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庄子二则:混沌之死·呆若木鸡》同步练习-(语文版)九级下册
1同步达纲练习Ⅴ.课后巩固练习(90分钟100分)一、基础题(24分)1.给下列字注音。(3分)倏()渻()恃()2.解释加粗词。(5分)①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②以视、听、食、息③犹应响影④反走矣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义(16分)二、整体感悟(10分)1.《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4分)2.《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一德”的内容。(6分)三、课文阅读题(20分)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加粗词。(3分)犹无敢应者几矣2.翻译句子。(4分)①方虚骄而恃气。②犹应响影。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3分)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10分)四、类文阅读题(18分)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①,膝之所踦②,砉③然响然,奏刀然④,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⑤《经首》之会⑥。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⑦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⑧。彼节者2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注释】①履:踩。②踦:yǐ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③砉:huā象声词。④huō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⑤中:zhòng合乎。⑥会:音节,节奏。⑦进:超过。⑧硎:xíng磨刀石。1.解释加粗词。(4分)倚:道:间:游: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由画线句子得到的一个成语是。(3分)4.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用庖丁解牛所见非牛来证明人生病所见亦非鬼,这篇课文是。(3分)5.阅读本文,你有何启示?(4分)赏析:本文是一则寓言,通过陈述庖丁解牛的经验体会,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只有经过反复实践,并在实践中真正掌握了客观规律以后,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世上的事物虽然错综复杂,只要善于适应自然之理,就不会蒙受损失。这和《浑沌之死》的寓意正好相反。“倏”与“忽”由于不按规律办事,因而弄巧成拙,而庖丁按规律办事,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地。文章颇具启发性和说服力。五、中考题(8分)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第1~4题。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3.选段最后一句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1);(2)。(用原文回答)(2分)4.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2分)答:六、创新片段作文题(20分)作为学生,对学校生活倍感熟悉,尤其是你周围的人、事。请以“课间十分钟”为题,写一篇短文,描绘同学们的课间生活。250字左右。Ⅵ.合作探究题庄子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查寻资料,了解有关庄子及《庄子》的情况。参考答案Ⅱ.三、1.①相互,一起②商量③正④转身。2.①人们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②即使别的鸡鸣叫,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点拨:解释词义,翻译句子须准确完整。Ⅲ.一、1.《庄子·应帝王》天地未开辟前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2.《庄子·达生》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Ⅳ.1.如:有一次妈妈不在家,我想动手做饭,让爸爸回来吃现成的,可是由于平时没有做过,结果米饭烧糊了,菜没放盐,汤洒了一地,把自己的脚也烫伤了一块。2.“呆若木鸡”的现在义和本义完全不同,现指因惊讶恐惧而愣住的样子。Ⅴ.一、1.shūshěngshì2.①报答②呼吸③作出反应④逃跑3.①恩情精神②已经训练完毕③别的惊异④奋力,用力小病点拨: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定要区分清其意思。二、1.指眼、耳、口、鼻七个孔。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谋报浑饨之德)点拨:理解课文,从中找出答案。2.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点拨:要透彻理解全文内容,意思对即可。三、1.仍然应战差不多2.①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②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3.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4点拨:文章中凡略写内容多与主题关系不大,应从此方面考虑。4.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螳臂挡车: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点拨:对一些寓言形成的成语要善于积累。四、1.靠道理,事物的规律缝隙运转2.①开始我宰牛时,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②可是刀刃像新磨出来那样锋利。3.游刃有余4.《订鬼》点拨:对所学文言内容要善于掌握,善于举一反三,有所联系。5.如:生活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事物做好。点拨:可从不同角度考虑,角度不同启示也不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五、1.B2.示例:(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2)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3.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营中之事,悉以咨之4.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六、作文思路:根据要求,所写内容须限定在学校课间十分钟内,作为在校学生,对此是不陌生的,抓住几个自己熟悉的学生,回忆他们在课间的一贯性动作,有条理地写下来。例文:课间十分钟下课了。(点拨:点明时间。)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出教室,有的到操场上嬉笑打闹,有的急急地跑向厕所。教室里,“眼镜博士”仍伏在课桌上冥思苦想,唉,这个书呆子,下课也不轻松一下。周怡和李倩两个女生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忽儿“咯咯咯”地笑起来。几个男生凑在后面靠近窗户的角落里,粗声大气地谈论着足球。还有几个学生干脆趴在书桌上闭目养神……不多一会儿,下楼的同学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点拨:描写形象真实,描写具体人物。)一会儿,只听铃声一响,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点拨:照应开头)总评:本文描绘了课间的情形,抓住特征写了同学们的神情外貌。观察细致,且文章首尾照应。Ⅵ.庄子:名周,战国中期人,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一生生活贫困,除做过小官外,终生隐居。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合称“老庄”。5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但他愤世嫉俗,鄙视富贵利禄,揭露统治者宣扬的“仁义”的虚伪,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言辞瑰奇,善用寓言与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庄子》不仅是一部论述精到的哲学论文集,还是一部文采绚烂的散文集,同时也是一部言简意赅的古代寓言集。点拨:同学们可到图书馆查阅,也可请教老师,将所掌握内容整理下来。
本文标题:《庄子二则:混沌之死·呆若木鸡》同步练习-(语文版)九级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1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