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园林植物的配植主要内容一、园林植物配植的定义(植物造景)二、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三、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四、植物配植的基本方式和类型五、植物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植六、配置的艺术效果一、园林植物配植的定义(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二、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1、根据城市、绿地的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2、符合自然规律,满足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3、符合园林设计的审美观点(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1)满足园林设计的立意要求,注重意境的创造。(2)借鉴当地植被,突出地方风格如:广州——南亚热带,植被丰富,群落类型多样化,突出热带风情:①复层混交,层次丰富。耐荫木本:竹柏、罗汉松、粗榧、米兰、九里香、含笑、红背桂、油茶、海桐、构骨、紫竹、六月雪;耐荫藤本:龟背竹、绿萝、合果芋、南五味子、球兰;耐荫地被和蕨类:仙茅、一叶兰、水鬼焦、万年青、麦冬、竹芋类、鸭趾草、巢蕨、肾蕨、观音莲座蕨。(白兰花——米兰——茉莉)②独木成林(榕树),老茎生花果(番木瓜、木菠萝、杨桃、水冬瓜),板根膝根(木棉,落羽杉);③大花、香花、密花、彩叶植物丰富。④棕榈科植物、竹类、木质藤本、蕨类丰富。⑤附生植物景观。(3)创造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苏堤、白堤(春)曲院风荷(夏)平湖秋月(秋)孤山放鹤亭(冬)灵峰探梅云栖竹径柳浪闻莺柳荫公园——柳玉渊潭公园——樱花、柳紫竹院——主题公园,竹子香山——黄栌(4)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1)选择一两种植物作为主体,抓住公园的主题例1:花港观鱼(2)考虑树间距,树冠生长,近期与远期关系苗圃中刚移来的小苗,近期效果差。可适当用填充树种(同种或不同种),加大栽植密度,以多取胜,从数量上增加近期景观。但设计图上应注明,“减法造景”。(5)要注意经济原则开源:种植设计时,在满足美观、防护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结合生产节流:珍贵树种(只作点缀);大量用乡土树种。总结园林树木配植原则就是力求做到: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植上的艺术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三、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一)主次分明,疏朗有致一个空间、一个群落由多种植物组成,但他们在数量和体量上不能完全一致。如紫竹院,“绦柳—圆柏、黄杨球—砂地柏”群落,以圆柏为主要树种。要疏朗有致,组团式栽。(二)四季景色的季相变化,突出一季,兼顾三季如:碧桃园春花秋实(荚迷、忍冬、旬子)。(三)合理应用植物材料围合空间1、开放型的空间2、半开放型空间:3、封闭空间4、冠下空间(覆盖空间)5、竖向空间(四)林缘线、林冠线的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林缘线(水平):树冠在地上的投影。林冠线(垂直):树冠的边界。两条线不宜平直,也不宜过于曲折。垂直的方向要参差不齐,水平方向要前后错落,有高低、明暗,前后衬托。(五)利用透视变形,几何学,视错觉的原理来进行植物造景1、透视变形:如果景深不够,可以利用透视变形来创造。利用植物改造或强化地形,减少挖土方的费用。2、几何学:如开路时要沿对角线,增大观赏面。3、视错觉:如一个比较平坦的大草坪,感觉上是凹下的。可以适当做凸地形。四、植物配植的基本方式和类型1、方式:规则式:有中轴线的前后、左右对称栽植,按一定株行距,体现严肃整齐的效果。自然式:以自然的方式进行配植,无轴线。自然灵活,参差有序,活泼。规则式园林中的树种配置1、左右对称①对植:常用于建筑物门前②列植:常用于园路两侧③三角形配置:常用于片林2、辐射对称①中心式:含单株及单丛种植②圆形:含环形,半圆形,弧形及双环多环多弧。③多角形:含单星,复星,多角星,非连续多角形④多边形:包括各种连续和非连续的多边形。(一)对植二棵或二丛乔木灌木有所呼应地栽植。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同时结合蔽荫、休息,在空间构图上是做为配置用的。对称对植,(似天平)非对称对植,(似杆秤)强调一种均衡的协调关系。一般乔木距建筑物墙面要5米以上,小乔木和灌木可适当减少(距离至少2米以上)。(二)行植(列植)将植物按一定的株行距进行种植。如行道树、林带、河边和绿篱的树木栽植。树种要求单一,突出植物的整齐之美。行列栽植与道路配合,可起夹景效果。株行距:一般大乔木5~8米,中小乔木3~5米,大灌木2~3米,小灌木1~2米。行植成绿篱时,株行距一般30~50厘米。行列栽植的形式有两种:等行等距、等行不等距。自然式园林中的树种配置(类型)1、独植(孤植,单植)2、丛植与聚植3、群植4、林植5、散点植6、绿篱及绿墙7、藤木配植类型:1、孤植①、植株具有一定姿态的树形,如挺拔,雄伟,端庄,展枝优美,线条宜人或有美丽的花朵,或是具有其它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②、生长健壮,寿命很长,能经受信重大自然灾害,宜多选用当地乡土树种中久经考验的高大树种;③、树木不含毒素,没有带污染性并易脱落的花果,以免伤害游人,或妨害游人的活动。如雪松、金钱松、白皮松、油松、南洋杉、玉兰、广玉兰、樟树、七叶树,榕树根据空间选择树种大小留出观赏空间:一般是4倍的树高。也可以是两株到三株,紧密栽植,组成一个单元。但必须是同一树种,株距不超过1.5米,远看起来和单株栽植的效果相同。孤立树下不得配置灌木。孤立树在园林种植树木的比例虽然很小,却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最好有天空、水面、草地等色彩既单纯又有丰富变化的景物环境作背景衬托,以突出孤植树在形体、姿态、色彩方面的特色。2、丛植与聚植丛植(树丛):通常是由二株到十几株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配置树丛的地面,可以是自然植被或是草地、草花地,也可以配置山石或台地。树丛是园林绿地中重点布置的一种种植类型。树丛可以分为单纯树丛及混交树丛两类。蔽荫的树丛最好采用单纯树丛形式,一般不用灌木或少用灌木配植,通常以树冠开展的高大乔木为宜。而作为构图艺术上主景、诱导、配景用的树丛,则多采用乔灌木混交树丛。2丛植与聚植的基本形式①两株配合:②三株配合③四株配合④五株配合的树丛⑤六株及六株以上的组合3、群植,林植,散点植3、群植组成群植(树群)的单株树木数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因此树群应该布置在有足够距离的开朗场地上,如靠近林缘的大草坪、宽广的林中空地、水中的小岛屿、宽广水面的水滨、小山山坡上、土丘上等。树群所表现的,主要为群体美,树群也像孤立树和树丛一样,是构图上的主景之一。群植规模不宜太大,在构图上要四面空旷,树群组成内和每株树木,在群体的外貌上都要起一定作用。树群的组合方式,最好采用郁闭式,成层的结合。树群内通常不允许游人进入,游人也不便进入,因而不利于作庇荫休息之用。树群可以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类。单纯树群由一种树木组成,可以应用宿根性花卉作为地被植物。树群的主要形式是混交树种。4、林植(树林、片植)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构成林地或森林景观的称为林植或树林(上百棵)。林植多用于大面积公园安静区、风景游览区或休、疗养区卫生防护林带。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喜爱的竹林、梅林、松林,都是面积不大的纯林。树林可分密林和疏林两种,有纯林和混交林。疏林多与草地结合,成为“疏林草地”,夏天可蔽荫,冬天有阳光,草坪空地供游息、活动,林内景色变化多姿,深受游人喜爱。疏林的树种应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生长健壮,树冠疏朗开展,四季有景可观。林带林带在园林中用途很广,可屏障视线,分隔园林空间。可做背景,可庇荫,还可防风、防尘、防噪音等。自然式林带就是带状的树群,一般短轴为1,长轴为4以上。自然式林带内,树木栽植不能成行成排,各树木之间的栽植距离也要各不相等,天际线要起伏变化,外缘要曲折。林带也以乔木、亚乔木、大灌木、小灌木、多年生花卉组成。林带属于连续风景的构图,构图的鉴赏是游人前进而演进的,所以林带构图中要有主调、基调和配调,要有变化和节奏,主调要随季节交替而交替。当林带分布在河滨两岸,道路两侧时,应成为复式构图,左右的林带不要求对称,但要考虑对应效果。林带可以是单纯林,也可以是混交林,要视其功能和效果的要求而定。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混交种植,在林带的功能上也能较好地起到防尘和隔音效果。防护林带的树木配置,可根据要求进行树种选择和搭配,种植形式均采用成行成排的形式。6、绿篱及绿墙凡是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植形式,称为绿篱或绿墙。绿篱及绿墙的类型(1)根据高度可分:绿墙(160厘米以上)、高绿篱(120-160厘米)、绿篱(50-120厘米)和矮绿篱(50厘米以下);(2)根据功能要求与观赏要求可分:常绿绿篱、花篱、观果篱、刺篱、落叶篱、蔓篱与编篱等;绿篱的作用与功能(1)范围与围护作用园林中常以绿篱作防范的边界,可用刺篱、高篱或绿篱内加铁刺丝。绿篱可以组织游人的游览路线,按照所指的范围参观游览。不希望游人通过的可用绿篱围起来。(2)作为规则式园林的区划线以中篱作分界线,以矮篱作为花境的边缘、花坛和观赏草坪的图案花纹。(3)分隔空间和屏障视线园林中常用绿篱或绿墙进行分区和屏障视线,分隔不同功能的空间。这种绿篱最好用常绿树组成高于视线的绿墙。如把儿童游戏场、露天剧场、运动场与安静休息区分隔开来,减少互相干扰。在自然式布局中,有局部规则式的空间,也可用绿墙隔离,使强烈对比、风格不同的布局形式得到缓和。(4)作为花境、喷泉、雕像的背景园林中常用常绿树修剪成各种形式的绿墙,作为喷泉和雕像的背景,其高度一般要与喷泉和雕像的高度相称,色彩以选用没有反光的暗绿色树种为宜,作为花境背景的绿篱,一般均为常绿的高篱及中篱。(5)美化挡土墙在各种绿地中,在不同高度的两块高地之间的挡土墙,为避免立面上的枯燥,常在挡土墙的前方栽植绿篱,把挡土墙的立面美化起来。绿篱的种植密度绿篱的种植密度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树种、苗木规格和种植地带的宽度而定。矮绿篱和一般绿篱,株距可采用30-50厘米,行距为40-60厘米,双行式绿篱成三角形叉排列。绿墙的株距可采用1-1.5米,行距1.5-2米。7、藤木配植:A绿化墙面(地锦、凌霄);B棚架材料,如灯柱、拱门(紫藤,金银花);C绿化枯树(古树枯死,不便移走的,可以绿化);D点缀假山(在非观赏面爬攀缘植物);E灌木栽植(紫藤);F地被(不提供支架)。五、植物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植(一)植物与建筑的配植1、植物给建筑以遮荫,突出园林主题平湖秋月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杭州岳飞庙的“精忠报国”影壁,2、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杭州饭店厕所3、丰富建筑的艺术构图4、赋予建筑时间和空间上的季相变化5、植物与建筑配植时,应注意:1)建筑背面:2)建筑前面:3)墙面:4)角隅:5)室内栽培:6)屋顶栽培:(二)园林植物与山体的配植“泰岱之雄伟,华岳之险峻,黄山天下奇,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山藉树而为衣,树藉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水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木之光辉”“山有四时之色,春山艳冶,夏山苍翠,秋山明净,冬山惨淡”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园林中的山可以分:1、土山:2、土多石少的山:如苏州留园西部的假山,种植一片枫林,春夏浓荫敝日,深秋枫叶红如丹霞。3、石多土少的山:仅山顶覆以薄土。如苏州的狮子林。4、石山:全部用石堆砌的假山。体量小。如扬州个园。(三)园林植物与水体的配植1、园林植物与水体的关系水为园林的“血液”,“灵魂”汉武帝建造的上林苑,有8条大河贯穿,还有天然湖泊10处,人工开凿的湖泊多处,其中著名的太液池,岸边种植柳树等植物,池中种植荷花、菱角等水生植物,说明当时已经开始重视水与植物的配植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更加重视园林中水体的植物造景。如南朝宫苑中著名的玄武湖,湖面辽阔,又继承了“一池三山”的
本文标题:园林树木配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33171 .html