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化学教案第单元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引入新课。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反应)[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化学教案第单元2[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投影]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布置作业复习课本1-4页六、板书设计绪言1、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2、观察实验的方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如何学好初中化学?七、教后反思:八、效果检测: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燃放烟花B.干冰升华C.动物呼吸D.燃煤发电2.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只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化是()A.钢铁生锈B.蜡烛燃烧C.牛奶变酸D.滴水成冰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液化气作燃料B.用铝材作高压锅C.用钢材制铁轨D.用石墨作电极化学教案第单元3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学目标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2、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三、课时安排l课时四、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学生讨论]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图1化学教案第单元4(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图23、吹灭蜡烛,观察;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图3[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总结]六、板书设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探究的方法二、氧气、二氧化碳的特性及应用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四、对人休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七、教后反思:八、效果检测: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化学教案第单元5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二、重点、难点1、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2、滴管的使用。三、课前准备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学习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师活动: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生活动:观看、思考。你已经知道什么?演示实验: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提出问题):1、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实验探究)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展示药品:稀盐酸(提出问题):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练习与实践):1、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2、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课题3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2、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实验探究):1、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盐酸。2、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3、将量好的稀盐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课题4滴管的使用(提出问题)1、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化学教案第单元62、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实验探究)滴管向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课题5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2)给物质的加热(提出问题)1、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实验事项是什么??2、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3、怎样熄灭酒精灯?(提出问题)1、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为什么?4、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行预热?(实验探究)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实验探究)1、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2、用量筒取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再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观察现象。课题6洗涤仪器(提出问题)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阅读教材P18—19后,交流、总结。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什么?六、板书设计: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化学仪器的分类二、常用化学仪器的用途三、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四、药品的使用七、教后反思:八、教后检测: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量取46mL蒸馏水,最好选用量筒的规格是()A.10mLB.50mLC.100mLD.500mL2.填空:(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_。(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____________,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3)量取10mL某液体时,如果俯视量筒的刻度读数(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__(填“”、“”或“=”)10mL。(4)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____________,倾倒液体时,标签应____________。化学教案第单元7课题1空气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3、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二、重点、难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2、空气的主要成分确定三、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0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