的兴起,计算机手段的运用,标志着地理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进入了现代地理学阶段。反映现代地理学特点的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a)地理学内部的分化日益加剧和深化,一些新兴分支学科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地理学研究综合的趋势、学科联合的趋势又日益明显,即存在“分化与联合”并存的现象;(b)地理学研究的定量化趋势日益明显,数学方法己广泛引用;(c)加强了地理学的应用方向,出现了所谓地理学生态业、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3/13人文化、经济化的趋势,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内容日益增多;(d)地理学已从传统的“空间分布”研究逐渐向“地域系统”研究过渡,传统的静止空间关系和结构分析正在被动态的地理事物的空间一时间过程分析所取代,单因子的分析已被多因子的系统分析所替代,从传统的外表形态描述深入到研究地理过程的内在机制。根据以上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a)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学这门古老的科学也在发展。今天的地理学无论是从理论水平和研究的方法手段,都非昔日所能比。(b)在历史长河中,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侧重点并非“一定千秋”、“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发生转移。古典地理学是“百科全书”式的纯描述性的知识大杂烩,主要任务是绘制地图和记载、描述一些地理事实;近代地理学的前半个时期还很难与“地学”区别开,它包含了地学的其它分支,研究的是“地球表面一切直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现代地理学侧重于“地域系统”的研究,实践性的内容日益增多。从科学划分来看,现代地理学是并且仅仅是“地学”的一个分支。(c)现代地理学从传统的“空间分布”的研究转向“地域系统”的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历史必然,它表明了地理学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入与侧重点的重大转移。(d)正象历史学不是研究时间本身、但它又必须联系时间进行研究一样,地理学并不是研究地表“空间”的科学,它是研究存在于“地表空间”的地理事件随时空变化运动规律的科学,但是一旦脱离了“空间关系”,也就不成其为地理学了,这是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根本区别。“地域系统”是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如前所述,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发展变化的,并且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现代地理学从传统的“空间分布”的研究逐渐转向研究“地域系统”,是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必然。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a)学科认识水平的提高。如前所述,古典地理学只是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表面形式——静态的“空间分布”的认识之上,回答的只是“是什么”和“在哪里”的问题,属认识的初级阶段;近代地理学在认识了“是什么”和“在哪里”的基础之上,深入到研究“为什么”的问题,即地理学从纯粹的描述或记述阶段进入到静态的解释阶段,这表明地理学在认识客观事物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近代地理学是在对地理事物进行解剖、分析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在学科的发展中,虽然“分化”与“联合”并存,但总的趋势是“分化”占主导地位,以致于在地理学内部出现“隔行如隔山、的局面。而每门分支学科在对单因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又越来越感到困难重重,即只有从整体上综合地研究各种地理因子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地理事物的过程及其本质。因而,把各个地理因子看作是“地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作为“地域系统”来看待。这表明了学科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也符合人类认识发展的客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4/13观规律。(b)实践的需要。地理学目前参与研究的实践问题大多是综合性的问题,如全球范围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地域上相互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无济干事。(c)系统科学的冲击。系统科学的思想是地理学科学研究的有力武器。实践证明,用“系统论”思想研究地理事物及其过程是非常成功的。地域系统,亦称地理系统,是指由地球表面上各种地理要素组成的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按其范围和规模可分为不同导级,如洲际系统,国家或大地区系统、地区系统、小区系统等;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人文地域系统和复合地域系统。每一种地域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与外界环境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域系统的功能取决于它本身的内容结构和外界的输入。任何一个地域系统的结构都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相关性、层次性、动态性(变异性)和开放性等特性。现代地理学主要研究“地域系统”的以下几个方面:(a)地域系统的等级序列划分包括建立等级划分的原则和确定等级划分的数量指标。传统地理学各种地域类型和区域的划分实质上就是不同性质或不同规模的地域系统的划分,如自然方面的综合自然区划、动植物地域类型的区划、地貌区划、土壤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等,经济方面的如综合经济区划、农业区划、工业区划、交通运输网区划,人文方面的如人口区划、宗教文化区划、行政区划等。地域系统的等级序列划分不仅要确定其主导因素、建立相应的原则,而且还要确定数量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忽视任何一方,划分出来的结果就会缺乏科学性。传统的方法是重“定性”而轻“定量”,这是一个不足。现代地理学在定量方法上已迈开了可喜的一步。(b)地域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构和功能是同等的概念,系统的内部结构不同,则功能就不同,系统结构的变化伴随着功能的改变。现代地理学不仅仅要研究地域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现状,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样使系统内部结构达到优化并充分发挥系统整体的功能。目前国内地理学界研究的或参与研究的重大课题大多属于这方面的内容,如“地区发展战略研究”、“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城镇地域系统(体系)研究”等。(c)地域系统的时空演替规律任何一个地域系统都不是永远不变,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研究地域系统的时空演替规律,并依据其客观规律、对地理过程进行预测预报,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任务。(d)地域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不同性质的地域系统在运动变化的内在机制上是不同的,并且它们之间客观上还存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5/13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复杂关系,如人文地域系统与自然地域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水文地域系统与生物地域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政治地域系统与经济地域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等。同时,组成地域系统的诸地理要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对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地理学只是宽泛地探讨这些关系,缺乏深入的定量研究。现代地理学不能只满足于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而应做一些深入的具体研究。应该承认,现代科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反映在研究领域中就是“交错重叠”。同样一个客体,可能有几门学科进行研究,但是每门学科各有其侧重面,正是这种侧重面的不同,才把许多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相邻学科区别开来。现代地理学研究“地域系统”,并不排除其它相邻科也涉及到地域系统的内容,如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等,但地理学关
本文标题: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8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