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职高高二语文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谥.(shì)号提.(dī)防花蕊.(ruǐ)歃.(chā)血为盟B.熟稔.(rěn)青荇.(xìng)中.(zhōng)肯锱.(zī)铢必较C.整饬.(chì)优渥.(wò)尺牍.(dú)无色无臭.(xiù)D.监.(jiān)生执拗.(niù)觊.(jì)觎孑.(jié)然一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豁然开朗安之若素脍炙人口蓊蓊郁郁B.民不聊生种族岐视兑现诺言岚气氤氲C.义愤填赝心急如焚颓圮璃墙迥然不同D.发愤图强祟山峻岭挺身而出至理名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草民”即像草一样的人,词语略带些贬义,很有些卑贱之意。但是也有些人很喜欢引而自以冠之,以示谦卑或卓荦不群。B.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工作,即使你不去督促新的设计师,他们也会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获得熏陶,不断进步。C.夕阳残照,迎着落日的余晖,游走于古镇街巷中;此时,灯火阑珊,和着波浪和节奏,穿行于小桥流水间,梦里水乡,画中西塘。D.从青岛出来,稀里糊涂走到了即墨,再一路拐弯抹角地经过了乳山、荣成,最后到了威海。到威海后,先开车转了一圈再入住宾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了增强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慈善法〈草案〉》还重点对慈善募捐活动进行了规范。基本的制度立足点是确立慈善募捐活动行政许可制度。B.今后,本市拟在城区推进高考报名社会化试点,扩大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比例,普通高校还将推荐录取高中优秀学生和破格录取特殊人才的试点。C.尽管科学巨擘钱伟长的逝世已经远远超越教育的范畴,国人在沉痛哀悼之余,还是要在纪念钱老之时再次观照审视我们的教育。D.当报社记者与来访人沟通时,来访男子采用辱骂、推搡等手段对我报记者进行威胁。在制止未果的情况下,报社遂向上海警方报案。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绘画比起文学更多变数。因为,吸水性极强的宣纸与含着或浓或淡水墨的毛笔接触时,充满了意外与偶然。在笔锋扫过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叫我感受到,这是天空对大地惊人的爱!①有时笔中的水墨过多过浓②本应该浮现出一片沉睡在晨雾中的远滩③天上的云向下流散,压向大地山川④或是一抹在空中散步的闲云⑤慢慢地将山顶峰尖黑压压地吞没⑥可是感觉上却像阳光下摇曳的亮闪闪的荻花A.③①⑥②⑤④B.③②④①⑥⑤C.②⑤③④①⑥D.②⑥④①③⑤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此时无声胜有声。天生我材必有用,。,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该诗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写出春天的田园美景?体现了王维诗怎样的特点?(2)“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8.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4分)谣言传播起来很快。(1)用拟人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比喻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面是一则寓言,读后按要求做题。(4分)一只鹿非常口渴,连忙跑到泉水边。他喝着甘甜的泉水,望着水里自己的影子,看见自己修长而美丽的双角,得意洋洋,当见到自己细小的双腿,又郁郁不乐。正当他看得入神时,有头狮子疾奔而来。他转身拼命地逃跑,一下就把狮子远远地甩在身后,因为鹿的力量是在腿上,狮子的力量是在心脏上。在空旷的平原上,鹿总能跑在前头,保住性命。但当他进入到树林中时,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了,再也无法奔跑了,结果被跟踪而来的狮子捉住了。鹿临死之前对自己说:“____________。”①补出鹿临死之前对自己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写下自己读后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0分)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a.虽然是满月,b.天上却有一层的云,c.所以不能朗照;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e.酣眠固不可少,f.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文中标有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A.轻轻薄薄淡淡弯弯B.静静淡淡薄薄柔柔C.轻轻淡淡薄薄柔柔D.静静薄薄淡淡弯弯2.这段文字写景的顺序是()A.从上到下B.从光到影C.从动到静D.从荷到树3.“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C.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D.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4.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5.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主要是()A.月下的荷塘B.月的光和影C.荷塘的月色D.月下的荷塘及月色(二)现代文阅读(15分)穿过生命的眼睛简默老人临窗端坐,环着雪白披肩,在读《庄子》,那只唤作咪咪的大白猫跳上书桌,依偎在她身旁,入定似地守望着她,仿佛是她形影相随的亲人。她没有起身,由于腿脚不灵便。她将一天时光分成了两部分:坐的和躺的。前者比后者多,一直到永远。即使是坐,她也在读和思,像现在。我最先迎到了她的眼睛。从我放轻脚步进门,这双眼睛就从书上收回,缓缓地抬起,柔柔地注视着我。我读懂了它的歉意、关切、爱护……我尽量放轻脚步,一步一步地走近她,坐在她桌旁的一张椅子上。现在我离她如此近,仅仅隔着一杯茶,我随时可以轻巧地端开它。这让我能够仔细地打量她:头稍稍向后仰,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发丝不乱像仿宋字,嘴角俏皮地向上微翘,微笑漾在了那儿。最美的还是这双眼睛。浅浅眯起,明亮而清澈,像庄子的一点点秋水。我奇怪她有这样的眼睛,在我的经验里,只有孩子才有类似的眼睛。上帝给了孩子一颗童心,让他去触摸善良,又给了他一双眼睛,让他去发现美好。这双眼睛纯净闪亮,没有一丝儿杂质,像草尖上的露珠,又像被双眼皮夹住的黑葡萄仁,到了最黑的夜也同样扑闪流转,像没有皱纹的天空中一颗最亮的星星。而我印象中老人的眼睛是混浊模糊的,那里面储满了太多的记忆与经验。一个人的老去,是从心和眼睛开始的。心,我们轻易看不见,它像果仁儿被包裹在了黑暗的壳里。但,眼睛可以。一个有着这样一双眼睛的人,她是不会老的,透过她的眼睛我从她的心得到了求证。我也渴望拥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因为我不想老。但借助别人的眼睛,我看到圆滑与世故浸染了我的眼睛,它们像硫酸腐蚀我的眼睛,让它逐渐地混浊黯淡,流不出清亮的泪水。我悲哀地认识到自己正在一天天地变老。老人平静地说:我不喜欢名片。我一直注视着她,她说这话时眼睛洒脱地眨了眨,像是在强调。这双眼睛阅尽沧桑,包括人和事,一个国家一百年的记忆都可以在这儿找得到。但她偏偏说到了一张纸片,一张可以随意涂鸦传递假与空的纸片,谁能相信这双眼睛容不下一张纸片呢?但,一张纸片有时就像一粒沙子,以尖锐的虚假揉痛了眼睛。我要走了,在她温柔地注视我吃完蛋糕以后。我尽量放轻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像来时一样。我觉得背上有什么贴近了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天哪,她竟然在柔柔地注视着我,瞳孔像火焰最明亮的内核,温暖地照着我。我一步一回头地望着她,与她对接着眼神,我似乎丢掉了面具似的圆滑,摆脱了阴影般的世故,一点一点地纯净和透明了起来。她仿佛觉察到了我的变化,似乎努力向上要拔起自己,肩头耸了耸。我忍住了泪水,快步走了出去。我们活着都是一个容器。老人也是。但她长长的一生盛满了爱,任我们随时在里面清洁内心,洗涤灵魂。因为,她坚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的容器就是这双眼睛。再见老人,她已经在天堂默默注视我几年了。她的女婿引我走进那个房间,有些凌乱而冷清,她靠在了东墙根儿,被定格在了一瞬间里,和那个在阳光下读《庄子》的下午一模一样。她女婿说,跟老人合个影吧。我站到了她身边,被定格在了她的定格里,成为了永恒。我又看到了这双眼睛,还有微笑,我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提起了,滚滚涌出的是温馨与思念,像洪峰一样。至此,我才认识到她的眼睛已经穿过我的生命,贯串起了我的记忆与印象,像一缕亮晶晶的星光。老人叫冰心,一个在爱中寻找、求索和收获的人。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在这穿过生命的眼睛中,偶然相遇又离别了,就像两条短暂聚会后分手的线索,但却搭起了一座虹桥,上有阳光与鸟语,下有流水与月光,都与爱有关。1.文章开头写了一只白猫,这只白猫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白猫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4分)(1)一张纸片有时就像一粒沙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活着都是一个容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说“一个有着这样一双眼睛的人,她是不会老的”,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这样一双眼睛”是怎样的一双眼睛。(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观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自己认识到“她的眼睛已经穿过我的生命”。(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每题2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过其他的人2.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其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大王来何操?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5.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
本文标题:职高高二语文考试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23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