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鸡西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鸡西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现状1.4事件种类1.5事件分级1.6应急预案体系1.7应急预案框架1.8工作原则1.9适用范围2.组织体系2.1领导机构2.2办事机构2.3工作机构2.4地方机构2.5生产经营单位机构2.6专家组2.7组织体系框架2.8应急联动机制2.9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分工3.预测和预警3.1信息监测3.2信息报告3.3预警3.4预测预警支持统3.5预警级别及发布3.6紧急预警4.应急响应4.1先期处置4.2应急响应4.3指挥与协调4.4紧急状态4.5社会动员4.6应急结束5.后期处置5.1善后处置5.2社会救助5.3保险与理赔5.4调查和总结5.5恢复重建5.6信息发布6.应急保障6.1人力保障6.2财力保障6.3物资保障6.4基本生活保障6.5医疗卫生保障6.6交通运输保障6.7治安维护6.8气象保障6.9应急装备保障6.10通信保障6.11应急避难场所保障6.12科技支撑6.13法律法规保障7.宣传和培训7.1宣传教育7.2应急培训8.附则8.1名词术语解释8.2预案管理8.3预案生效日期8.4责任与奖惩9.附件9.1鸡西市主要突发公共事件分类表9.2鸡西市主要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目录9.3鸡西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预案目录9.4鸡西市县(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录9.5鸡西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图9.6鸡西市人民政府应急委员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分工图9.7鸡西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9.8鸡西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部门协作支援框架图9.9规范化格式文本为了加强鸡西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综合指挥能力,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我市公共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1)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防范、指挥、处置体制和机制;(2)通过规范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分类,确定不同等级突发公共事件的启动程序,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组织的职责和权利;(3)通过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4)通过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机制优化、反应灵敏的信息支撑系统;(5)通过总体预案的实施,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防范系统化、决策科学化、指挥智能化、保障统筹化,进一步提高我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1.2编制依据本预案以国家现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鸡西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为依据,并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衔接。1.3现状近年来,我市综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一些重大的自然、人为灾害和事故隐患仍然存在,新的致灾隐患还可能不断出现,成为引发突发事件的诱因。(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的情况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差。(2)鸡西作为资源型城市,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仍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此相关的生产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3)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医疗基础设施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公益性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不够深入,群众对疾病的自我防护能力比较差;城乡生活饮用水、垃圾处理等设施落后,介水传播的传染病时有爆发流行;由于传播途径不易控制及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造成新发传染病极易传播流行。(4)目前我市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因各方面因素叠加,造成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处于高发阶段。刑事犯罪当前也处于一个较高的发案时期,盗窃、杀人案件时有发生。另外,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一直没有停止活动,我市又与俄罗斯接壤,突发边境事件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潜在威胁也不容忽视。(5)应急资源缺乏整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责任不明晰,联动、防范、救援等应急机制不健全,不能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1.4事件种类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以及对我市历史资料和危害情况的分析,将我市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14分类27种(见附件9.1),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概率、危害程度进行了初步界定。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1.5事件分级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把本预案所称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我市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全市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2)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Ⅱ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我市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市政府调度多个部门、县(市)区的资源和力量联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3)较大突发公共事件(Ⅲ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我市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市政府调度多个部门、县(市)区资源和力量进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4)一般突发公共事件(Ⅳ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我市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需要市政府调度个别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或由事发地县(市)区独立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1.6应急预案体系鸡西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体系包括:(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个)。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市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市政府应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负责制定,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实施。(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34个)。专项应急预案是市直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的预案。由牵头部门与支持部门共同制定,经市政府批准后由牵头部门组织实施,并报市政府备案(见附件9.2)。(3)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预案(6个)。应急保障预案是市直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的预案。包括自然灾害救助、治安维护、医疗救护、应急通信、交通运输和气象应急保障预案,由牵头部门与支持部门共同制定,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市政府备案(见附件9.3)。(4)县(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9个)。具体包括县(市)区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及本级应急预案体系中的专项应急预案、应急保障预案、所辖乡(镇)政府应急预案。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制定,并报市政府备案(见附件9.4)。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及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对专项应急预案中没有涉及到的灾害灾种和应急保障预案中没有涉及到的应急保障事宜,结合实际制定部门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备案。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备案。部门应急预案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部分,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1.7应急预案框架本预案结合我市实际,共分为9章64节(见附件9.5)。1.8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和伤害。充分依靠群众,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事件事故造成的危害,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提高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2)坚持防救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完善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控制危机,力争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3)坚持依法规范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4)坚持资源整合的原则。按照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要求,实现人力、物资、设备、技术和信息的有机配置,形成全方位的协调联动机制,做到统一调度和资源共享。(5)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专业处置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6)坚持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民众的参与同政府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制,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社会化。(7)坚持科学应对的原则。加强公共安全科研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人员队伍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1.9适用范围本预案指导全市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2.组织体系2.1领导机构2.1.1设立鸡西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政府应急委员会),作为非常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市政府应急委员会主任:市长市政府应急委员会副主任: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应急委员会成员:市长助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社会团体负责人,鸡西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和驻鸡西各部队负责人。市政府应急委员会在主任的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副主任和成员按照业务分工和在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各专项指挥部(以下简称专项指挥部)中兼任的职务,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派出市政府应急委员会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见附件9.6)。市政府秘书长协助市政府应急委员会主任、其他副主任处理有关工作。2.1.2市政府应急委员会职责:(1)研究确定全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2)负责审定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负责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和指挥。(4)负责抓好全市性应急重大项目建设,并检查落实情况。(5)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协调与中央、省及相邻地市的关系。(6)当突发公共事件超出鸡西市处置能力时,依程序请求省政府支援。(7)根据有关情况,宣布市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时,依程序报省政府。如需宣布全市进入紧急状态时,则通过省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实施。(8)部署和总结全市年度应急工作。当事件超出鸡西市控制范围时,由市政府应急委员会提请省政府批准成立“鸡西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特别委员会”,由省委、省政府指定一名负责同志任主任,有关领导为成员,统一指挥协调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协调人人选由主任决定,市政府秘书长配合,协调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2.2办事机构2.2.1市政府应急委员会下设鸡西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设在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设有指挥场所,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作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委员会的指挥平台。2
本文标题:鸡西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0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