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第8章-教育实验研究法
SESResearchMethodsinEducation©2010周霖操作性定义与抽象性定义的比较操作性定义抽象性定义目标具体:描述变量的具体行为、特征和指标抽象:描述出变量的本质特征作用实用:可以借助它在研究中设计好内容介绍概貌,便于读者了解有关变量方法条件描述法、行为描述法、指标描述法等经典定义、对等式定义、解释性定义、自行定义等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教育实验研究,就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教育对象)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的变化及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所施加的教育影响同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种研究。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定的理论和假设人为控制某些因素论证某种因果关系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以“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为例实验的假设“表扬比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被试:“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含实验组和对比组自变量:“不同的评价方式:表扬、批评”因变量:“学生学习成绩”无关变量:“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等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教育实验具有教育性教育实验要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实验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以假设形式表现出来研究者可以操纵或控制某些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教育实验研究具有可重复性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实验对象(未完成的人)、物质手段(非实验室)、研究方法(难精确量化)A.内容须服从于教育目的与人的发展的需要B.实验假设的正面性二、教育实验的局限性教育实验只适合研究自变量数目少且便于操作的研究内容教育实验中人的主观因素有可能使研究获得的资料和结论受到干扰复杂的心理效应教育实验法受到伦理和社会因素的限制教育实验样本容量有限,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三、教育实验研究的类型从实验的目的看,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鉴别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是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检验新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实验研究。鉴别性实验是比较二个或二个以上教育因素的实验研究。验证性实验是对他人已经研究并得出结论的问题,再进行重复性研究。从研究条件的控制上看,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下,严格控制外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现场实验法是在现实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研究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系统操纵自变量的程度和内外效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前实验无法随机分配被试,可以操纵自变量,不能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误差高,效度低,往往不能说明因果关系。常被称为“非实验设计”。准实验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一般按现存班级进行实验,但能对实验过程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现场实验一般属于准实验。真实验能够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同质性,能够系统操纵自变量,严格地控制无关因素。实验室实验一般属于真实验。根据实验揭示变量之间质和量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第二节教育实验中的变量前已介绍,请自学!重点注意第二个问题!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它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不同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研究对象行为或者有关因素发生相应反应的变量。学生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智力发展控制变量与某个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实例例1:不同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师生课堂交往研究。自变量:不同的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因变量:测量出的师生课堂交往各项指标的分数例2:学校地理分布影响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研究。自变量:学校地理分布,分3类:城市、城镇、乡村因变量:对学校态度的各项指标分数实例例3:两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对5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效果自变量:两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因变量:学生数学成绩例4:男、女教师职业态度研究。自变量:教师性别:男、女因变量:职业态度各类指标分数。实验者对变量的控制例1.在学校C中,研究两种阅读方案(A和B)对3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假设:(1)对不同阅读成绩的学生,用方案A教学阅读成绩的平均增加分数与用方案B教学的平均增加分数之间没有差异。(2)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后30%的学生用方案A来教,其平均增分大于用方案B来教的平均增分。(3)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前30%的学生用方案B来教,其平均增分大于用方案A来教的平均增分。(4)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中间40%的学生用方案A来教与用方案B来教其平均增分没有差异。操作性定义:1.研究中包括的个体:所有C学校3年级的学生2.方案A:从Y出版社买来的材料以及活动建议3.方案B:从X出版社买来的材料以及活动建议自变量:阅读材料——A和B因变量:阅读分数的增加第三节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教育实验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确定研究课题选择实验设计制定实验研究方案实验的具体实施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教育实验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一、实验的准备阶段选择和确定实验课题具有研究价值具有可行性提出实验假设选择实验模式和实验对象制定实验方案实验目的和指标实验变量分析和选择实验对象实验处理方法制定实验程序和控制措施实验的组织领导、实验时间的安排、经费设备来源、实验的技术准备等实验研究方案·实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的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从我校的情况看,……但是,传统的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在起着主要作用。“粉笔+教本+备课本”的形式仍是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种模式从目标上看重分数,轻能力,忽视综合素质;从操作上看,手段落后,过程简单,缺乏创造性与实践性;从时效上看,关注眼前,急功近利,不求学生未来发展;从信息传递上看,信息量小、信息通道单一,学生缺乏信息加工的自由度;从师生关系上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创造性地发展,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弘扬人的主体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2、当代世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日益扩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关键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倡导主体性教育,弘扬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我们应对时代挑战,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发表的考察研究报告《学会生存》一文中就指出:“新的教育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实施主体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许多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都贯穿着突出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素质的主导思想。实施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通过视觉、听觉、多媒体等,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规划了本实验研究方案。二、实验假设学校的生存,有赖于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的高低,除跟师资有关外,还跟学生有关。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能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能够科学而又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实验变量与对象自变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因变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关变量:教师及学生的素质,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教学资源,教室内可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条件。实验对象:课题组成员为实验内容所选定的班级的学生。四、实验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实验教师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1、现代教育技术与构建自主创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2、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研究五、实验目标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构建自主、创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与只采用传统方法的教学进行对比,验证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五、实验目标(续)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进行对比性研究,寻求现代教育技术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可行方法。通过实验,使课题组成员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在学校中起到带头作用,写出一批有一定质量的论文、课例,制作出合适的教学课件。六、实验方法和步骤本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实验步骤]第一阶段:准备和启动阶段2001.12——2002.8⒈课题变更申报,⒉广泛收集理论学习材料,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⒊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2.9——2004.10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04.11撰写实验报告,整理各项数据及资料,申请结题。七、实验的组织本课题归教务处领导,课题组成员由电教小组及有关教师组成。组长:李国方课题负责人:朱中俭课题组成员:刘国建蒋息芳张浩新陈劲松顾小国王惠琴孙丽娟何群刘建英李彭丰杨炳全周彩霞蔡永庆孙小红武进市卜弋初级中学二○○一年十一月三日评价:结构尚可,选题及内容均欠规范!二、实验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创设验证假设的条件(操作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假设的现象是否发生(观测因变量变化)收集验证假设所需要的资料注意点实验要体现正面教育性被试必须保持正常状态必须认真考虑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会不会产生不科学的结论进行试探性的实验三、实验的总结阶段整理实验资料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的注意事项要以陈述事实为主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应遵循撰写报告的常规:结构清晰、材料翔实、逻辑严密、结论严谨要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教育实验报告的一般结构题目、署名、前言、实验的目标和原则、实验的内容(或实验的因素)、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实验的结果与分析、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实验研究报告·实例教师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使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以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题,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情绪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二、研究假设1.教师的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有影响2.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3.教师的消极情绪状态降低教学效果三、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说明1.自变量:教师情绪状态分为三级水平:(1)正状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富有激情)(2)负状态(精神颓废面容憔悴萎靡不振)(3)常态(介于正负状态之间)2.因变量:教学效果分三方面内容:(1)学习成绩(知识的掌握)(2)学生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3)教师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注:自我效能感: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动力,而且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位优秀教师必备这种期望。四、实验过程1.被试的选择:从某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50名同学进行实验。2.被试的分组:将被试随机分为正状态、负状态、常态三个组。3.实验的实施:同一教师、同一内容、同一教学环境分别在三个组上课。4.结果测查:考试(后附考卷)问卷调查(后附:学生课堂情感体验问卷调
本文标题:第8章-教育实验研究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0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